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ort / Import 出口与进口
作者:nonoko 标签:Fashion | 阅读次数:21 |
![]() ![]() ![]() |
| ![]() ![]() ![]() |
Export / Import 出口与进口
英国-----这个专栏的主题, 是庞大的. 我们从一开始的Westwood女士聊到 “面孔” 杂志, 又从Rachel People的一类典型社会阶级说到 “无名博士” 电视系列剧. 从文化到流行, 从音乐到教育, 英国, 最让世人称奇也最让他们大不列颠自己自豪的是他们的 “不列颠意识”. 而最视觉最直白的“不列颠意识” 则体现在他们的设计上------静若处子, 动若脱兔. 如果说德国的设计是严谨的刻板的方方正正的, 而英国的设计则是左右逢源, 八面玲珑, 说白了, 荤的素的什么菜都能上. 英国的设计之所以能如此的缤纷多彩, 外来文化和外来人士的吸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英国本身在吸收它/他们的同时, 也在不停的把自身的影响力向外扩大,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 “吞吐” 系统. 外来的设计师们进入英国接受英式设计培训的同时, 一大批的英国设计师也在漫慢的占领着世界. 而这, 正是另一种形式的进口与出口. 这个 “吞吐” 系统最明显的表现在服装设计方面, “出口” 出去的名单上最耀眼的有Alexander McQueen, John Galliano, Stella McCartney等等, “进口”来的名单有Eley Kishimoto, Clements Ribeiro, Basso&Brooke等人灼灼生辉. 来看看这些设计师各自不同的背景吧. 讲究 “刀功” 的Alexander McQueen 曾经一度被称为是 “混账小子” 的McQueen出身于黑社会密集而闻名的伦敦东区, 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出租车司机的儿子. 少年时代在伦敦著名的高级男式裁缝街Savile Row当学徒数年, 然后又去澳大利亚磨练了8年, 一手纯熟的男装裁剪技巧被他在女装工艺上用的活灵活现. 最后在圣马丁一炮成名. 他的毕业作品当时就被著名的Happer & Bazar杂志的执行主编慧眼相中, 以高价买走. 从此他名声鹊起, 虽然在初时对他的评论褒贬都有. 当过法国老名牌Givanchy的首席设计, 但因为脾气古怪和上面打不来人事关系而后退出. 不过, 说实话, 他做Givanchy设计的那两年, 这个老品牌像被打了强心剂一样突然的复苏, 重新焕发出万丈的光彩, 虽然,在此之前操刀的Galliano两年影响也不错. McQueen曾经说过他欣赏 “愤怒” 这种情感, 而他很多设计灵感也都以这种情感为背景. 早先的设计给人感觉黑暗, 梦幻, 甚至整个儿秀场舞台都被设计的充满魔幻的诡异力量. 近年来他慢慢的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2005年秋冬系列在对希屈柯克悬念电影中的女郎风格的研究之后, 从而领导了今年冬季的流行主线----50年代紧身窄裙的House Wife风采. 如今的McQueen, 身为人父, 当年的坏小子称号一去不返, 但谦逊的态度下面, 严肃的眉头里还若隐若现那股为之给予灵感的 “愤怒精神”. 爱玩弄民俗和色彩的John Galliano Galliano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不列颠精神的代言人, 不论是从他的背景还是他的个人风格来看. 出生于英属殖民地的直布罗佗的他, 早年随家搬到伦敦定居. 一样的出身卑微, 曾经报名圣马丁的建筑设计系, 被老师发掘到天赋从而改学服装设计, 从此而一发不可收拾. 他那种激进的不列颠气概在80年代中后期很难被大众接受, 导致自己名字品牌险些破产倒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众口味的改变, 他的设计风格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欣赏. 97年入主法国名牌Christian Dior给老品牌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97年的设计对当时的世人来说真的是眼前惊艳. 