女性、性别、文化研究与批评(一)女性学、女性主义、性别理论研究
作者:客座赘语 标签:足球 | 阅读次数:415 |
![]() ![]() ![]() |
| ![]() ![]() ![]() |
来源:两性视野 作者:谢玉娥
女性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 魏国英 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女性学的全球华与本土性 王政 中国女性文化第3卷 女性学教学在亚洲的发展 记"女性学教学本土化--亚洲经验"国际研讨会 刘霓 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妇女学教学本土化--亚洲经验》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中华女子学院隆重召开 夏芸梦 中国女性文化第3卷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妇女理论,促进我国妇女学学科建设 《妇女学教学本土化--亚洲经验》国际研讨会综述 文丁,张建琴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1期 对适合女性发展的女性 性别课程体系的探索 以大连大学女子学院课程设置为例 单艺斌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1期 中国女性学与个人经验 杜芳琴 中国女性文化第3卷 中国妇女学学科建设中的两次飞跃及启示 朱平燕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3期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 魏国英,康沛竹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4期 对我国女性学学科化建设的思考 王蕾蕾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人学"与"知识论" 《妇女学》教材中的学科界定 韩贺南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关于中国高校女性学教研问题的思考 林丹娅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5期 将社会性别纳入高等教育和学术主流 "发展中国的妇女与社会性别学"课题介绍 杜芳琴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5期 人大D423,2004年第1期 称谓·理念·策略 中国妇女与社会性别学5人谈 冯媛,杜芳琴等 妇女与社会性别通讯第6期(2003年6月) 学者与活动家的对话 "发展跨界域的社会性别合作研讨会"纪要 蔡一平整理 中国妇女报2003年10月27日 从女性主义到两性互动 厦门大学福建女性研究中心主任叶文振教授访谈记 徐丛青 中国妇女报2003年3月25日 错置的焦虑 钟雪萍 读书2003年第4期 人大D423,2003年第3期(关于 女性主义"本土化") 跨学科的妇女研究 读钟雪萍《越界的挑战 跨学科女性主义研究》 陈晓兰 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12月12日 妇女学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王政 妇女与社会性别通讯第6期(2003年6月) 新世纪妇女理论研究的视点探析 刘宁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在文化的反思中探讨女性研究的思维理路 寇征,周春燕 河北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 试论巴赫金有关理论对妇女研究的启发与借鉴 吴菁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6期 21世纪女性文化理论的变革与重构 耕夫 唯实2003年第3期 哀妇人而为之代言 舒芜 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12月12日 西方妇女研究主体多元化对于中国妇女研究的启示 陆春萍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从性别的视角看美国的中国学研究 黄育馥 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日本国立女性教育会馆对女性学与社会性别问题的探索 大野曜著;大滨庆子译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4期 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变异 施旻 理论学刊2003年第2期 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特色 潘建 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关于"女性主义"问题研究综述 孔云梅 中州学刊2003年第2期 女性主义纵横谈 王庆淑访谈录 盛英 中国妇女报2003年5月6日 百花洲2003年第6期 西方女权主义性别平等观的嬗变 胡军 科学社会主义2003年第2期 女权主义社会平等观的困境与出路 秦美珠,高雅珍 山西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 女权主义是幻想吗? 晨芳 中国妇女报2003年4月7日 女权 个人与自由 艾云 书屋2003年第7期 论女权主义运动勃兴的契机、实质与误区 覃正爱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全球女权主义是可能的吗? (美)克莱尔·摩塞斯演讲;王向贤整理 中国妇女报2003年12月22日 妇女与社会性别学通讯第8期(2003年12月) 女性主义者怎么了? 张红萍 中国妇女报2003年2月11日 被负面化的女性主义者及其他 吕频 中国妇女报2003年2月18日 人大D423,2003年第2期 当知识遭遇性别 女性主义方法论之争 吴小英 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 人大D423,2003年第2期 女性主义与"方法" 孟悦,薛毅 天涯2003年第6期 女性主义社会学方法论探析 张宛丽 浙江学刊2003年第1期 女性主义社会学视野中的妇女 刘文明 光明日报2003年5月13日 激进女权主义法学 看待法律的另一个角度 郭黎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3年第2期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 郭爱妹,叶浩生 南通师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探析 郭爱妹 山东师大学报2003年第2期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发展 郭爱妹 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女性主义人类学对二元论的挑战 跨文化妇女地位研究 白志红 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女性人类学与中国女性人类学研究现状分析 戴成萍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一位女性人类学家的学术历程 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二十五 徐杰舜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男女平等 胡俊修 社会2003年第5期 女性主义教育思潮与教育研究的性别意识 王雪峰,高畅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6期 分离式的抑或整合式的过程女性主义? 评南希·霍威尔和玛约丽·苏哈克的过程女性主义王治河,曲跃厚 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重释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回应麦金侬《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女权主义批评》 刘莉,王宏维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1期 以"社会性别"(gender)的植入为例 看西方话语 理论在译介中的认知误导 李小江 跨文化对话第11辑(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2期 社会性别与中国现代性 王政博士12月9日在复旦大学的讲演(节选) 王政 文汇报2003年1月12日 人大D423,2003年第2期 浅析"社会性别意识"观与"男女平等" 刘东发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社会性别的标准 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概念 (荷)I.