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交易基本常识篇之三...《学基本面,学外汇》
作者:隐 士 标签:财经 | 阅读次数:237 |
![]() ![]() ![]() |
| ![]() ![]() ![]() |
本文摘自互连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对技术面的分析我们都接触的很多了,很多朋友也都是技术分析的高手,但对基本面,可能很多人了解的就有限了,这里想尝试着和大家交流一下有关基本面分析的问题。 这个题目起的可能有点大,因为基本面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用博大精深这个词来形容,不是一句两句就能够说清楚的,但这并不表示基本面的东西不可捉摸,根据前人的总结,基本面还是有章可循的。 首先,在了解任何基本面的东西之前,请摘掉有色眼镜。因为目前在中国内地汇市,技术派是占据绝对主流地位的,言必称技术,很多人对基本面采取轻视,甚至是否定的态度,这是绝对不可取的。从国外投机市场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基本面和技术面是并肩而立的,很多投机高手同时都精于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纯粹依靠技术面能够长期获利的高手少而又少,乃至索罗斯、巴菲特这样的大师级人物,都是依靠基本面来寻找下手机会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基本面。 基本面与技术面共同决定了市场的方向,基本面掌握大势,勾勒粗犷的轮廓,技术面掌握细节,对已有的轮廓精雕细刻。 哲学上说,要抓主要矛盾。基本面也是如此,擒贼先擒王,基本面的热点是不断变化的,市场上某一阶段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一般也是影响力最大的问题。这些最具影响力的问题,往往会在长期内左右市场的人气,决定多空的气氛,其他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则处于从属地位。 每天数以百计的各类消息,这些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的各类消息,尽管看上去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但实际上基本面一点一滴的变化,正是通过这些消息体现出来的。掌握大量的资料信息,是判断基本面的重要条件。因此,有时研究基本面是很枯燥很繁重的工作,而且在短期内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并不会否定基本面的重要作用,否则索罗斯也不会靠阻击英镑而一举成名了。 对于初涉基本面的投资者,希望下面的建议能够有所帮助: 多看新闻,多了解国际时事;讲政治,关注国际关系;学一点经济知识,能做到独立判断经济新闻的好坏;多关注财经政要的讲话;用宏观的角度来考虑各种消息;不要对短期的消息太过敏感;对某件事多发挥想象力。 各种基本面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因素,各国的经济面是该国货币汇率波动最强大的原动力。而经济基本面的好坏主要是通过各项经济数据来体现的,因此,了解一些经济数据的知识,并掌握判断数据好坏的方法,是研究基本面的第一步。 经济数据通常对外汇市场具有短期的冲击力,一些重要的数据甚至会成为当天汇市的重磅炸弹,将走势搅的天翻地覆。不过,即使再重要的数据,对市场的影响通常都是短线行为,会为汇率波动起到刹车或助推的作用,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趋势的方向。但是,这些数据的汇总,通常能够反映出一国经济基本面的好坏,当这种好坏出现变化的迹象时,就要小心了,市场往往会对此做出明白无误的反映。 在解读经济数据时,重要的不是数据的绝对值,而是数据的相对变化幅度,这通常要涉及到预期值、前值和实际值的问题。西方国家的经济数据不但体系健全,而且官方和民间都会有大量的专业机构从事预测工作,在数据公布前,他们会发布对此项数据的预期值,当预期值好于前值时,常常会吸引投机者据此短线买进某种货币,而当预期值坏于前值时,短期的悲观气氛亦可能笼罩市场。 当实际值公布时,市场往往处于比较敏感的时刻,这时交易会非常频繁,汇价的波动也可能非常剧烈。如果实际值好于前值和预期值,那么通常代表利好,反之则代表利空,如果与前值和预期值相差不大,往往只会引起一般的振荡,实际值与前值和预期值的差距越大,那么利好或利空的能量便越大,市场的波动便会越激烈。比如,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前值为增长30万人,预期此次增长20万人,而实际公布值只有3万人的话,欧元或英镑可以在1分钟内狂飚超过100-200点,一个晚上的涨幅可达300点甚至更多。 在各国的经济数据中,以美国的经济数据最为重要,各个非美货币都会对美国的数据做出明显的反应,而欧元区数据对市场的刺激作用就要小很多,很难看到市场会对欧元区的数据做出激烈的反应,而日元是对数据最不敏感的币种,即使是对本国数据也一样,常常出现其他货币因数据刺激出现狂飚而日元无动于衷的局面。 通常来讲,各国的GDP通常都是最重要的,因为GDP是指标之王,而其他指标中,就业数据算是比较厉害的,下面是一些比较重要数据的列表,供投资者参考: 美国:GDP、经常帐赤字、非农就业人数、领先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零售销售、资本净流入 欧元区:GDP、消费者物价指数 德国:IFO经济景气指数、ZEW经济景气指数 英国:GDP、工业产出 日本:短观报告(唯一引发日元明显波动的数据,每季度公布一次) 常用各国经济指标、术语解释 失业率 Unemployment 它作为反映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预示着该国经济当前与前景发展的好坏,势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制定,对汇率产生重大影响。 