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恍然而过,物是人非

恍然而过,物是人非

作者nicoMM 标签内斯塔 足球 阅读次数:20
五月二十六日风行记事

如果我是利物浦的球迷,这一天我会狂欢。
利物浦捧回了冠军杯,失去了二十一年的冠军杯。
在队长杰拉德的带领下,这支红色的队伍在AC米兰面前上演了经典大翻盘,最终打满120分钟后以点球取胜,让伊斯坦布尔变成了红色的海洋。
但我不是,我是AC米兰的球迷。

如果我是利物浦的球迷,这一天我会哭泣。
在上半场0比3落后的情况下,在几乎所有人都认定AC米兰会夺冠的情况下,利物浦展示了奇迹,不仅扳平了比分,更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但我不是,我是AC米兰的球迷。

如果我是利物浦的球迷,这一天我会微笑。
看着AC米兰以一种近乎匪夷所思的姿势壮烈地倒下,看着一度远离的冠军杯最终被牢牢地握在手里,笑容是此刻最好的语言,也是这一切最好的见证。
但我不是,我是AC米兰的球迷。

如果我是利物浦的球迷,这一天我会欢呼。
舍普琴科射失了最关键的一个点球。那一刻,利物浦成为了伊斯坦布尔的王者;那一刻,贝尼特斯的队伍俯瞰了整个欧洲;那一刻,没有一个红军球迷会选择沉默以对。
但我不是,我是AC米兰的球迷。

如果我是利物浦的球迷,这一天我会拥抱队长。
杰拉德关键性的进球帮助整个利物浦回复了士气与信心,为后两个入球乃至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他唤醒了利物浦的灵魂。
但我不是,我是AC米兰的球迷。

如果我是利物浦的球迷,这一天我会亲吻卡拉格。
正是他出色的防守化解了利物浦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在120分钟里,将比分最终所定在了3比3。
但我不是,我是AC米兰的球迷。

如果我是利物浦的球迷,这一天我会把掌声留给门将。
尽管上半场表现不佳,但加时赛中对舍普琴科两次射门的精彩扑救以及点球大战时的神勇表现,决定了整场比赛的结果,决定了利物浦才是最终捧杯的队伍。
但我不是,我是AC米兰的球迷。

如果我是利物浦的球迷,这一天我会感到无与伦比的自豪。
红军在土耳其的土地上,与强大的AC米兰一起贡献了一场跌荡起伏,精彩绝伦的比赛,并最终战胜了对手,在上半场0比3落后的情况下战胜了对手,留给所有人一个梦幻的结局。
但我不是,我是AC米兰的球迷。

我全身虚脱,我大脑一片空白。

我看伊斯坦布尔的夜空;我向对手脱帽致敬;我对所有人鞠躬行礼;我在电视机前对躺倒在地的舍普琴科说“起来”;我傲然决绝地关上电视,当自己傲然绝决地走出了阿塔图尔克球场。

欧洲时间5月25日,北京时间5月26日,决战伊斯坦布尔。
这一天,利物浦球迷歌舞欢腾;
这一天,中立球迷心满意足;
这一天,AC米兰球迷静默伫立。

我们还有下个赛季。

在这个赛季辗转而过之后,我们只有把那些在困境中行走而来的苦楚当成过眼云烟,等待下个赛季,期待下个赛季。

闭上眼,伸出手,我们还有下个赛季。


恍然而过,物是人非

第一篇:AC米兰
 
米兰倒下去的时候,我心里异常平静。

我知道自己全身虚脱,但也知道自己十分平静。

我像每个周一清晨那样小睡片刻然后收拾东西赶往学校。在花了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写完《五月二十六日风行记事》后,便将所有的喧嚣摒弃在自己的听觉范围之外,沉静地睡去。

我以为,这样一来,一切便能一如往常。

换教室的时候,一个短发的女孩子从我身边匆匆跑过,拨开前面拥堵的人群,对另外一个女孩子大声地喊“利物浦赢了”,身形恣意而嚣张,眼角唇角满是愉悦兴奋的弧线。

那一瞬,恍若晴天霹雳。

我猛地停下来,死死地盯住那张明媚的笑脸,嘴唇动了动,但最终还是漠然地拾级而上。

这就是生活。

我对自己说。

这就是生活。

无论我如何漠视它的存在,但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此而改变。

我劝过别人,也劝过自己,我比任何人都快地将目光放到下赛季,但我知道,其实最看不开最放不下的就是我自己。

我对很多人说,我们还有下个赛季,声音平缓而坚定。

很多人也对我说,我们还有下个赛季,声音或希翼或无奈。

但当这几个字反反复复重复了很多遍之后,我突然有了一种无可抑制的恐惧感。

下一个赛季……下一个赛季……

我们还有几个“下一个赛季”呢?

见证过米兰这个赛季的人有多少能在米兰继续他们的“下一个赛季”?又有多少见证了别队这一个赛季的人会来米兰进行他们的“下一个赛季”?我们又有多少“下一个赛季”可以看?米兰又有多少“下一个赛季”可以踢?