维塞 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文摘 霓) 话语对社会性别的建构 佟新 浙江学刊2003年第4期 性别模式与女性的主体性意识 周柳亚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社会性别"概念辨析 杨晓宁,孔伟 临沂师院学报2003年第5期 对女性主义社会性别概念的哲学透视 杨晓宁 学术交流2003年第10期 性别认同的"麻烦"理论 肖巍 中华读书报2003年12月3日 社会性别理论和方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 荣维毅 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 Gender(社会性别)在中国的旅行片断 闵冬潮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5期 人大D423,2004年第1期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拓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研究视野 王春聆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关系探讨 荣维毅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4期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社会性别理论异同之探 荣维毅 中国妇女报2003年5月19日 对女性情爱问题的经典性论说 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情爱观新探 庄春梅 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重理"宗师"遗产 李小江 读书2003年第8期 生态主义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关系 周穗明编译 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生态批评 完成对罗各斯中心主义的最后合围 韦清琦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 在解构与建构之间 论解构理论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 张宝钧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后现代女权主义对现代女权主义的理论继承与超越 张广利,陈仕中 人文杂志2003年第3期 重构女性主体性 一种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 张广利 湖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主体建构性和主体行为宣战性 一种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 张广利,陈耀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6期 解构双重话语霸权 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 于文秀,郑百灵 南昌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发展话语中第三世界妇女知识的构建 舒布赫拉·古鲁拉尼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03年第3期 人大D423,2003年第6期 女性视角下的大众传媒 西方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综述 贺建平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女性主义、第三类女性与大众传播 张雯 现代传播2003年第2期 妇女与福利 女性主义福利理论评介 刘继同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4期 人大D423,2003年第6期 女性主义与科学 刘兵(演讲) 两性视野网2003年 科学及其教育中女性为何偏少 女性主义的诠释 唐斌 煤炭高等教育2003年第1期 女性科学家从边缘向主流的角色移位 阎莉,孙立真 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第2期 妇女的科学地位与科学界的"联姻效应" 林聚任,张岳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关于女性与国际政治的再思考 胡传荣 中国妇女报2003年10月14日 关于女性与国际政治的一点思考 胡传荣 妇女与社会性别通讯第6期(2003年6月) 女性主义与流行文化 晨芳 中国妇女报2003年2月10日 社会性别与音乐 汤亚汀校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足球与后现代、女人、科学家 郑也夫 读者导报2003年3月28-4月3日第11期25版 自诩坏女孩,能否走四方? 翟永明 读书2003年第4期 女权主义思想对近现代舞蹈的影响 邓晨霞 舞蹈2003年第10期 向"姐妹情谊"挑战 菲莉丝·切斯勒和她的《女性之相煎》 黄育馥 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人大D423,2003年第3期 "姐妹情谊"如何可能? 魏天真 读书2003年第6期 这也是我们的故事 徐晓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8月1日(《我知你心》书评) 南希·乔铎柔 《母亲的再制造 心理分析与性别的社会学》 沈睿 百花洲2003年第1期 母亲的担心与恐惧 谈母性女权主义 晨芳 中国妇女报2003年3月24日 再论"恋母情结" 兼乱伦禁忌寻根 李海斌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 年第7期 "母亲价值"与女性发展 木晓萍 学术探索2003年第10期 文化研究 文化批判理论的又一新军 于文秀 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3期 后现代差异理论 "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石 于文秀 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性别人力资本理论 潘锦棠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6期 大脑有别,所以男女有别 聂馥玲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6月13日 空间能力性别差异略论 田学红 山西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 性别差异研究的四种取向 赵慧娟,郭永玉 西南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 性别研究的根结在哲学 寇征 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特刊 "双性同体"与宗教 吴惠敏 思想战线2003年第6期 "性征"分析中的权力运作 文兵 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 性感的作者性感的书 刘兵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8月22日 对感情是婚姻基础的质疑 兼论惟感情论的婚姻观的危害 魏清沂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婚姻源于本能 王子风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6月20日 从母权制社会向父权制社会转变的原因看"两种生产"的决定意义 刘凯 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应重新认识父系的起源与私有制的关系 春城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4期 现代男权制理论的沿革 李芬 社会2003年第2期 新华文摘2003年第4期 解构男性中心观念 读布尔迪厄《男性统治》 张红萍 中国妇女报2003年1月6日 《男性统治》 以男人为中心 张红萍 读者导报2003年总920期11版 暴力、差异与和平 阿蔼 读书2003年第2期 解读战争 天远 中国妇女报2003年2月24日(《战争与男性荷尔蒙》) 战争与和平 社会性别视角的剖析 胡传荣 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3期 人大D423,2003年第4期 战争与受战争侵害的妇女 李少春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质疑"生物学的基础" 舒芜 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8月29日(关于性暴力) 性别语言差异与言语交际 胡胜高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叶燕妮 广西师院学报2003年增刊1期 语言 男性与女性的另一区别所在 周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性别观念的实现方式与语言共性 唐玉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人类语言性别差异的根源分析 施兵 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从语言视角透视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尹艳艳 青岛大学师院学报2003年第3期 性别话语系统的社会文化维度 高丽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女性话语角色与交际语言常量 王丽琴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年第3期 论性别语篇差异的形成 张爱华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论语言民族歧视 刘保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论性别语言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烈琴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针对男性的语言歧视及其成因分析 施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女性美隐喻认知与文化翻译 李加强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2003年第6期 翻译主体的"发现"与研究 兼评中国翻译家研究 穆雷,诗怡 中国翻译2003年第1期 翻译话语中的性别问题浅探 贺显斌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