他的设计从各个不同民族, 时代和文化入手, 每个季度都带领人们体验一回异域风情. Galliano眼光独到, 往往从细节入手而敏捷的捕捉到那个民族或者时代或者文化的精髓, 再加以消化吸收, 形成了风格独特的Galliano精神. Galliano社交广泛, 八面玲珑, 早在学生年代就已经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了. 每年他的秀场音乐都是由自己的DJ好友亲自操刀录制. 高唱女性主义的Stella McCartney 这个披头士成员的小女儿出身背景本身就不平凡, 所以说她的成名如果一点也不受她著名父母关系的影响, 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是光是有名气的父母在后面撑腰当然不行, 而这, 也是圣马丁毕业的Stella一直要努力证明的. 她打小就喜欢摆弄剪刀和针线, 总是修改自己的旧衣服. 15岁就进入Christian Lacroix的高级制衣工作室做学徒. 从她97年入主法国的Chloe之后, 马上让这个老名牌重新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从开始第一场秀到现如今她自己的品牌, Stella一直在不停的完善自己. 以女性主义色彩浓厚为特色的设计风格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所接受. 她的女性主义时而张狂-----小小泳衣底裤上幽默的印着WET字体; 时而含蓄-----淡淡的灰色和灰粉色成了她的标志; 时而性感------由她倡导的露单肩的丝绸宽松上衣让女性的身姿越发摇迤; 时而前卫-----裹到膝盖的无皮修长靴子. 值得一提的是, 她个人是个严禁的素食主义者, 也是几乎唯一的一个完全拒绝使用皮革的设计师. 如今, 她的个人风格不仅在名流中得到广泛的倡导, 更得大众的一致推崇. 今年, 著名的大众流行时髦品牌瑞典的H&M受到压倒多数的大众投票, 由她亲自为该品牌设计一个冬季系列. 她高兴的说: “ 看到承受不起Stella品牌价位的人们也可以穿上时髦的, 心爱设计师的设计, 我感到十分荣幸!” 图片说明: nz20050305_mca_p36_012 Mar 05, 2005; Paris, France; Model on the runway for Stella McCartney Fall/Winter 2005 2006 collection at the 2005 Paris Fashion Show. ap20050303_370 Models fill the catwalk at the end of Stella McCartney's Fall-Winter 2005-2006 ready-to-wear collection, presented in Paris Thursday, March 3, 2005. 弘扬嬉皮和民族风情的Pheobe Philo 同样是圣马丁毕业的Pheobe和Stella是好朋友. 97年之后Stella入主Chloe品牌的几年都是Pheobe在后面默默无闻的支持着她, 而她也是Stella进攻巴黎之后首先点名要纳入Chloe工作室的第一人选. 在Stella宣布要离开Chloe之后, 时装界都在疑问-----谁是下一个Chloe的首席设计呢? Pheobe响当当自然而然的坐上了这把椅子. 世界哗然, 都不知道的这个Pheobe出身何处. 但她马上有力的用漂亮的设计又一次证明了自己. 虽然私下很多流言说, 当年Stella在位的时候, 很多设计都是Pheobe主刀的, 但是谦虚的她总是说------“我真的从Stella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她的设计总有一种淡淡的民族风情融在里面. 同样也是倡导优雅的女性主义, 但风格却和Stella略有不同. 金属蓝色和黑色的恰当合用, 过膝A型裙和维多利亚式衬衫, 都是她近几季度的主要风格. 女性穿着Chloe感到妩媚性感, 又不失端庄的仪态. 她的设计看似简单轻松, 但却在细微处见功力. Chloe虽然失去了Stella, 品牌却在完善的巩固着, 销售额也在不断的增长. 这些都是年轻, 还未满30的Pheobe的功劳. 印花出奇的Eley Kishimoto 来自的日本的Wakako Kishimoto于1986年来到圣马丁学习平面印染设计, 认为 “是英国的设计理念改变了她对设计的看法. 