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贾宝玉的出家 1 - 张天翼

贾宝玉的出家 1 - 张天翼

作者红米 标签贾宝玉 阅读次数:195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乘正宗分”第三

《一》
看了(红楼梦》,总不免“一把辛酸泪”。我生怕流出眼泪来又贻笑大方,所以先从那些使人皆大欢喜的续本谈起。

我记得从前看过一些这样的续本,现在可连书名都不大记得清了,大概是什么(红楼圆梦》、《红楼再梦》、(红楼复梦》,以至于·(鬼梦》、(仙梦》之类。记不记得倒也没多大关系,反正都是些“差不多”的东西。这些作者看见贾宝玉没有跟林黛玉成亲,伤心之馀,越想越不服气,就续一条尾巴来翻一翻案,偏要使他俩团圆。如此而已。不用说,这双才子佳人一成了亲,当然是极其幸福,再美满也没有。甚至于还有写宝哥哥做了大官,林妹妹封了诰命夫人的——但我记不起这是那一部“梦”里的了。总之,这些作者的心地是顶好不过,真令人敬爱。只是他们的才能——要比起他们的心地来,可就没那么好了。他们的笔差了劲。无论古今中外,那些喜欢把破镜翻案为团圆的作者,吃亏也往往是吃在这里。看了这些书,所得的欢喜实在扳不过那种“辛酸”来。甚至于连一点儿欢喜也得不到。

如果他们也是极有本领的作者,甚至是所谓天才的话——不过你立刻会要说,那他们根本就不会这一手。

当然。这很对。不过咱们姑且这么作一个假设罢。

假设是曹雪芹先生自己来翻案——这虽然不近情理,但也许不是绝对不可能:比如说,军人看了他的《红楼梦》,责备他搅得太消极,或是说她太残忍,或是骂他不懂规矩,为什么要写出这种不能叫人开心的小说来——各等语。于是那位曹先生这才明白一个作家的“任务”,就赶快另外写一部续篇来补过,把那对主人公“圆”他一“圆”——那么,他总不至于闹到一般续梦的那么糟吧?起码也该有原书那么出色吧?据我想,这里可还是有点儿问题。

要写“圆梦’’之类,实在是自己拈到了一个难题,自讨苦吃。就是一个真正的大手笔,我看也不容易对付。

一般描写恋爱的作品,自都有个团圆不团圆。譬如《会真记》所写的始乱终弃,那就是不团圆。而《西厢记》,听说后半部跟前半部不是一个人写的,末尾是有情人成了眷属:大团圆。据说(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出于高兰墅手笔,虽然也是续的,大体上倒还不差什么,不像《西厢记》那样续得连原来主题都跑掉了。笔力是弱些,可是这一点改日再谈罢。总之,能够把人家未完成的作品这样完成了,实在也难为了他。照前八十回所写的种种所谓“伏线”看来,原作者大概也不叫宝哥哥和林妹妹成了好事的。这样,我们还是不妨把这部书的一百二十回,当作一部整个作品看。那结果,是没有团圆。再说得老实一点,则这些故事的结果好不好,团圆不团圆,就看那一双主人公有没有成亲而定。而这双主人公之幸福不幸福,就以他俩之是否团圆为断。

可是我常常有些多馀的想法。我每次看戏剧电影,看到一对男女经过一些波折之后,于是这两口子猛的一拥抱,一亲嘴,这就——“明日请早”。我也替他俩感到幸福,满心欢喜地走出了戏院。一会儿可就想到一些不相干的事上去了:“他俩结合之后,又怎么样呢?”

一般写佳人才子的东西,也不免使我这么嘀咕着。那类才子多半会爬墙,一经爬进什么员外的后花园里,当时就跟那里的小姐私订终身。虽然不免要被那员外发觉,发配京城赶考,也大可不必耽心,反正那位才子照例是中状元,照例是回来跟小姐成婚。等到高高兴兴看完了,我又忍不住念着那句老话:后来呢?

欲知后事如何,作者例不分解。

真是。要再分解,那是多馀的了。哪,这不是已经交代过了么?——这对主人公是很幸福的,结果这么美满。

然而我总不大放心。说来很煞风景,不过我的老脾气总是改不掉。我老是去想象——这一双男女给撮合以后是怎样生活着的。我亲眼见过许多恋爱的喜剧,我在为他们祝福之馀,总想劝他们去读读乞诃夫的作品,读读鲁迅的(幸福的家庭》和《伤逝》,以及一般描写婚后生活的好作品。

有情人成了眷属,不用说是好的。但如果把这双有情人从他们成了眷属的时候写起,则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戏,到底主人公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美满不美满,幸福不幸福,诸如此类,就得仔细再看一看。

那么贾宝玉跟林黛玉就是成了婚,下文该如何处理,我想连曹雪芹自己都要搔头皮的。他也许想象得到这两家头怎样相处。他知道林妹妹的性格儿——动不动就要见气,哭脸,抬杠,拿起剪子来就铰那些什么香袋子、扇坠子的。于是宝哥哥急得两眼发直,赌咒罚誓,一会儿说要死,一会儿说要做和尚。况且既然做了夫妇,彼此说话都没有从前那么小心,吵嘴的机会也就更多了。宝二爷跟姊妹们谈两句话,或是出去找找朋友,宝二奶奶说不定就会生气。而宝二奶奶随便说一句话,宝二爷说不定就以为这里面含了骨头,急得直哭。一天里面要是能够有十二小时没谁掉眼泪,那还算是他俩的大造化哩。做丈夫的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神经老是紧张着。做妻子的则越是生气,越是添病,添了病又更容易生气。此外呢,房里自然一刻也离不了药罐子。即使黛玉幸而寿长,他两夫妇除开这些琐琐碎碎以外,一辈子也没有别的什么事可以做了。

然后——转瞬间都到了老年。这时候他们或者已经不那么淘气哭脸,寻死觅活地烦恼了。那是因为折磨得有点麻木了,或是彼此有点看得漠不相干了的缘故。于是宝玉在外书房跟清客们闲聊了一阵之后,偶然走到里面,他那位曾经如花似玉的林妹妹,现在是斑白的头发,满脸的枯纹,正歪在炕上跟儿孙辈在扯淡哩。再看看旁边那位袭人,就使他联想到当年的赵姨娘。……

但这样的发展,也还是要有个先决条件,就是起码要荣国府不衰落。要不然,就连这么点儿风光都还谈不到。

这样一续,虽说是“圆”了,可仍旧不怎么开心。既然要满足别人,那就只好另行设法,空想些怎样幸福,怎样美满,任意搅些驴唇不对马嘴的东西来凑数。结果,弄得贾宝玉也不成其为贾宝玉,林黛玉也不成其为林黛玉。

总而言之,别的那些团圆作品之所以能够使人舒服,那秘诀就在不交代下文。一定要写下去,就总不免要吃个老大的亏。

要是宝玉跟黛玉恋爱成功,而结婚之后又不断地有种种烦恼,那么他俩的不团圆倒是幸事了.

转自北大未名站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