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出来我对她有什么感觉,说实话,我以前并没有看过她太多的戏,记得那次梅花奖的晚会上(好象她与章瑞虹同一年获的),我看到有她也觉奇怪,但也没想什么,或许她有什么好戏我没看到吧,但这也并没引起我对她有多大的关注.直到今年寒假过后,在白银飞的论坛上看到了她离开舞台的消息,我真吃了一惊.也由此激起了我对赵海英的注意,不,或许说应是一种思念.我没看过她太多的戏,唯一能记起的是那一段"骂堂",还有<红楼梦>里那个端庄的宝钗,说不出自己心里的滋味,不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演员离开了舞台,我都强迫着自己不要去想,可这一次,我却是忍不住地去思考了.我并不很熟悉赵海英,但那时脑海里却浮现出了那次梅花奖晚会上她一身浅黄色旗袍婷婷立在哪儿的情景,记得她当时还唱了段"
穆桂英挂帅",说实话,她唱得并不怎么好,她那种娇媚的嗓音实在不适合穆这个人物.然而这时的我却是一遍遍回忆着她的那个样子.好象有人说她是那次梅花奖得主中最年轻的一位演员了,我想她以后或许会更好的演出些好戏.然而这才多长时间啊,她竟然退出舞台了,我不想指责她,也没有指责的理由,我觉得演员的离开多少都有她们的无奈的.我们没必要说他们没毅力,没恒心坚持在自己的舞台上,因为 我们看不到这舞台背后的凄凉与无奈.他们也想有新的戏,新的适合自己的角色,年复一年的演着传统戏,别说观众会厌,就演员自己也厌倦了,而一个演员要排一出戏,那是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天时地利的,作为一个剧团能排出场新戏要多长时间啊,那么多无事的日子里,演员们也有太多无奈,何况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有几个人能做到不为外界的花花绿绿所吸引.我们都有一份向往的,向往着台上那翻飞的衣袖,向往着那纯真的没有一丝污秽的爱情,我觉得那些曾身置其中的演员们会比我们更向往更爱那一方天地.然而事实终究不向理想中的那么美好,现实中的每个人都要面对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 我不知道赵海英是怎么面对她的生活的,是不是她也有过失望与无奈,我也不想去知道,只是一遍遍的看着她曾演过的戏.我又从她的论坛上下载了她的一些视频,我那还是第一次看她的<梁祝>,这之前我看过好多人的了,然而她的祝英台还是让我喜欢了,喜欢那个一出场就嫣然娇羞的祝,欢快轻盈的台步,一派明媚的天真,也喜欢那个"书馆"里的祝,任性之中有带着难以诉说的柔情,还有那个"十八相送"里的她,机智灵巧,甚至大胆地用扇子推了一下那个傻乎乎的梁兄----这一切都是舞台上的欢乐.戏里的纯真,这种爱情或许在现实中真的很难觅到,记得看最后一场"化蝶"时我哭了,并不是为戏里的人而哭,说实话,更多的是为赵海英哭了,因为我看到了她身穿蝶衣翩翩起舞时的欢乐,看到了当她偎依在白银飞身边时眼睛里所流露出的留恋与甜蜜,当然这也是戏里的表演,但我总觉得这时的她应是最幸福的,就是戏,也要尽情享受这一刻的温馨.
是的,走到台下,无法再觅,台上的梁兄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幻影.女子的越剧是纯的,现实中又确实是鱼目混杂的.赵离开舞台了,白银飞也很无奈,听说她也不唱了,当然她并不一定全是为了赵的离开,可是这对姐妹现实中毕竟不能在相处一起,后来又在看他们的"国色天香",其实并不喜欢这出戏,然当我再次听他们的那段对唱时,我竟能听出一种缠绕其中的无奈.是的,白的一句句"天下第一护花使者",可是她真能护花么?赵的一句句"我与你是世外交林中契,我逢严冬时,你是一领幔",可又让我觉得一切都那么难寻.还听到了赵的一段"昭君出塞",以前曾在网上见过,并没感动过我,而这次我却触动了,我觉得那不是昭君出塞,而是赵离开越剧时的一种心头郁结的凄凉与不舍,或许自己也想的太多了,然而我却又不自觉地在想,离开越剧舞台的人太多,我却没有像这次一样沉浸在她以前的唱段里让自己去回忆她.关于赵,我以前根本就不太听她的戏的,也不知她的性情,只记得她演过宝钗,别人采访她,问她喜欢宝钗么,她说:"不喜欢,她太会做人了."她说也不喜欢林黛玉,她倒喜欢贾宝玉,说他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许赵并不熟读<红楼梦>,我们也没必要强求她能体味宝玉的无奈,然就她这段话,我觉得她也是想有自己追求的一个人,可是越剧没给她太多的机会,赵对于我来说,我总觉得是越剧舞台上一现的昙花,她也有自己的风采,但又消失的很快.是的,她没有那些老艺术家们那么有着永久的魅力,她只是那浅浅的一露,就是至今她于我的印象也就是那个巧笑娇媚的英台,还有<红楼梦>里那个望了一眼宝玉又赶紧垂下眼帘,脸上带着一丝忧郁的宝姐姐,除此以外,我也不想再评价她什么.只愿那个离开越剧的她能生活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