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觉系摇滚
作者:Bay Laurel 标签:博客浪潮 原创天地 综合 | 阅读次数:140 |
![]() ![]() ![]() |
| ![]() ![]() ![]() |
论视觉系摇滚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是有必要解释一下“视觉系摇滚”这个“新生代”名词的。
所谓视觉系摇滚,就是用夸张的妆,华丽的服装,给人以视觉上的刺激。Visual界一般以男性为主,他们大都留着五颜六色的长发,浓妆艳抹,前卫而娇美。此乃日本乐坛的一大特色,也是日本音乐异于其他地域音乐的标志。纵使视觉系摇滚的始祖并非日本人,但,日本无疑是将此音乐模式发扬光大的国家。 从视觉打扮上看,我认为可以把视觉系摇滚可分三类:1、单一纯粹性的男性视觉打扮。如当前红得发紫的乐队:glay。2、完全女性化的打扮。(或者应说中性化?)如花的缔结婚约者——Lareine。3、以上两种皆包括或其他。这类型的乐队现今有很多。首当其选就是Dir en Grey。他们的音乐相当灰暗,暗面的歌词常常将人蛊惑,装扮上的酷、帅和狂野也是相当典型呢!因此作为视觉系后起之秀,能够在当今日本乐坛傲视群雄,成为最走红的Rock Band 之一,音乐与装扮两者是不可缺少的。 但并非所有视觉系乐队都能将这种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有些乐队早已不再以音乐为本,形势大于内容,大有哗众取宠之意。艳丽夸张的服饰是他们唯一的标志。音乐中充斥了流行的成分,旋律及歌词毫无内涵,不是故作恐慌的吟唱“世界灭亡”,就是可怜兮兮的哼着俗套的情歌。更有甚者完全脱离Rock sound 改做POP。如此可见,Visual界已今非昔比了。日本本土尚且如此,我们自己的V.R又能如何呢? 正处在萌芽期的中国视觉系可能在乐风及造型上模仿别人,但能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并加入作品中就已属不易。 自古,中国人就是保守的。改革开放后,一些新鲜事物的侵入,使得当前的青年好奇心加重,对任何有意思的东西、事情都想玩一玩,做一做。肥裤、男子的长发、化妆已是司空见惯了的,但前辈中思想古板的人依然占多数。他们见不惯这些事物,就极力的反对。见到穿肥裤,染了头发的人就认为他们是痞子,不学无术的;见到留长发的男子,他们又会说:“整个儿一疯子。”我能理解他们不喜欢这些的心情,但对他们将新事物全部封杀的的作为抱有抵触的态度。新生事物在如今越来越多,发展也越来越快,若只因为前辈对这些事物看不上眼,不习惯,就一味的否决,更甚者对自己的孩子提出永远不许碰的要求,那我们的社会还会有向前发展的一天吗? 以上这么多,全是为了引出中国的视觉系是否能够站稳脚跟这一敏感问题。不说现今中国视觉系的音乐是否有内涵,先说他们过前辈这一关就不容易。他们怎么可能忍受得了男子扮女装?说也奇怪,中国的国粹——京剧梅派创始人梅兰芳先生不也一样男扮女装,浓妆艳抹的在舞台上走来走去,怎么没人说他是变态?我知道他是表演艺术家,京剧确实是艺术,摇滚音乐就不是艺术了吗?那艺术的定义未免也太狭窄了吧?说归说,但要想让前辈们接受视觉系肯定十分困难,所以视觉系摇滚在中国大陆发展肯定相当困难。这是其一。 其二,他们是摇滚乐团,拥有着狂野与叛逆,那种近乎变态的,恶意的想法,更何况还加了视觉二字。他们奇异、怪诞的外表也许正体现了灵魂的寓意——什么是灵魂?灵魂应该是怎样的?从视觉系的视觉、听觉冲击中,我想人们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也许正是他们吸引我们的地方,让我们看到一种残酷的美。你觉得突兀的同时,你觉得不能接受的同时,你也看到了他们的客观存在,回避不了,就是回避不了。就像一个人在走夜路时,有了自己灵魂的陪伴而更能看清楚自己。视觉系所追求的也许正是让人们更能深入地审视人的灵魂,看清人类自己吧!如此说来,他们的歌词必有与社会相冲突的一面。说句实话,中国现在的社会弊端,被允许赤裸裸的呈现吗?我想答案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视觉系还未成形前,某些部门就会先把他们封杀掉。虽说在地下玩音乐是很平常的,但如此脆弱不成形的乐队可以承受如此大的压力及打击吗?我想答案仍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若想玩摇滚,尤其是视觉系摇滚,还是先找对玩的国度,看清环境,再说吧! “2000年,中国第一支视觉系摇滚乐队——银色灰尘在北京组建起来并于2001年与嚎叫唱片公司签下合约。在2001年至2004年三年时间内,推出了3张录音室专辑、EP和两张视频产品,以总销量近20万张的矫人成绩成为中国摇滚势力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赢得乐迷无数!他们带给中国内陆乐坛的冲击是不可估量的。但2004年末,中国第一支视觉系乐队在音乐方向作出新的调整,并意欲寻找新的合作伙伴.遂与老东家京文[嚎叫唱片]达成谅解,协议提前解除尚有一年到期的合作合约。” 笑`~看吧。这就是中国第一支视觉系摇滚的命运。“在音乐方向作出新的调整”,这是否就已经意味着他们要放弃视觉之路呢?我不得而知。只有默默祝福这些生长在中国内陆的视觉系乐队能够一路少坎坷,自求多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