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五斗米(原创)

五斗米(原创)

作者我是文盲我怕谁 标签文化 资料 阅读次数:141
《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五斗米道,正式名为正一盟威道,东汉张陵建。袭承先秦老庄道家,秦汉黄老道家(但到底有多少真的就不得而知了),汉时挺热一宗教,因入教需要交五斗米而得名,关于这个这个教的初浅信息,看看我搜来的下面那些冬冬也就差不多了,再多再深,就变成专业了,一旦专业,就没有趣味了(呜呜,这是我的深刻体会啊~),倒是幸亏在那个时代,没有沦落的f×l×g的下场。
  
  陶渊明的那就话有两个版本,一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个,五斗米指当官的俸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指不为管俸所肘制,乡里小人指那些做他上司的无品之人(或指寒门人士);另一个版本,是:“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事乡里小人邪!”解释“五斗米”为五斗米道,当时五斗米道上达达官贵人下至老百姓都加入,群众基础广泛得很,陶渊明处在乡里,有人拉他入教,他说不能为加入五斗米道而向那些乡里愚昧无知的老百姓们折腰。这人不听从时代的召唤,不向人民群众靠拢,倒也是被古人赞赏的高贵有身份,所以也有这样的解释传下来。(至于在哪本书里头,导师就拿出来翻到那页给我瞜了一眼,啧啧,什么叫迅若脱兔,我愣是没看见那本书名,惭愧惭愧~~)

  还有一个小道,那个鼎鼎有名的虎溪三笑,传说是陶渊明想加入“莲社”(晋代高僧慧远在庐山创立的一个宗教学术团体),慧远觉得他心杂,就拒绝了。慧远送陶渊明、陆修静,太谈得来了,一不小心送过溪,惹得他家那只大惊小怪的老虎吊了几声嗓子,就留下一段“虎溪三笑”的千古佳话。这三人中,慧远为佛教大宗师,陆修静为道教泰斗,陶渊明则是儒教,宋代石恪作《虎溪三笑图》,一般把此图象征儒释道三家相契相汇通。

  但是,据偶老师讲,是那个慧远,陆修静想动员陶渊明加入五斗米道,被他拒绝,所以拉拉扯扯的不小心过了溪,呵呵。这个不排除张毅式讲课的可能。据说当年张毅讲唐代文学,气昏过好多人~~~牛!

  那个五斗米道也挺牛,祖冲之他们家五个××之就都是五斗米道徒。

ps:张陵的儿子张衡,此张衡非彼张衡,张陵是公元126年生,那么他儿子张衡怎么的也是146年前后,那个有名的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是公元78年,比他老爸还早。张衡创制天球仪、候风仪、地震仪,中国汉朝先后出现了三种关于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的学说,是“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像一个半圆形的罩子,大地像一个倒着的盘子,“浑天说”主张天是浑圆的,日月星辰会转入地下,早期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平的,改进的浑天说认为大地是球形的,“宣夜说”认为天没有一定形状,而是无边无际的充满气体的空间,日、月、星辰都飘浮在气体中。张衡支持浑天说,制作浑天仪。在《灵宪》等天文著作中,阐述了无限宇宙的思想,解释了月亮反射阳光和月食发生的原因。他也写了《两京赋》,很牛,据偶同学说:“是一个爱因斯坦型的牛人。”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