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信仰
作者:花开缓缓 标签:理性 天下无贼 信仰 | 阅读次数:496 |
![]() ![]() ![]() |
| ![]() ![]() ![]() |
节选自《天下无贼》的政治和哲学评论
毫无疑问,傻根是个不会怀疑的经验主义者,他的认知能力尚未上升到理性层次。他根据小时候拾粪的事情和与狼共处的经验断定,人都是讲诚信的,不可能比狼还坏。 而黎叔是个康德先验理性的忠实履行者,他太相信自己,也只相信自己,就连轻信小叶也是出于自信。他崇尚技术理性,不惜余力维护制度和秩序,对他来说,理性的确是先验、普适而且永恒的。“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王薄呢,是情境理性的最好例子。他也相信理智,有他一套久经考验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熟练掌握技术文明。他对这个社会有着深刻的洞见,闪烁着哲学的火花。比如,他对王丽说的一段话: “他凭什么不设防啊?他凭什么不能受到伤害?凭什么?是因为他单纯啊?他傻?你为什么要让他傻到底?生活要求他必须要聪明起来。作为一个人,你不让他知道生活的真相,那就是欺骗。什么叫大恶?欺骗就是大恶。” 说得固然十分精彩,但就是这么个快达到哲学家境界的人,也会被感情所左右。当听到王丽说她已经怀孕,想为后代积点阴德,他的理性立刻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甚至可以说是非理性。他不惜得罪道上呼风唤雨的黎叔,不惜违背自己的原则,不惜丢掉性命去实现一个“天下无贼”的幻境。对王薄来说,对王丽的爱情是不变的,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理性,就可能失去爱情。只有在这点上,他始终是理智的。 说到王丽,我只能把她归到尼采的阵营。女人似乎天生是情感的俘虏,更喜欢投向意志的怀抱。这对亡命鸳鸯诈骗人家一辆宝马车后,王丽就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一时间意乱情迷,良心发现,决心洗手不干了,到寺庙里烧香拜佛。受了傻根滴水之恩,就决定涌泉相报。诸多举动难以用理性描述,只能归结为唯意志论,情感冲动才是她行动的准则。 但反过来说,只有瓦解了理性的堤防,宗教救赎才成为可能。这种救赎不同于《宾虚》(Bin Hur,1959)里耶稣对犹太王子的拯救,也不同于《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里安迪的自我救赎。前者是一种宗教意义的终极关怀,后者则洋溢着自由主义的人文理想。王丽没有宗教,也没有追求自由的信念,寺庙里虔诚地敬上一炷香并不代表她就皈依我佛。她的良心发现,更多的是向朴素人性的回归,而“因果报应”、“积善行德”的佛家理念只是回归的结果而并非原因。这种回归是母爱的冲动,为了孩子,她觉得必须回归社会,也完成对自我良知的救赎。 王薄的转变与宗教无关,爱情就是他的信仰。他以死亡完成对自己的救赎,可以说是殉情。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信仰和情感有多么可怕的力量,足以摧毁一个人健全的理性。很多心地善良的年轻女子被这种力量感动得一塌糊涂,一起流下停在眼角的泪珠。而她们的男朋友难得看见眼泪,也被感动得一塌糊涂,顺势把女友搂在怀里,浑然忘了口袋里少了好几张钞票。现实就是以这种方式完成了爱情的救赎。 黎叔的理性最坚强,也就说明他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救赎。相反,他以救世主的身份,极力想拯救苦心经营多年的组织。他煞费苦心地安排小叶做接班人,压制手下的非议,屡次出山拉拢王薄,到最后杀害王薄,都是他强有力的信念使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没有什么是不可牺牲的。他的意志就是集体的意志,他的利益就是集体的利益,反之亦然。感化一个人容易,但要感化一个不相信救赎、高度专业化、理性化的群体,那可就太难了。 傻根属于被救赎的对象,就像大熊猫一样属于濒危动物需要小心保护。王丽王薄和警察都是他的保护者,可他还是非常脆弱,轻而易举被王薄骗走5000块钱,被警察掉包。然而在精神上,他却拥有无可比拟的道德资源,慷慨地对任何人奉献爱心。他的纯洁善良打动了王丽,间接感化了王薄。“天下无贼”是他的信念,正是这种信念拯救了他。 在理性和信仰的较量中,信仰占了上风,绝对理性的代表黎叔输掉了整场游戏。但是,这场较量,却是被设定在一个不甚可靠的前提下:不在场(absent)的警察和他所代表的法律秩序(legal or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