眯笑眯笑闹元宵
作者:江南※水玲珑 标签:元宵 | 阅读次数:104 |
![]() ![]() ![]() |
| ![]() ![]() ![]() |
戏曲灯会是味精,滑稽演员是主料
正月十五看灯会、吃汤团,这叫传统;元宵佳节轧闹猛、听戏文,那是时尚。 昨晚,记者接到了一个读者电话,万般可惜地告诉我们,她错过了那个“时尚”———呶,就是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举办的那个“有说有笑闹元宵曲艺晚会”。 徐筱安、翁仁康名气响吧,晚会请来了他们师傅的师傅,黄宪高、金小华、安忠文等许久未见的老滑稽明星们,衣着光鲜,妙语连珠———他们,成为200场灯会之外,杭州元宵佳节期间的最大亮点。 有说有笑闹元宵 这个晚会提前举行,2月21日晚的红星剧院座无虚席。上海说唱《金陵塔》、独角戏《滑稽越剧哈哈笑》、绍兴莲花落《说也说不清楚》、杭州小热昏《婚礼变奏曲》,还有在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刚刚为我们南方小品争了口气的《汇报咏叹调》,八个节目,观众只遗憾太少。 黄宪高和金小华,两位老搭档,多年未曾在舞台上抛头露面了?老观众扳起手指头数,好像已经数不清楚了,“但是他们说的好听啊,我家里现在还有他们的磁带呢!”滑稽戏里,嗓音很亮的金小华把越剧的徐派、戚派、毕派、尹派唱了个遍,已经让大家很过瘾了。更绝的是黄宪高,他自称是“越剧改革家”,改掉了所有的唱词,一会儿扮李秀英,一会儿扮紫娟,还能像模像样地跳起“迪斯科”,显然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最流行的段子,现在听来,仍然观众掌声雷动。 记者因为要回来赶稿子,没有看完演出,刚刚站起身,就有观众“见缝插针”般地坐了下来,据说当晚演出票来得个紧俏。 稀有剧种闹元宵 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别出心裁,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元宵联谊会上,浦江乱弹、新昌调腔和杭州杭剧等稀有剧种成为重头戏,让人们大开眼界。 首先登场的“浦江县七里村老年协会什锦班”,煞有架势,10位清一色年已古稀的老农,分别用十种乐器,演奏了乱弹古曲《花头台》。浦江文联主席陈舒平告诉记者:“《花头台》是表现乐器的拿手段子,而体现演员功夫的段子叫做《踏八仙》。”据悉,浦江乱弹为金华婺剧的六大声腔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陈舒平说:“浦江已经没有一个专业剧团了,但是全县共有80多个戏曲坐唱班,俗称什锦班。近千个村民在劳作之余自娱自乐,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有的是他们演奏的机会。” 据说,浦江乱弹、新昌调腔和杭州杭剧之所以被列为稀有剧种,是因为它们的剧目和剧本多数散失民间,缺乏专业剧团的长期演出,目前亟待创新和整理。 借着元宵节的机会,浙江剧协邀请他们悉数亮相,让大伙儿在传统的节日里能够有机会欣赏到我们传统的戏曲。 今晚,杭州城区将有200场灯会,在夜幕降临之前统一上灯。在逛灯会、吃汤团之余,最重要的是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你是否开心地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