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贾宝玉生辰考------兼和霍国玲先生商榷

贾宝玉生辰考------兼和霍国玲先生商榷

作者癞头和尚 标签贾宝玉 阅读次数:589
贾宝玉生辰考------兼与霍国玲先生商榷

霍国玲先生的《红楼解梦》第一集“论曹雪芹生辰”,论证了贾宝玉暨曹雪芹生日为五月初三日。王靖先生予以质疑,持“四月二十六日”说。霍先生在《解梦》第二集“再论曹雪芹生辰”论文中,再次论证了贾宝玉的生日,并对王靖先生的观点予以反驳。仍持“五月初三日”说。此说并得到了部分红学家的认可。窃以为霍国玲先生对贾宝玉生日的论述方法正确,论述细密,角度新颖,是一大发明。但结论错误。原因是把后面的时间定位点定错了。
首先把霍先生对贾宝玉生日的论证要点作一简要叙述。霍先生首先通过顽石坠地及宝玉过生日的场面,把贾宝玉的生日限定在四月中旬以后,这一点凉无异议。然后,到“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眼理亲丧”六十三回中,贾宝玉过生日“怡红夜宴”的次日,贾敬宾天。第六十五回,某月初三贾琏偷娶尤二姐,凤姐大闹宁国府,哭骂贾蓉:“。。。。。.亲大爷的孝才五七,侄儿娶亲,这个理我竟不知道。。。。。”论证了贾琏偷娶距贾敬宾天才。二十九天。偷娶后“大约两个月的光景”到第六十六回,贾琏要外出远门到平安州办事。“隆而来了,说“‘老爷有事,时间机密大事,要遣二爷往平安州去。不过三五日就起身,来回也得半个月的功夫。今日不能来了。。。”贾琏向尤二姐辞行,对尤二姐道:“。。。。只是偏偏的又出了一趟远差。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月功夫才来”此时正是二十七八,因此隆儿说“不过三五日就起身”,贾琏则说“除了月就起身”。可见,自此日起,再过三五日就“出了月”。贾琏去平安州的路上。巧遇柳湘莲、薛蟠。商定了“柳”和“尤”的亲事。然后分手,湘莲取道其姑母家。贾琏自去平安州州办事。薛蟠返回。
“贾琏办妥公事后便渠道回家了。贾琏到家后不久,湘莲也进了京,时间是八月内。关于这件事,书中是这样交待的:。。。。。。。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然后依据这个关键的时间定位点“八月”,按书中的时序倒推,定出贾琏偷娶的日子是六月初三日。“因为从六月初三到七月底,恰是“两个月光景”。贾琏对尤二姐说‘出了月’要到平安州出一趟远差,显然是指出了七月。即是说,出差的日期,应当在八月初。贾琏说得半个月才回来‘那么他回到家中的时间,应该是八月中旬了。而柳二爷进京的时间是‘八月内’,是指没出八月,只不过是在贾琏之后到京。”(见霍国玲著《红楼解梦》第二集“再论曹雪芹的生辰”第3----10页)
到此,我的问题来了。问题就出在这个极为关键的时间点“八月”上。让我们再回到《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中按霍先生的思路在分析一下柳湘莲、薛蟠、贾琏返京的时间问题。霍先生贾琏出差平安州“过三五日”就“出了月”,“出差来回需要半个月的的时间”,本文没有异议。关键是贾琏在去平安州的路上巧遇柳湘莲、薛蟠,窃以为霍先生没有分析透彻,疏忽了。这一疏忽不要紧,问题可就大了。且看第六十六回是书中怎么交待的:大家争说着话,只见隆儿来了,说:“老爷有事,。。。。。。不过三五日就起身,来回也得半个月工夫。今日不能来了。。。。。明日爷来,好做定夺。”。。。。