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SYLVIAN
作者:Rexpharaoh 标签:music | 阅读次数:108 |
![]() ![]() ![]() |
| ![]() ![]() ![]() |
DAVID SYLVIAN
一位网友说,他的声音很高级。成熟,深邃,性感至极。
听他的歌,就是很享受。一提到,David Sylvian,就不得不说坂本龙一,两人是跨国的好兄弟,音乐上的好伙伴,两人合作的那首《forbidden colour》叫我超爱阿!同时还有动画片《怪物》里的那首《for the love of life》,刚看到片子时,我还没反应过来就是他唱的,觉得好听,和整部片子的主调挺搭配的。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些有关于他的介绍。 -------------------------------#_@___@_#-------------------------- 再造美學 DAVID SYLVIAN Text : 袁智聰 Post Date : 2005-02-18 你會怎樣解讀David Sylvian這位人物? 前英國New Romantic/Art Rock樂團Japan的 靈魂人物?顛倒衆生的天下第一美男子?唯 美音樂詩人?還是簡單直接地稱他為一名藝 術家?也許這些已彷彿是老掉了牙的說法, 但在我們這輩樂迷心目中,他的而且確有著 不可多得、無法磨滅的地位。 畢竟他的Brilliant Trees、Gone To Earth、 Secrets Of The Beehive等個人專輯,都是八 十年代一眾文藝青年必聽的唯美派音樂經典 ──如今這樣寫起來也倒覺得有點兒肉麻啊 。 或許這是我們的八十年代集體回憶,然而 David Sylvian的音樂創作卻從沒有停留在八 十年代,請不要將他Nostalgia起來。只是打 後他的作品,都並非為迎合樂迷所需而來, 而是只朝著他的「自我」方針而前行——直至 1999年,他推出了Dead Bees On A Cake專 輯,才是他自Secrets Of The Beehive後足足 十二年來的另一張Song-Based著作,重投樂 迷最熱切期待到Sylvian的縈繞心頭優美Avant Ballad聲音。 又正如踏入廿一世紀,Sylvian成立了他的自 家獨立廠牌Samadhi Sound。正當舊公司 Virgin在2003年間相繼把Japan及其個人專輯 以新封套設計兼Remastered形式作舊酒新瓶 再版發行,同年Samadhi Sound廠牌及 Blemish專輯的出現,正標誌著他展開了其音 樂征途的新一章。 後維珍時代 2000年一張雙CD歌曲精選專輯Everything And Nothing,再加上2002年的純音樂精選專 輯Camphor,正正為他的Virgin時代作出了圓 滿的總結,也象徵丁自Japan時期的80年專輯 Gentlemen Takes Polaroids起跟Virgin廠牌 維持了超過二十載的合作無間賓主關係,亦 已告一段落。 Virgin老早已不再是昔日那所甚具領導性的英 倫新音樂品牌,但這所主流唱片集團到了後 來仍能有空間容納到Sylvian,讓他發表談不 上有何商業元素的作品,已簡直是奇跡且難 能可貴。Sylvian脫離Virgin,其實是早可預料 的事,然而他卻沒有蟬過別枝,而是選擇獨 立自主地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開設他的 Samadhi Sound廠牌。 Samadhi Sound是Sylvian的自家廠牌,也是 他由一間古老農莊倉房改建而成的錄音室, 似乎他意圖就此大展拳腳。 而Samadhi Sound的創業作,是他的2003年 度個人專輯Blemish,縱然這是他繼Dead Bees On A Cake之後的另一歌曲作品專輯, 但所打造出卻是一種簡約而寂靜的音樂美學 ,沒有悅耳窩心的歌曲旋律,有的卻是荒涼 的疏離感。 秉承過往Sylvian唱片的精英陣容,在Blemish 裡亦同樣有精銳的樂手助陣,但這次卻只有 僅僅兩人為他伴奏而已,一位是英國Avant- Jazz結他手Derek Bailey,而另一位則是維也 納前衛電音製作人Fennesz——禮尚往來,去 年Fennesz推出的Venice專輯,又邀請了 Sylvian為他主唱了一曲Transit──他難得在 別人的唱片裡客串。 瑕疵再造 Samadhi Sound並不多產,在Blemish之後就 只有負責在歐洲地區出版他跟坂本龍一合作 的World Citizen而已。直至04年8月至05年初 的半年間,Samadhi Sound才先後發表了三 張新出品,那分別是紮根洛杉磯的電音製作 人Akira Rabelais的冰島A Cappella聲樂專輯 Spellewauerynsherde,加州Ambient鋼琴大 師Harold Budd的告別作Avalon Sutra/As Long As I Can Hold My Breath,以及Sylvian 為Blemish帶來的Remix專輯The Good Son Vs The Only Daughter。 也許大家以為一向Sylvian都跟Remix這東西絕 緣。但其實在1993年間他跟King Crimson主 腦結他手Robert Fripp合作The First Day專輯 時,便把一曲Darshan抽取出來交由當時得令 的電音組合The Grid及The Future Sound Of London製作Remix,向深邃電子舞曲進行探 討。但有別於當年,The Good Son Vs The Only Daughter的意義是作為替他在Blemish 裡的作品加以Rework/Remake,而多於甚麼 舞曲版Remix。 所以為他跨刀的八個音樂單位Ryoji Ikeda、 Burnt Friedman、Sweet Billy Pilgrim、 Readymade FC、Yoshihiro Hanno、 Tatsuhiko Asano、Jan Bang And Erik Honore以及Akira Rabelais,都是一群 Leftfield甚至Avant-Garde派的製作人,你只 會在The Wire裡找到他們的名字,而不是DJ Magazine或IDJ或Jockey Slut。 像The Only Daughter落在日本簡約電音音樂 家Ryoji Ikeda手上,便換來簡約的Avant- Garde室樂風格,效果異常驚豔。而在 Tatsuhiko Asano操刀下的How Little We Need To Be Happy,所打造出的典雅輕柔爵 士韻味,更恍如回到昔日Sylvian的美好 Avant-Ballad聲音。 The Good Son vs The Only Daughter的主旨 ,是要為Blemish裡本是結構疏落的歌曲,注 入不同的音樂感改造。就耳感而言,這是一 張可以比原著更富可聽性的Remix專輯──最 重要是Sylvain的主唱,皆全被保留下來。 電音的製作,Burnt Friedman主理下配合單簧 管伴奏的Blemish,F Communication旗下法 國製作人Readymade FC主理的A Fire In The Forest(絕美麗在心頭之版本),曾跟Sylvian舊 隊友Mick Karn合作過的日本製作人Yoshihiro Hanna(半野喜弘)主理的The Good Son, 還有Jan Bang And Erik Rabelais的The Only Daughter讓虛無電音與前衛爵士之交叉感染 ,Samadhi Sound旗下愛將Akira Rabelais為 Blemish代入的抽象電聲Soundscape與Field Recordings,都是為Sylvian本是簡約荒涼的 歌曲進行電音美學再造。 經過重新闡釋下,The Good Son vs The Only Daughter正是要突顯這批David Sylvian 歌曲蟄伏著的Poetic Beauty。 (原文刊於《F&B+》 現經重新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