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猫眼看港剧之《西游记》

猫眼看港剧之《西游记》

作者catzhou 标签西游记 阅读次数:935
猫眼看港剧之《西游记》

一部六年前在香港轰动一时的戏,六年后才在中国大陆播出,不知道内地930剧场对于引进剧集具体标准是什么,是因为六年前的戏相对来说比较便宜,还是因为此剧的确有值得介绍给广大观众的意义?

这部戏就是TVB1996年制作、张卫健主演的《西游记》。

在张卫健最新的一部大制作剧集《齐天大圣孙悟空》于7月10日在台湾播出的同时,大陆各地930剧场开始播出引进字号为[2002]***的《齐天大圣》,却原来是1996年的香港《西游记》。善意的揣测,更改后的剧名的与最新剧集相似,也许只是巧合;原来的三十集,也由于电视迷众所周知的原因,引进后剪辑成二十集。究竟剪掉了哪些,catzhou不得而知,因为电视台930在播的时候,个人在电脑上看下载来的2002版齐天大圣。96年版的,反正在不久的一年前看过VCD版,虽然电视也开着,不过没有重温到多少内容,现在的记忆还是看VCD版时留下的。

是一九九六年就知道香港的《西游记》的,那时有大众电视之类的杂志报道广东那么万人空巷在看香港的《西游记》,报道中说张卫健主演,那时catzhou对于张卫健的印象仅是一部电视剧《日月神剑》和一首歌《真真假假》。央视版《西游记》的经典意义深入人心,对于传闻中颠覆经典、突破传统的香港版,虽然好奇,但无缘一见。几年后内地电视屏幕逐渐成为张卫健的天下时,catzhou才开始注意到张卫健,但真正喜欢上张卫健,却还是因为张卫健在TVB时拍摄的剧集,《日月神剑》《我爱牙擦苏》《追日者》等等。

2001年看1996年的《西游记》,和在2002年看,时间上没有多少差别,但和1996年时看比,差别应该很大了吧。2001年已经过电影《大话西游》和网络文化的洗涤,96版电视版的故事和内涵在catzhou眼里自然没有多少闪光点,说实话,即便是一年前才看过,故事情节却都忘得差不多了,没有多少新鲜和感动,好笑的地方,想起来也只有在盘丝洞和女儿国这两个单元里有几处。可能如果在1996年时看,感觉会更好一些吧,但观剧时间的差异,也未必造成效果的不同,比如83版《射雕》、92版《大时代》至今能看,就拿央视的旧版《西游记》来说,也是至今仍有后来者无法逾越的优秀。

记得央视版首播时,电视节目很少,每周六才播一集,那时才叫万人空巷吧,一集一个故事,有时是标准的45分钟,有时是超长的一小时,单从每集时间安排上看就有后无来者的绝世感,后来的电视剧无一例外地剪成45分钟一集显然已归于商业操作的需要了。而25集大结局后还有一个节目特辑,介绍《西游记》拍摄历程,这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中空前绝后,特辑跟随剧组重走当年取西经之路,从长安城到花果山、到火焰山到西方的天笠即今印度,所有外景均是实地拍摄,回忆一下片尾吧,《敢问路在何方》的画面可比现在任何一个所谓的音乐电视都要MTV,每一句歌词都配有师徒四人的形象造型和中国的大好河山,如此制作,在费用上是何等阔绰的手笔!而演员的片酬虽少之又少还是无比的敬业。故事绝对忠于原著、符合人物个性形象,神话故事也拍出许多令人感动的地方,比如孙悟空眼瞎的情节、被逐出师门的场面,此外笑戏集中在猪八戒身上,也算塑造了至今极度缺乏的中国喜剧电视屏幕形象。除了六小龄童和马德华(呵呵,还记得原名叫马芮,因为被人叫马肉故名)的表演,其他神仙妖魔的造型和演绎也是精彩绝伦。现在想来央视旧版《西游记》的微瑕之处,仅在于当时限于资金没有完全再现取经路上所有的劫难、限于当时的技术特技有太假之嫌、以及唐僧换了几个演员不够统一。