尤二姐早睡,盘问了她妹子一夜。至次日午后,贾琏方来了。。。。贾琏道:“也没审视,只是偏偏又出了一见远差。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月才来。”。。。。。。贾琏无了法,只得和二姐商议了一回家务,复回家和凤姐商议起身之事。一面着人问茗烟(湘莲是否回来),茗烟说:“竟不知道,大约未来。若来了,必是我知道的。”一面又问他的街坊,也说未来。贾琏只得回复了二姐。直到起身日近,前两天便说起身,(是和凤姐说,为了瞒过凤姐)却先往二姐这边来住两夜,从这里再悄悄长行。果见小妹又换了一个人,又见二姐持家谨慎,只是不消记挂。是日一早出城,就奔平安州大道,。。。。。。
在这里,贾琏离开尤二姐出发的日子到底是“出月”的初几呢?我认为是“出月”的初二。因为贾琏出差平安州是件机密大事,是奉了老爷贾赦之命去的,出月就走一则是老爷严命,二则凤姐也是核心人物,贾琏出月出差的大概日子凤姐也应知道,三则出差办的是机密大事事关重大贾琏不敢多耽误时间,四则家连偷纳新宠才两个月光景,正在兴头上,巴不得借机早点去二姐那里瞒着凤姐偷欢。所以,贾琏在凤姐面前撒谎只能是说“出月”初一早上起身,却暗渡陈仓在二姐那里呆了初一、初二两个晚上,住了两夜。在“出月”的初二即“是日一早出城,就奔平安州大道,晓行夜住,饥渴餐饮。方走了三日,(来回行程的五分之一、单程的五分之三)就凑巧碰见了薛蟠和柳湘莲结伴而回。薛蟠因柳湘莲搭救两人结为生死弟兄,一路进京。前面岔路口分手,柳湘莲分路往南二百里去他姑妈家望侯望侯。薛蟠独自先回京安置了自己的事,在给柳湘莲逊一所房子,寻门亲事,大家过起来。贾琏趁热提出了尤二姐之事,和薛蟠做好做歹让柳湘莲拿出鸳鸯剑作为定礼,撺掇成了柳、尤的亲事。这里柳湘莲有关健的关于时序的一句话:。。。。。。柳湘莲听了大喜,说:“既如此说,等地探过姑娘,不过月中就进京的,那时在定如何?”贾琏不放心,强让湘莲留下了定礼。然后作别各自上路。按正常推算,薛蟠到京的日子应是那个“出月”初五到初六就回到京城了(贾琏走了三天,走得快,因有大事,并且要把在尤二姐那里耽误的时间赶出来,怕耽误行程)回京最早。贾琏到平安州办完事回来,来回需半月的时间,即在那个“出月”的十六、七也就回京了。柳湘莲计划在看望他姑娘以后,在那个“出月”月内“不过月中就进京的”,按计划柳湘莲回京的日子,应和贾琏办完差回京的日子不过前后脚。可是柳湘莲并没有按原计划在那个“出月”内“不过月中就进京的”,而是看望他姑妈耽误了时日。贾琏却比柳湘莲回京早。所以才在后文出现了那个最关键的时间坐标参照点。书中是这样叙述的:“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请注意“谁知。。。。方。。。。”句式的用法,只有柳湘莲没有按原计划在那个“出月”的当月“月中”进京,出乎预料而是在“出月”的下一个月“八月内”才进了京,才有“谁知八月内湘莲方进了京”这种句式和语气地用法。这里“方”字作“才”解。所以,柳湘莲是八月内进京的,贾琏办完差是在“七月内”十六、七左右进京的,薛蟠最早,在七月初五、初六左右进京的。前面那个“出月”实际应是出七月。即贾琏外出到平安州办差处发的日子应是 “七月初二”在六月二十八往前推“大约两个月的光景”即可定出贾琏偷娶的日子应是“五月初三日”,按凤姐哭骂贾蓉“亲大爷的孝才五七侄子娶亲”的说法从五月初三往前推二十九天,就得出贾敬宾天的日子是四月初三日。那么,宝玉的生日应是四月初二日。贾敬灵柩“择于四日”进城应是四月初四日。在这里,问题又来了。