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看人——人性之喜爱小动物
作者:沈傲 标签:进化看人 | 阅读次数:967 |
![]() ![]() ![]() |
| ![]() ![]() ![]() |
“什么东西都是小的时候好玩,小鸡,小鸭,小猫,小孩...”
这是我父亲见到可爱的小动物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无意中却隐含了一个重要 的事实——真正可爱的不是动物本身而是动物小时候的样子,那摇摇摆摆憨态可掬 的样子! 一,绝大多数人确实是喜欢“摇摆”的,这从风靡全球的一个个卡通小动物,多少 可以看出一些。 二,这一喜欢无疑又是天生的,大家想一想可能父母曾教过你应该爱国爱党爱社 会,可有谁教过你应该觉得“摇摆”可爱吗?但是可能你现在还不清楚党和社会有什么 可爱的,然而很小的时候你就那么真切的喜欢那毛茸茸的小鸡,摇摇摆摆的小鸭,跌跌 撞撞的小猫咪,那种内心深处涌动着的莫名的爱意甚至完全无法用言语表达(注1)。 而每个人大概都有过曾经为早夭的小动物暗自伤心落泪的经历。 这两点无疑完全符合我们前面对人性的定义,那么他就应该属于人性! 可能很多人觉得无法接受,这样的“人性”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回顾一下前面的讨论,关于“动物二房”,“抚养后代”,“隐蔽排卵”... 那么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按照前面人性的定义(广泛,天生),属于人性的 一定是进化的产物,而且必定存在着竞争优势。也只有这样的东西才可能成为我们今天能 看到的人性。 那么喜欢“摇摆”能有什么进化优势呢?似乎选择吃掉“摇摆”小动物的人比 因为喜欢“摇摆”小动物而保护他们的人更有优势呀? 我们再来看看开头的话:“什么东西都是小的时候好玩,小鸡,小鸭,小猫,小孩...” 注意答案就在最后——“小孩”!想象一下遥远的过去,一个原始人喜欢“摇摆”, 另一个讨厌“摇摆”,你觉得我们更可能是谁的后代呢?呵呵,如果我们的祖先不是 觉得“摇摆”的孩子可爱的话,今天大概就不会有这篇文章了。 我们现在可以大胆的推测,喜爱小动物实际上是喜欢小动物的“摇摆”,而喜欢 小动物“摇摆”则直接来源于喜欢我们自己孩子的“摇摆”,而之所以喜欢“摇摆” 则是因为我们的孩子本来就是“摇摆”的!如果我们的孩子生下来就健步如飞,我很 怀疑大家还会喜欢“摇摆”。而这一属性在女人和小孩上更明显,也变得很容易解释, 女人需要更多的照顾小孩,所以她们感觉就需要比男人更强烈,而小孩子则更简单, 他们还没有受很多后天的影响,他们更好的保留了人类进化出的“人性”。 其实大家本来应该觉得喜欢“摇摆”的憨态很难解释才对,我们明明应该喜欢更 实用的“健步”可怎么反而是“摇摆”更获青睐?现在,上面的说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 疑问。 这里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似乎只有“人”把喜欢自己孩子的“摇摆”扩展到了其他 小动物身上,其他动物似乎并没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人”的生存环境 相对稳定,才使人有可能扩展,而一些没有天敌的动物也往往表现出对于和自己“无关” 事物的兴趣,动物和人一样只有,有了闲暇时光才可能去做一些“不太实际”的事情。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进化让人喜欢自己的孩子并不光光靠让人觉得“摇摆”可爱, 而是还有很多其他更重要的方法,比如依靠激素。但觉得“摇摆”可爱依然是一个重要 的辅助手段。 我们前面说过认为存在一些“没人性”的个体,那么如果你认同上面的说法,你就 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丧失了这部分人性。如果真的没了,想想看,是什么原因让你 丧失了这千百年来进化出来的东西?这种丧失需要弥补吗? 然而更有些本末倒置的是,现在有不少人是只喜欢小动物——他们的宠物,他们反而 不喜欢人类的孩子,甚至是他们自己的孩子。 注1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的一个新闻,现在的孩子没机会接触小动物,学校里组织孩子们去动物 园喂养小动物,结果有些现在的小朋友们讲卫生爱干净,并不喜欢小动物了。呵呵,他们喜欢 的是电视里那个会说会笑绝对卫生绝对干净的卡通小动物。不知道这是不是未来进化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