不过catzhou并非完全怀旧、一味排斥后继者,呵呵,自认对于影视的态度还算比较宽容,娱乐嘛,就像猫眼看港剧,其实也是追求轻松、随意的观剧后感,看剧和写文字,无非都是俗务繁忙中的消遣,可与众乐乐,亦自得其乐。

2001年看香港1996年的《西游记》,故事本身的创意失却新鲜,电脑特技马马虎虎。场面更是可怜、连观音菩萨的紫竹林都找不到一片竹叶,居然是松树林!剧中"大闹天宫"的单元更是省了孙悟空在蟠桃园的情节,大概是因为香港找不到一个像样点的桃园吧。

唯有剧中人物,因为都是看熟了眼的TVB艺人,居然在几分亲切中,还有几分形像神似、宛如定身量造、如同本色出演,倒也难得。

江华到TVB的第一个角色唐僧,黎耀祥的猪八戒,麦长青的沙僧,没想到突破传统的故事里,主要人物的本身倒是塑造得很传统的,规规矩矩的按照原著个性,仅仅略加夸张以彰显人物个性化。江华的唐僧严肃了点,可能对后来《苗翠花》里的方德先入为主,对江华的感观直到看过寻秦记才有所异样。猪八戒则是瘦了点,单论造型,迄今为止港台的猪八戒形象都不能超过央视版,黎耀祥后来在《新楚留香》中饰胡铁花,感觉还不错。沙僧则傻了点,这个后来叫麦包的艺人倒有几分有趣,曾在论坛看到有人说TVB若是拍水浒,此人是黑旋风李逵的不二人选。

各个单元里的主角,如陈妙瑛的白骨精,刘家辉的牛魔王,刘玉翠的小蜘蛛精,惠英红的黄飞虎,印象较深(catzhou的意思是,对情节本身忘记得快,人物还是记得的,从这一点而言,不知是西游记之功还是TVB之功,呵呵)。

几个配角也很生动,如马德钟的二郎神、何美钿的哪咤,龚慈恩的观音菩萨,及叫不来名字的某位老生出饰的太白金星,这位太白金星,似乎是慈祥的代名词,catzhou发现此人和张卫健特别有缘,张在TVB第一部演男主角的戏《黄金传奇》中他演张的父亲,张第一部创下香港收视纪录的《老友鬼鬼》中他演冥界的太平绅士,张第二次在香港创下收视纪录的《西游记》中当太白金星,所有角色在剧中对张可说是颇加照顾,呵呵。

现在,轮到谈西游记的灵魂人物孙悟空了。如果说颠覆,故事本身倒在其次,主要是张卫健的孙悟空形象,"颠覆"了十年来六小龄童在catzhou心目中齐天大圣美猴王的形象。期间周星星电影版形象不算,本人仅喜欢那个时光和悲喜交错的故事,人物除外。很奇怪从某个时候开始猪八戒会成为现代人眼中的宠儿,网络小说里从来都是形容猪八戒很英俊潇洒,《悟空传》的文字里甚至加上括号注明焦恩俊饰,却从来不提及孙悟空的尊容。大概是因为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形象实在太深入人心,catzhou自小收集的黑白连环画则是用尖腮雷公脸来形容、而彩图卡通版又是浓抹重彩像京剧脸谱。张卫健在1996年版的孙悟空,套用某人的一句话,原来猴子也可以是这么帅地!第一眼看到时catzhou甚至于觉得很"惊艳",呵呵。

只是2001年看张版孙悟空,已经有张在98年之后的方世玉、不懂老师、韦小宝的深刻印象了,看方世玉和不懂还感受的到年轻的气息,其他一些人物则有岁月风尘之感了,这时候看六年前张卫健那清澄明净的眼神、英姿俊俏的笑容塑造出来的孙悟空,不免让人感慨万千。96年报道里写的关于港版西游记里张卫健的搞笑花头比如口头禅、小动作什么的已是视若寻常了,倒是那在某些人眼里把猴毛皮囊一扒、俨然就是小帅哥一个的外表下,奕奕神采,顾盼生辉,眼神流露无比生动:大闹天宫的叛逆不羁,蒙冤受苦的愤怒恼恨,被迫离去的黯然神伤,面对情丝的空明澄净……。

