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摘引BBCALL的观点:
……《雜阿含經》五七○:「愚癡無聞凡夫見色是我.色異我.色中我.我中色。受.想.行.識見是我.識異我.我中識.識中我。長者。是名身見....」此處還是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的最短及最好的說明,「色是我」是「我」的概念;「色異我」是「異我」的概念;「色中我.我中色」則是「不相在」的概念,其餘四蘊亦復如是。在 一○九經中,世尊有個很詳細的說明……
dhamma998認為:
以上內容在說五蘊無我的道理上是正確的,但從解釋經文字句上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這主要是在對經文中有關「相在」句尚缺乏深入、、全面、細蜜的研究,包括在漢、巴對比上、漢譯其他阿含經的相關句子比對上,以及《雜阿含經》中有關定型句(如「色中我」等)的相類性和差異性(說話的語境和對象及針對性)的比對上還缺乏下工夫。因此,以上對「相在」的理解還是不能說是正確的。這個句子確實很難理解,一般都采用印順法師的理解。我看過中、日學者的相關文章,在對這個句子的理解上都是一致認為「相在」就是「色在我中、我在色中」。印順法師當時理解此句時主要重於《雜阿含經》本身內部概念系統的理順,其所參考的巴利經文又是日譯本,因此,他並不知道巴利原型是怎樣的,比如atta和ahamasmi的區別用例以及格的變化,等。現在我們要對此作一個重新的考察,要跳出他們的陳說,要對此句作全面、深入、細蜜的研究(我也是在翻譯巴利經和作漢巴比對時才產生對印老所說的質疑的),現在我還沒有最後成熟的結論,因此在這裏衹是提供一個思路。
-------------------------------------------------------------------------
(二)
《雜阿含經》a248经文:尊者阿難復問:「於意云何?彼法若生、若滅可知。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是我、異我、相在不?」
釋大懺解释:眼識法的生起與消滅端視因緣條件,是中有一個能夠主宰的我在指揮眼睛去看東西嗎?或是另外一個我在指揮嗎?或是有一個我與另外一個我一起合作,一同在指揮嗎?
dhamma998認為:釋大懺此解譯是不對的。經曰:「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是我、異我、相在不?」參考巴利經文,這句話的意思應當是:[承上文,眼、色、眼識是因緣所生,因此,]多聞聖弟子能在它們當中發現有「我(巴ahamasmi)」、「我所(mama)」以及「我的自我(巴eso me atta)」存在嗎?這裏的「異我」不是「另外的我」,與「異比丘」不是同一個「異」(請對照巴利)字。「相在」也不是「有一個我與另外一個我一起合作」的意思,在此我只舉巴利的意思,其他就不說了(因為我還沒有最後成熟的結論)。
------------------------------------------------------------------------------
参见“佛教法义实践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