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感伤﹒凝重﹒苍凉﹒悠远
作者:拉格浪日 标签:诗歌 | 阅读次数:34 |
![]() ![]() ![]() |
| ![]() ![]() ![]() |
(转贴)感伤﹒凝重﹒苍凉﹒悠远
作者:贾载明 时间:2006-2-8 10:25:16 本文网址:http://column.bokee.com/118865.html 感伤﹒凝重﹒苍凉﹒悠远 ——读李白的《忆秦娥》 古人说过,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古人还认为,李白这两首词足以抵杜甫的《秋兴八首》(虽知,《秋兴八首》是杜甫律诗的“朱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因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这两首,都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穿透力。但我更喜爱《忆秦娥》,我以为《忆秦娥》的气象所波及的时空比《菩萨蛮》更加辽远,画面更加繁复,立意更加深刻。这两首词是: 一、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二、《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菩萨蛮》里,一个远离家乡的人,是多么想念家乡啊!正是秋风萧瑟天气凉的时候,夕阳西下,暮色渐临。异乡人孤独的愔愔的站立在楼台,遥望远方,如织烟雾迷濛;烟雾遮住凄凉的山啊,使他(她)的心忧郁得碧绿。又眼见归巢宿夜的鸟飞得很急,它们很快就会得到安乐和安眠。而我的归程,还十分遥远哪!这首词,季节、时令及眼前出现的景物与人思念家乡的情感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烟如织”隔断了远望的视野,衬托得家乡更加遥遥;“伤心碧”与“寒山”叠合,更加重了异乡人的愁苦。全词中,“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最具有立体画面的意义,一个“织”字,一个“碧”字给异乡人眼帘中的景物增添了模糊朦胧和孤独凄凉的情怀。“伫立”——站立了许久,遥望了许久,因而眼睛有些视物不清了;或许,眼腔中溢出了辛酸的泪,那就更加模糊朦胧了。 《忆秦娥》里的秦娥,相传,秦穆公有个女儿名叫弄玉,嫁给仙人萧史。弄玉善于吹箫,而且能吹出凤凰鸣叫的声音,于是引来了凤凰。过了几年,他们双双随着凤凰腾空飞去。词中秦娥借指古代长安一带的女子。霸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面。汉文帝九年(公元前171年)在此筑霸陵,因以得名。他死后即埋葬在这里。附近有座霸桥,唐长安人送客东行多送到这里,折下柳枝,表示赠别。 《菩萨蛮》里的异乡人,不知是男是女;《忆秦娥》里的弄箫人,则肯定是一个女子。所以,《忆秦娥》里的感伤就比《菩萨蛮》的感伤要沉重些了,自古女子多哀愁吗!何况是弄箫的秦娥! 读者看到,那个美丽的秦娥呀,在她那凄凉的楼上,在许多个月光下的夜晚,举起箫,对着清冷的夜空,吹呀吹呀。她希望久别的心上人能听到这箫声,她希望心上人象凤凰一样飞来,停在她的身边,然后双双飞去。然而,春去了秋来,秋去了春来。一年又一年,新的柳色依然是那么翠绿,回想在霸陵折柳悲伤话别的那刻,犹如昨日。乐游原上的秋天又到了,我那久别的心上人,什么时候回来呢?!白日里,看那咸阳古道,不知有多少次!可心上人哪,绝了音尘!西风里,只看到夕阳西下的余辉,照着西汉皇帝的陵墓。她伴着夕阳的余辉,伴来了冷寂的秋夜,在绝望的心情里,在“寒塘渡鹤影,冷月葬孤魂”的情景里,秦娥虽然举起了箫,却因心灵的极度空虚和悲哀而吹不出箫声来。 我们看,《忆秦娥》的感伤是不是比《菩萨蛮》更刺激人的心灵?如果继续往深处看,《菩萨蛮》的感伤是单调的——仅仅是思乡之愁;《忆秦娥》的感伤是复合的,读者隐隐觉察到:秦娥不仅有个人之感伤,还有历史、社会之感伤,把个人的感伤和历史、社会的感伤有机地融汇起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几字,给读者提供了想象无限的历史时空。其画面辽阔、悠远,其色调苍凉、凝重,其寓意深厚隐逸。毛泽东《忆秦娥》里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意境与此相近。 赏析的目光还可以向更深的层面进击。个人的哀愁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当时社会、政治相联系的。也许,迫使秦娥和亲人分离的原因不是因为纯粹家庭的原因,而是社会的原因。由于社会的原因,不该分离的却分离了。这个原罪应是社会。然而,“天若有情天亦老”,曾经强大一时的西汉王朝的陵墓已在西风残照下,唐王朝的未来又如何呢? 对于诗人的创作来说,最重要的是看他的心灵能不能升华成气象。这个气象就是诗人心灵的一片天空。当然,有的诗的“天空”要狭窄一些,有的诗的“天空”要开阔一些。从《菩萨蛮》和《忆秦娥》的比较看,后者比前者要开阔得多。气象是一片立体的情景,有单调和繁复之分;有明丽和朦胧之分;有意外之意、象外之象之分。这两词相比,我们感到,《忆秦娥》要繁复得多,要朦胧得多。有意外之意和象外之象,《菩萨蛮》则没有。从《忆秦娥》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秦娥的形象,还看到汉王朝衰落的缩影,还会预想到历史的将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一句的确能令人作无限的遐想。 最后应该说,上述这些仍不能如魔一般作用于读者。以魔力般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情感、具体景物、个人境遇、世间沧桑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有机的立体丰厚多彩的画面,并达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忆秦娥》正是达到了这效果!如前所述,她的整个情调表现出感伤、凝重、苍凉、悠远的氛围,她的艺术魅力的确能久久的着附于读者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