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之美,如诗(作者:上海陆派沙龙 张勇 )
作者:灵翠 标签:越剧 | 阅读次数:454 |
![]() ![]() ![]() |
| ![]() ![]() ![]() |
祝贺上海越剧院建院五十周年大庆按语: 上海越剧院建院五十周年大庆,真是可喜可贺。越剧艺术现有十多种流派,“上越”就有近十个流派创始人,我们敬重的陆锦花老师也是其中之一,这更令我们陆迷感到自豪。 这次“上越”院庆以“感恩观众,服务观众”为主旨,七月初发出征文通知,八月中旬开展评选工作,九月下旬选定五十名来自全国十六个省市的幸运观众参加“心心相印观众团聚会”。 下面附发会员的征文原稿: 越剧之美,如诗 张勇 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怎样来形容越剧的美,真的,你可以将她比作花,但是又有哪一种花如她这样幽香扑鼻四季不败?你可以将她比作细腻婉约的古诗词,但是又有哪首词可以象她那样将人的情感抒发得如此细腻?将她比作一幅水墨山水画吧,但是又怎么比得上她亦歌亦舞一泻千里?她有青春的美,她有阴柔的美;她有人性的美,她有人情的美,她就是美的化身!! 越剧之美,如诗! 越剧之所以抒情,是因为和一些古老的戏曲剧种相比,越剧的表演不受严格的程式化的限制,比较自由灵活,富有生活气息;但是她又不同于一些地方滩簧,越剧的表演更注重提炼。之所以更抒情更有真实感,还因为越剧的改革是走了一条新路,她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核心的,写实写意相交融,这种改革在上海越剧院成立后的最初十年里达到了顶峰。一部《红楼梦》演了半个世纪,而且连演不衰,究其原因,不就是因为她在富有诗意的情景中用诗化的语言去揭示人物细腻的感情吗?你说,那能不美吗?一部《西厢记》从1953年创排至今,她那清丽的富有文学特色的唱词,那因保留曲牌体形式的唱词格律而创新的的曲调板式,袁雪芬、吕瑞英刻画细腻传神的崔莺莺、红娘的舞台形象,不正犹如一首高雅华彩的交响诗吗?相比之下,《祥林嫂》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唱词可能少了点文采,却显得更朴实了。《祥林嫂》这部舞台作品诞生至今60年,可以说是常演常新,常看常新,她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但是回想中学里学习鲁迅先生这篇作品的时候,就是因为我对越剧剧情的熟悉,所以当老师问大家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马上闪现出“抬头问苍天”等唱词,这就是旧社会的妇女在神权族权夫权的压迫下的反抗!我的回答得到了老师的赞许!我同样在心底里为《祝福》的改编成功而叫好,正因为她情与景交融,情与理交融,同样使我们感受到了美的存在!看到了有感染力的、有震撼力的作品! 越剧之美,如诗! 越剧是一门集“编,导,舞,音,美”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才使上海越剧院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成为被众多兄弟剧种学习仿效的对象,同样也因为横向的交流取经,使上海越剧院在剧目内容、表演形式、流派特色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大跨度的飞跃,使我们听到了更多的象《孔雀东南飞》、《追鱼》、《打金枝》、《李娃传》、《碧玉簪》、《春香传》等等作品的问世!这同样也是因为越剧院的改革是开放的,也是严谨的,这两者是辩证的和谐与统一!这时候,我觉得越剧更象一首哲理诗! 越剧之美,如诗! 看戏听戏至今,没有象今天这样从理性的角度来细细品味她的美!如诗般意境的舞台美术,如画中人般的舞台服装,如高山流水般悦耳抒情的越剧音乐,如散文诗般清丽脱俗文学性极强的唱词……我突然又想到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来,“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越剧不也是因为她的诗化,使我们读来如饮甘饴,亦如醍醐灌顶,在我们的心头倾泻下来,使人如入化境,醉了…… 春光如海,越剧如诗! 美丽的越剧啊……不爱你也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