这种感觉和六小龄童力图再现猴性的逼真酷似、周星驰溶入小人物悲喜的夸张表演、或者任一风格的动画形象完全不一样,有点像拟人化了的猴子,有点像活泼跳跃的孩子,有点身边像调皮诙谐的朋友,但最主要的,分明是那个神气飞扬、张氏风味十足的孙悟空。如果说一提六小龄童就会想到孙悟空,那么一提到英竣的可爱的孙悟空,想到的就会是张卫健。只是张版的美猴王始终遮掩不住明星气质,不知是猴性不足,还是因为灵气有余,总之其为人所喜的优点,也恰恰是其为人所厌的缺陷。

2002暑期超重量级、超强卡司阵容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虽是台湾中视首播的,但制作公司天中似乎是香港注册的,且明星阵容其实也是以香港艺人为主。据张卫健本人透露,齐天大圣会在2002年底前出粤语版,catzhou猜测港版可能会重新剪辑。在看之前曾经很期待,不仅仅是因为俗人一个喜欢看明星和PLMM,还因为看题目私底下认为剧情应会是西游记前传。说到明星阵容,在此部之前的《小宝和康熙》《新楚留香》已是让人目不暇接,不过仔细数来,《齐》剧里也没有几个catzhou真正喜欢的艺人,呵呵,只有几位拍过电视的,李珊珊、吕颂贤、袁洁莹和张茜。但没想到剧情还是事关西行取经,本篇猫眼看港剧也就一并谈一下最新的台版齐天大圣孙悟空了。

故事本来是很精彩的,catzhou看台湾网友打的剧情文章时还觉得很不错。但不料等到自己看时,才发现有忍受不了的幼稚、肉麻和拖沓,取经的故事吧,该深入的地方不过瘾,可一带而过之处却罗里八索,就像catzhou写的猫眼看港剧,又臭又长不知所云,呵呵。

对于节奏起伏张驰的把握,的确是TVB版的好些。四十集的篇幅,居然时时有重复和回顾,和小猴子唱山歌,一次两次也就够了,非要来个十几次,烦不胜烦。八千万的投资,该不会是全用来付明星出场费吧,不是说都是张卫健的好朋友友情出演吗?外景一律是沙漠,真怀疑取西经的路走了一圈还是没走出沙漠。不是说有最新电脑特技吗,连花果山也在沙漠里,水帘洞那个景甚至还不如六年前TVB的。大场面的电脑特技嫌假,细节方面也不注重。最后到达西天,九九八十一难是羞于出口了,根本凑不了那么多,结果只得借猪八戒的口在数一路上遇到了几位明星妖怪。神仙不少,不过所有的事都是孙悟空自己搞定,连观音菩萨也不需要,如来佛祖则干脆是一座金像,连演员都省了。

呵呵,一口气数落了这么多不是,想想,或者编剧也可自圆其说。八千万的投资算多吗?拍不成四十集吧,所以只好靠重复和回顾的片段凑数,小猴子唱山歌,大笨像会跳舞,小朋友喜欢听啊。没走出沙漠和劫难太少,剧中也说了,取西经所走之路是非天非凡之路,有心则达,无心是永远也到不了的。所以路上的风景和妖魔的数量也无所谓了。至于观音如来等,不安排过多出现,一则是演员身价问题,二则也算是为了塑造悟空,一个大闹天宫的的英雄怎么可能在取经时还吃不消凡间的妖魔,撤掉各类大仙也好。