非农就业人口 Nonfarm payroll employment 美国的就业报告数据,与失业率一同公布。通常公布时间为每月第一周的周五。 国民生产总值 GNP 目前各国每季度公布一次,它以货币形式表现了该国在一个时期内所有部门的全部生产与服务的总和,是不同经济数据的综合表现,反映了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 国内生产总值 GDP 目前各国每季度公布一次,显示了该国在一定时期境内的全部经济活动,包括外国公司在其境内投资建立子公司所产生的营利。 生产价格(物价)指数 PPI 显示了商品生产的成本(生产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对未来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了今后消费价格、消费心理的改变。 消费物价指数 CPI 反映了消费者目前花费在商品、劳务等的价格变化,显示了通货膨胀的变化状况,是人们观察该国通货膨胀的一项重要指标。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 包括一切从工资及社会福利所取得的收入,反映了该国个人的实际购买力水平,预示了未来消费者对于商品、服务等需求的变化。 个人消费支出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包括个人购买商品和劳务两方面的支出,是衡量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指标。 消费信心指数 反映该国国民对其经济发展的看好程度,预示了未来消费支出的变化。 工业生产指数 Industrial Production 工业生产指数反映该国生产和制造业的总生产情况。 住房开工率 Housing Starts 衡量该国建筑业活跃程度的指标,由于建筑业为经济发展变化周期中的先导产业,预示未来经济的变化。 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反映制造业在生产、订单、价格、雇员、交货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通常以50%为分界线,高于50%被认为是制造业的扩张,低于50%则意味着经济的萎缩。 全美采购经理人协会指数 NAPM 美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与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在前后两天公布。 零售销售指数 Retail Sales Index 反映了不包括服务业在内的零售业以现金、信用卡形式的商品交易情况。 批发物价指数 Wholesale Price Index 反映了不包括劳务在内的大宗物资批发价格,如原料、中间商品、最终产品和进出口品等。 对外贸易(贸易收支) 反映了该国在一个时期对外贸易总额的收入与指出的对比,即货币流入、流出的情况,此数据对各国汇率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依次为日本、英国、欧元区、美国。 工厂订单 Factory Order 反映了消费者、厂商或政府对未来商品产出的需求。 耐久商品订单 Durable Good Orders 指不易损耗商品的订购,如车辆、电器等,反映了短期内制造商生产和投资支出情况。 设备使用率 Capacity Utilization 工业生产中对设备使用的比率,通常80%的设备使用率被认为是工厂和设备的正常闲置。 经常帐 Current Account 指该国与外国进行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等所产生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 商业库存 Business Inventory 反映商业部门对短期信贷的需求。商业库存增加,可能带动短期利率的上升,经济发展减缓,表明经济可能进入停滞状态。 经济数据对汇市的影响,所涉及的都是一些经济运行的表层现象,现在开始深入一些,准备触及经济运行中一些比较“要害”的部位。 通货膨胀与利率,是我们平时接触到最多的经济新闻之一。通胀衡量的,是物价的上涨幅度,通常在一国经济发展较快,消费需求旺盛的时候,通胀就会逐渐走高,而西方央行大多都会制定 通胀目标,作为衡量通胀水平是否合理的标尺,这一目标通常是在2.0-2.5%之间,当通胀超过这一目标时,央行就会考虑提高利率,即加息,以控制物价;当经济不景气时,多数都伴随着通胀走低,此时央行就会考虑降低利率,即减息,来刺激经济发展。 通胀与利率对汇市有重要而明显的影响,通常与一国货币的汇率成正比。以英镑举例来说,当英镑利率逐渐上调时,以英镑计价资产的收益率也会逐渐上升,大量寻求利润的国际资本,会纷纷涌入英国,或是转向英镑资产,从而引发英镑走俏,致使长期内英镑兑其他货币的汇率不断上扬,反之亦然,这些资本,是以投资为目的的,各国政府都比较欢迎;但同时,还有大量的投机性资本,即热钱,他们并不是以投资为目的,而是以中短线投机炒作为主,当英镑有加息预期时,这些资本便会建立英镑多头头寸,使英镑汇率在短期内飙升,当加息成为事实时,这些资本便会获利了结。因此,经常会出现加息前汇率上扬,而加息后汇率下跌的现象,对于热钱,各国政府都会密切监视,用各种办法限制他们的行动,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约束热钱对金融的冲击。 总体来说,当一国货币进入加息周期时,不断的加息预期会对该货币提供长期的利好支持,反之将引发悲观气氛,带来长期的利空压力。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通胀与利率的上扬也有一定的限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如果通胀达到两位数,而利率亦达到两位数的话,表明该国经济问题严重,这时对该国货币就绝不是利好支持,而是利空卖压。 