在日本, 设计太过于学徒式, 太强调技术了. 而在英国, 想法则是最重要的. ” 威尔士出生的Mark Eley是University of Brighton服装和平纹面料专业毕业的. 二人一拍即合, 自1992年采用各自的姓氏成立了这个品牌, 他们运用了独一无二的具有日本格调的平面印花作为自己的风格, 从而在时装界形成了自己独树旗帜的风格. 设计年轻, 时髦, 有时代感. 尤其是印花图案不拘一格, 让人觉得又现代, 同时又清楚的让人潜意识里感到有日本风格的影响. Eley Kishimoto不仅在服装上使用独一无二的印花设计, 更是把他们的爱好推广到了装置设计, 室内设计等方面上. 他们永远也不向 “流行” 做妥协. 似英非英的Clements Ribeiro 这个夫妻档品牌分别是由来自英国的Suzanne Clements和来自巴西的Inacio Ribeiro. 两个人在圣马丁读书的时候相识, 毕业后于1993年创建了他们自己姓氏命名的品牌. 2000年5月又被命名为法国一个有点另类品牌Cacharel的艺术总监. 虽然法国人渐渐地认为自己国家的品牌总是启用英国设计师实在是种有点儿荒谬的行为, 但是Ribeiro明确的指出------“法国设计师因为得到太过 ‘完美’的训练, 所以经常不知道如何做那种‘无哩头’的设计.” 而这二人, 可以说是一种不平衡的完美结合. Ribeiro在巴西自学服装成才, 并获得了一些商业上的成就. 为了更好的挖掘自己内在的潜力和个性, 他决定放弃巴西的一切来到伦敦继续深造. 是环境把他和Suzanne带到了一起, 而不是所谓的共同的理念. 两个人的风格和理念其实完全不同. Suzanne虽然是英国人, 但是出生于一个波西米亚家庭, 感觉上更拉丁, 做设计的时候更注重感情; 而Ribeiro则是个唯美主义者,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而更英国一些. 两个人都比较痛恨 “完美” 这个定义, 所以他们的设计总有一种相对的不平衡和幽默感包含在内. 他们把各种面料, 色彩甚至服装的使用定义加以超常规的搭配, 这也就是为什么法国的幽默品牌Cacharel雇用他们的原因-----尽管是两个不同名称的品牌, 但很明显是出自同一根源. 图片说明: British designer Suzanne Clements (L) and her Portuguese counterpart Inacio Ribeiro salute at the end of their show for Cacharel during the Spring/Summer 2006 Ready` `to` `Wear collections in Paris, 06 October 2005. 绝代双娇的Basso & Brooke 2004年英国服装协会主办的Fashion Fringe大赛的桂冠是由这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搭档摘取的. Christopher Brooke在圣马丁毕业后拥有着一份闪闪发亮的个人履历, 其中包括为Kylie, Robbie Williams, Pink等人做专业的形象设计. 甚至Kylie本人去米兰看时装发布会都会带他在身边做参谋. 他的功力厉害于裁剪方面, 而另一个来自巴西的Bruno Basso则是平面设计师, 专长各种缤纷靓丽的繁复的Graphic Design. 两个人简直是绝配, Basso把自己的绚丽的平面设计图案印在大幅的各种厚薄不同的面料, 再经过Brooke刀功的修饰, 形成了一系列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 不过他们的设计针对性很强, 如果不是个性十分突出的人穿就会有被取笑的危险. 用他们的话讲-----“想尽办法去迷惑大众的审美观点和坏品位, 但是用特殊的手法去表现, 从而让他们无法认清原始出发点.” 发言一向苛刻的VOGUE杂志也评价说 “有当年John Galliano的才华和勇气.” 无怪乎大赛获胜之后, 马上有赞助商表示愿意投资他们两个姓氏组成的品牌-----Basso & Brooke. 到2005年底, 他们已经成功的推出第二个系列. 这对设计师的未来影响, 我们都还在拭目以待. [媚眼看英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