也许米兰永远都有“下一个赛季”,但当有一天那些我们熟悉的人一个一个地远去,我们又拿什么来证明这是米兰,而不是一些踢着貌似米兰风格足球的陌生人呢?

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

新赛季,AC米兰依旧是不变的红黑双色,然而身披这红黑双色的人却已异于往昔。

托马森走了,克雷斯波走了,我们的“下一个赛季”终究还是没能成为他们的“下一个赛季”。扬库洛夫斯基来了,吉拉蒂诺来了,维埃里来了,于是,他们便成了我们“下一个赛季”新的希望。

但是,……范·巴斯滕……弗朗哥·巴雷西……保罗·马尔蒂尼……亚历桑多罗·内斯塔……这些已经离开我们的人,将要离开我们的人以及终会离开我们的人所传承的米兰精神,是否依旧能够被延续下去?

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

足球界是残酷的,那些曾经在我们生命中走过的人,无论是否会被铭记,都要在某一天离开我们他们交叠而逝的青春,离开我们他们共同有过的世界。

刹那芳华,有天天各一方。

留不住的瞬间的永恒。



恍然而过,物是人非

第三篇 罗马

罗马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1953年,奥黛丽·赫本于特莱维喷泉前邂逅格里高利·派克,造就了一段浪漫的传奇。
2002年,亚历桑德罗·内斯塔离开这座永恒之城,给无数人留下一个沉重而深刻的伤痕。
罗马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罗马从来都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人们说“沉迷罗马,迫近永恒”,然而这是一座太过古老的城市,所以我们先于永恒看到的,是时光的静静流转。
在这流转之中,一些人自古老的罗马走进了我们的生命,他们的每一个影像都鲜明地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活在罗马的记忆里,但也仅仅只是记忆而已。永恒的罗马留得住永恒的记忆,却留不住创下这些记忆的人,于是,一切便都物是人非。
Jonathan Raban有一本书叫《Soft City》,翻译成中文是《柔性城市》。
这是个多么巧妙的翻译!
城市本身是硬质的,Raban赋予了它柔性的特征,于是,它便开始如情人的眼波般温柔迷人。
然而罗马……然而罗马……
本身只是有着古老的深沉的气息,可我们却赋予了它永恒的意义。
诚然,我们是希望它能迫近永恒的。
我们在经历了太多的沧海桑田之后,总希望找到那么一个地方,留下我们永恒的足迹。
在那些历史的沉淀之中,北京太过辉煌,帝王的城市,飞扬着庞大壮丽的宏伟之美,然而我们只是平民;埃及太过隐晦,悄无印痕的国度,尼罗河水流过的是抓不住的神迹,但我们只有平凡的触觉;阿拉伯太过空灵,真神守护的土地,十里长街三跪九叩中印着深刻而虔诚的崇拜,只是我们并非信徒。
只有罗马,不设防御,不加抵抗,安静地接受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并在那些古老的叹息中留下他们的足迹。一尊石塑,一幅画卷,一祯影像,哪怕只是一丝呼吸,都被刻进了台伯河沿岸的静谧深沉之中。
于是我们沉迷在了罗马,于是我们觉得自己迫近了永恒。
一些事物的永恒必意味着另一些事物的消逝。罗马城永恒了,罗马城的记忆永恒了,然而留下这些永恒的人呢?
赫本短发长裙地在罗马城中笑语盈盈,内斯塔神采飞扬地率领拉齐奥夺得了联赛冠军,我们于是顺着他们留下的痕迹从特莱维喷泉一路走到奥林匹克球场,但当我们转头,却只看到了满目凄凉决绝的物是人非。
天使已从人间挥手而去,飞向了我们触及不到的远方;
蓝鹰也早就离开罗马的天空,迷失在了光影交错的米兰。
永恒的只是罗马城和它的痕迹,消逝的却是我们所爱的这些痕迹的主人。
原来……原来……
我们赋予罗马永恒,本是希望它能成为我们坚定的记忆的磐石,谁想它却成为了我们血淋淋的生命的伤口。
原来……原来……

特莱维喷泉的水波终日闪着灿烂的光芒,奥林匹克球场也依旧停不了所谓疯狂的呐喊,而我们,即使被那些弥散的回忆刺得遍体鳞伤,却也还是逃不开罗马深沉古老的惑人气息。
沉迷罗马,迫近永恒。
永恒尚未露出端倪,罗马却早已变的物是人非。
可纵然他们都已远去,但我们却依然留在这里,留在他们灿烂耀眼的足迹里,留在他们深刻悠远的伤痕里。因为我们渴望迫近永恒,哪怕只有记忆也好,那些是我们爱着的人,所以我们渴望他们永恒。
于是我们沉迷罗马,于是我们感叹物是人非,于是我们努力地为自己制造回忆……

沉迷罗马,迫近永恒,纵然万般风景,皆已物是人非。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