一则宝玉的生日前面已限定在四月下旬,二则“择于四日卯时进城,”只剩下一天的时间,和贾珍等随驾参加国丧路上赶回“尤氏屈指算来,至早也得半个月的功夫贾珍方能来到”者不合节。与书中的描述大相矛盾。这和霍国玲先生“五月初三”说一样,经不起原书的检验。显然,这个结论是靠不住的。必须予以否定。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分析一下书中“才五七”的含义,有些含混不清,有歧义。对此,王靖先生和霍国玲先生有过争论。霍国玲先生认为“才五七”应作二十九天解,即作“才刚进入五七”解。王靖先生认为是三十五天,即作“才完五七”解。并认为,从“偷娶”的日子往前推求贾敬宾天的日子采取折衷的办法,即往前推二十九----三十五天,在按其他条件筛选宝玉的生日。这个办法比较科学,但仍经不住原文描述的检验。为解决这个矛盾,我认为贾敬宾天的月份是四月份不错,但那年是两个四月,既有闰四月。或者采用霍国玲先生的说法,把宝玉过生日那一年定在雍正十三年,那年是闰四月,是三十天。四月份是二十九天。现在再从本文论证的贾琏偷娶的日子暨五月初三日,如果往前推二十九天,贾敬宾天的日子是闰四月初五日,这和贾敬灵柩“择于四日进城”明显的矛盾。所以,“才五七”作二十九天解是错误的。“才五七”作才满五七解才对。五七的当日因为是个比较重大的日子,贾琏要守灵,做法事,“五月初三日”贾琏是没时间偷娶的,满五七的那天应是五月初二日。从五月初二日往前推三十五天,贾敬宾天的日子是前四月二十七日,再往前推一天,就是贾宝玉的生日,即四月二十六日。这就与书中的描述完全合符契了。贾敬灵柩是闰四月初四进城。贾珍等“至早半个月的时间赶回来”奔丧也没时间不够的问题了。再加上四月二十六日是“遮天大王”的生日予以佐证,贾宝玉生日是四月二十六日说就更加有说服力了。再看看“遮天大王”在《红楼梦》书中的由来:第五回警幻仙姑说贾宝玉“你是天下第一淫人也”,如果把“淫”字换成其谐音“隐”字,这句话就成“你是天下第一隐人”了吗,那贾宝玉岂不是“遮天大王”而何?所以,“遮天大王”的生日,隐藏着贾宝玉的生日。“天下第一隐人”也就可能暗隐《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佐证《红楼梦》背后有隐愚。这一点因不是本文主题,在此不予讨论。再看五月三日薛蟠的生日,薛蟠冒用贾政的名义把贾宝玉骗出来,请贾宝玉吃“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西瓜;这么长,这么大 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 罗猪、鱼。你说着四样礼物可难得不难得?-------那鱼、猪不过贵而难得,这耦和瓜亏他们怎么种出来的!我先孝敬了父母,赶着就和你们老太太、姨母送了些去。如今留了些,我要自己吃,恐怕折福。左思右想,除我之外,唯有你还配吃,所以特请你来了。可巧唱曲的一个小子又来了,我和你乐一天如何?”。。。。。宝玉果见瓜藕新异。因笑道“我的寿礼还没送来,到先扰了”。。。。。。把贾琏偷娶和薛蟠生日连起来放在五月初三,吃的那四样东西,那象薛蟠说得那么难得?这径直是给贾琏“偷娶”偷着以薛蟠过生日的名义贺喜哪!你看那猪、鱼、瓜、藕,其含义不就是“嘱余”庆“新偶”“破瓜”吗?
本文转帖须经悼红轩斑竹红米先生同意。书刊、报纸转载此文需见悼红轩癞头和尚同意。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自悼红轩。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