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看人——父亲还是母亲?
作者:沈傲 标签:进化看人 | 阅读次数:102 |
![]() ![]() ![]() |
| ![]() ![]() ![]() |
上文说明了要不要抚养的问题,却一点没有涉及谁来抚养的问题。
这里首先列出决定谁来抚养的三个原则。 1.取决于双方对后代是否亲生的信任程度 2.取决于双方在后代出生前付出的代价 3.取决于后代需要照顾的多少 第一条原则不难理解,如果辛苦的抚养了半天却不是自己亲生的, 那真是彻底的失败者。 第二条原则可以这样理解,首先双方都会有产生完后代后就撒手的意愿, 因为如果对方愿意抚养后代,那么自己完全可以再找其他异性去产生更 多的后代,这无疑是更成功的策略。但是如果双方都撒手不管了,那么 辛苦产生的后代就白费了,双方都成为失败者。但是此时付出少的将有更 多的机会再和其他异性产生后代。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产生一个后代一方几乎无任何损失,而另一方却要 搭上半条命,那么后者就会很珍惜这个后代,否则就意味着他要再花费半条命 的代价去产生另一个后代,弄不好就送了自己的小命了。显然此时当前者拍拍 手离开时,后者即使愤怒又怨毒,他也不会“赌气”(你不管我也不管)的离开, 他会选择留下来照顾后代了,这是他仅有的希望了。 第三条也是显然的,如果一方全力抚养都无法养活后代,那么另一方也就 不得不留下来一起抚养,否则不管他交配多少次,还是一个后代也没有。 这往往成为抚养后代不坚定者需要考量的问题,留下来照顾后代自然可以提高自己 后代的存活率,但如果离去产生更多后代能弥补低的存活率,那么为什么不离开呢? 三条原则本身的合理性清楚了,那么是母亲还是父亲抚养后代的这个问题几乎 就是迎刃而解了。 拿哺乳动物来说,雌性因为生产的关系她显然可以断定这个后代是自己的。 然而对于雄性,特别是群居的,当雌性声称这个后代是他的并要求他对抚养后代 出一份力甚至完全负责的时候,你觉得他会如何做? 对于第二条原则,雄性在交配过程仅仅付出一些精子,而雌性却意味着一个 漫长的怀孕时间。当后代出生时,雌性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显然不太可能 轻易的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后代。 对于第三条原则,显然抚养后代不坚定者几乎总是雄性。他们只要有机会就会 “到处留情”,即使他确实不得不守着“原配”照顾着他们的后代。让其他雌性特别 是雄性无偿抚养自己的后代实在是很高兴的事情。 听起来很残酷,然而这是事实,上面很好的阐述了为何大多数雄性在交配完 后是那么漠然的离去,并马上另寻新欢,而雌性似乎也压根没想过要把“孩子的爸爸” 留下来,她们独自勇敢的承担起抚养后代的重任。 我们在看看一些反例,你会发现他们从另一方面更好的阐述了上面的原则。 双方一起抚养 大多数严格一夫一妻的鸟类都是共同抚养后代,甚至从孵卵开始就轮流进行。 严格的一夫一妻使双方能坚信他们后代的血缘。这是双方一起抚养后代的基础。 而鸟类沉重的抚养重担也迫使双方携手一起抚养后代。 雄性单独抚养 前文举的一个鸟类的反例,经过研究发现这样一些事实,雌鸟比雄鸟体形大,雌鸟 一繁殖季节可以产下很多窝卵,雄鸟筑巢,雌雄交配后,雌鸟很快就会产下卵。 这使雄鸟可以确信这窝蛋的确是他自己的,即使雌鸟是个很花心的,并曾经和将要 有很多交配对象。雄鸟心甘情愿的留在巢中孵化并照顾孵化后的雏鸟,周围食物丰富 的环境也使雄鸟单独就可完成抚养任务。而雌鸟在产完卵后,就另寻新欢去产更多的 卵留下更多的后代,这比留下来只能微弱的提升后代存活率要明智得多。 最后再解释一个有趣的现象,作为本文的结束。 大家都知道“哺乳动物”这个名称的来由,我们一般会认为这个“哺乳”完全是指 雌性,然而事实上雄性哺乳动物也具备乳房这一生理结构,甚至人类也很早就知道公山 羊也可产奶。从某种意义上说雄性不是“不能”哺乳而是“不愿意”!终于随着漫 长的进化,大部分雄性的乳房只成了摆设。如果他们“当初愿意”的话,他们现在至少 可以做得和雌性一样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