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
作者:海*越 标签:桃花 | 阅读次数:364 |
![]() ![]() ![]() |
| ![]() ![]() ![]() |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种水鸟。 3.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简析]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 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 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 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 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 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ī sà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 ,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 。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青 箬 笠 , 绿 蓑 衣 , xié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 作者背景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