至于大部分明星演员,catzhou倒不觉得有多失望,不见得好,也不见坏。和96版比,只有张卫健是同一个演员,故难免有个比较。2002年的悟空居然有了眼袋,真是让人很#&@¥的事。不过这次孙悟空的服装很不错,TVB96版的相形之下显得寒碜(本来不比倒也不觉得,呵呵),但化妆太张卫健了,猴毛底下的脸比似乎96版更加光滑,呵呵。虽然设计了很多口头禅和造型,动作方面似乎不注重96版那样搔头扯毛的模仿猴性了,而是一率向帅到掉渣看齐,似乎像不像美猴王不重要,重要的是完全张卫健风格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其他人不说了,只说师门中人。老是自言自语的猪八戒,就是因为石斑鱼配的音,害我在听到930剧场里孙悟空的声音时很不习惯。一度也是周星弛接班人的葛民辉屈当一度也称周星驰第二的张卫健的师弟,让人感慨香港电影的不景气,这个猪八戒,真的很烦耶,服装也很糟糕,两套一红一绿,俗气得很,和整出剧完全白色系列的画面风格很不相衬。沙僧是李灿森,好像中拍过电影《香港制造》的吧,角色本身设计得不错,可惜这位沙悟净未免不够偶像化,呵呵。够偶像化的唐僧梁汉文,可惜角色本身又不够生动、形象不太统一,时尔很像传统的迂唐僧,时尔又有让人惊奇的一面,唉,想想《悟空传》里的江流吧,这本是一个可以有很好发挥的人物。

希望粤语版重新剪辑,如果去掉国语版重复、拖沓、节奏缓慢的部分,虽然客观条件不足、不可能成为经典,但娱乐大众的效果一定要好得多。

最后还想到了音乐。央视版的背景音乐插曲已经不记得了,不过记得片头曲的节奏和画面很衬,片尾曲才是主题歌,"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唱得是团体合作精神。96TVB版的主题音乐和歌曲都很精彩,背景音乐总在恰到好处时响起;而主题歌和插曲,唱得则是孙悟空的情怀,词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演唱是张卫健自己,恍如真是孙悟空在唱起粤语歌来,据说该版所有歌作都是滚石唱片特意为剧集创作的。2002版的主题歌《高高在下》,虽然有刘德华和张卫健合唱,还有R&B,不客气得讲听来总像吵吵闹闹的NOISE,而剧中孙悟空老唱的大笨象会跳舞以及"靓女我爱你"的山歌,第一次好笑,第二次烦,第三次就躲之不及了。倒是片尾的《信徒》,林夕的词加上张卫健的本嗓诠释,倒有几分感人。

缘何张卫健在1996版西游记后还要再度扮演孙悟空?这一点catzhou最近才了解,权作好事者介绍如下。

出生于1965年的张卫健在1984年就获得新秀歌唱大赛第一名进入了香港娱乐圈,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出唱片,在人才济济的TVB电视台跑龙套八年,直到有一天故意以少年轻狂的个性引起主管的注意,以无所畏惧、放手一搏的自信签得拍剧五年的合约。1991年和当时一线小生温兆伦主演的《老友鬼鬼》创下演艺生涯中第一个香港收视纪录后,当红新人的他因为片酬不高成为1992-93年香港同时拍片最多最忙的电影演员,也许是因为年少无知或是遇人不淑,在无原则接拍影片、过多过滥的情况下被无情地从当红艺人位置涮了下来。陷入事业低谷、感情又失意之时,张卫健选择了去台湾发展。在台湾歌唱和电视方面小有成就之后,1996年TVB又看重他的内外条件请他回香港拍《西游记》,获得当年观众喜欢的最佳男主角奖并创下第二个香港收视纪录。之后TVB准备续拍,张卫健提出条件要和台湾一样,后又经人指点加高条件试探,不料TVB已单方面决定另换陈浩民拍续集,虽然此时张以放弃所有片酬以示诚意、力图再度出演孙悟空,但TVB已不为所动,反而冷冻了和张剩下的合约。西游记2换角风波使张卫健与TVB决裂,自由后1999年他为台湾飞腾拍了《少年英雄方世玉》第三度当红,之后更携一系列电视作品衣锦还乡,但他一心要拍孙悟空,几年里一直寻找机会和投资人。终于在2001年得到台湾制作人杨登魁的大投资并于2002年完成明星云集的大制作。

可能张卫健背后的这个传奇故事,比2002齐天大圣孙悟空更要吸引人。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