由于通胀与利率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市场对一国的通胀数据比较关注,最重要的两个通胀数据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剔除食品、能源后成为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和生产物价指数(剔除食品、能源后成为核心生产物价指数),前者主要衡量居民消费价格,后者主要衡量工业生产的价格。 通胀、利率对汇市的影响,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而汇率的实际走势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汇率的最终方向是多种因素角力后的结果。 汇率政策是基本面分析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如果无视汇率政策,那么有可能陷入市场的盲目情绪之中不能自拔,甚至有可能承担不必要的损失,或是错失盈利机会。 一国政府的汇率政策,历来是市场中的重要因素,对汇率波动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国实施什么样的汇率政策,关键看这种政策是否能维护本国的利益,或是使本国的利益最大化,甚至 要照顾到本国的国际关系,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汇率政策也属于政治面的内容。这再一次体现出,做外汇不能离开“讲政治”,好比做股票要看政策因素一样,不过股票多数看的是国内政治,而外汇多数看的是国际政治。 如何来洞察汇率政策呢?通常,一国汇率政策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体现的:最简单,最一目了然的是一国央行在政策公报,或是政策声明中对本国汇率政策的阐述,也就是官方文件,国际新闻中经常会有报道;另一个途径是,一国财经高官——主要是央行行长和财长,他们在国际会议、演讲中的讲话,通过这种途径透露出来的汇率政策,会比官方文件所透露的信息晦涩一点,但是更有效,更具针对性。 官方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实施汇率政策,当市场动向与官方目标发生背离时,官方就会干预,最常见的是口头干预,最极端的方式是入场干预。 在外汇操作中,我们应当了解这只货币的背后有怎样的汇率政策,在操作的方向上要顺应官方的政策,避免陷入政策的“圈套”中,将风险降至最低。 外汇操作中,突发事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由于突发事件基本上无法预测,其对市场的冲击往往很猛烈,令人措手不及,有人因此损失惨重,亦有人因此一夜暴富。严格来说,突发事件并不属于基本面,而属于消息面,但从本质讲,突发事件是基本面发生变化的一种极端情况。 突发事件包含的内容很多,从政治面、军事面到经济面,无所不包,就国内投资者来讲,我们最熟悉的突发事件,应该是每月公布一次的美国非农就业人数。虽然各项经济数据在公布前都会有详细的预测,但非农人数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很难对其进行预测,多数情况下公布值较预期值都会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成为了事实上的“突发事件”。在过去的一年中,预期值与公布值相符的仅有三次,不符合的是多数,比如去年7月的非农就业,预期增长15万人,但实际仅增长了3万人,当晚欧元等货币的波幅均在200点以上。 当遭遇突发事件时,最重要的就是临危不乱,不要因为盘面的剧烈波动,而影响了操作心态。此时如果是空仓,切忌追涨杀跌,如果有仓未能在第一时间平仓被套,也要保持头脑的冷静,不要在慌张中平仓,因为慌不择路所平掉的仓位,都属于恐慌盘,恐慌盘往往只会触发短线行情,对中线走势意义不大。 对突发事件之后的行情判断,应追本溯源,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突发事件,这一事件的意义何在,从而判断今后的走势。突发事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有短线影响,无碍中长线走势的突发事件;一类是能够改变中线走势,具有拐点意义的突发事件,多数突发事件属于前者。 前者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前苏联的“8.19”事件,事件发生时,投资人均以为苏联发生政变,资金蜂拥涌向美元(当时的美元仍享有避风港地位),导致当日美元暴涨,2天后,戈尔巴乔夫重新露面,投资人相信政变失败,美元又出现大跌,重归跌势。纵观全局,“8.19”事件只在短线上促成了美元反弹,并没有改变美元中线走软的趋势。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比如“9.11”恐怖袭击,马德里“3.11”爆炸案等,都是在短线对汇市有较大的影响力。 至于改变中线走势的突发事件,比较少见,但并非不存在,比如去年春季,我国总理温家宝接受路透社采访,谈中国的宏观调控问题,采访稿公布后,投资人担心中国减少进口,引发国际商品期货暴跌,并直接引发商品货币澳元、加元连续数日遭到抛售,被迫进入中线调整。我们还可以做个假设,如果今晚的新闻突然报道,沙特中止与美国的关系,并停止向美国出口石油的话,那可以肯定世界油价会大涨,美元会下跌,并且这种基于石油供应问题带给美元的压力,将会迫使美元结束自年初以来的反弹。 在此做一个小节: 突发事件不可预测; 突发事件会引发市场短线的大幅波动; 遭遇突发事件应保持冷静,不要盲目进场或出场; 此时,观望比追涨杀跌更明智; 遵守纪律(如严格止损)可最大限度的避免意外损失; 多数突发事件不会改变市场中线走势。 一国的利率水平是影响汇率最主要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