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夺目红摘录 -- 恳 切
作者:红米 标签:红楼夺目红 红楼梦 周汝昌 | 阅读次数:1431 |
![]() ![]() ![]() |
| ![]() ![]() ![]() |
恳切
宝玉能诗,父亲并非真不喜欢,只因为其家教子最严,为父者不能给予子弟以"和颜悦色"。总要板面孔,瞪眼睛──内心就不是这么"残酷"无情。还有一层,内务府"包衣"、"奴籍" 出旗为"自由民"是不易得的,只有一条路,就是"改换门庭",能与"士大夫" 一起列坐,不致"自惭形秽"──就是科名高中,"一举成名天下知",光宗耀祖。是以贾政要宝玉"读书上进"者,原因在此。 及至到了为林四娘作诗的那时光,贾政才死了那份心,不再逼宝玉了,还"明令"让他作诗逞才。 作完了,心里欣慰,口里还是不能离开父亲教训的口吻,给了评价:"虽然说了几句,到底不大恳切。" 这好极了! 有志作"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人,怎么能对这话视而不见,听若罔闻? 贾政不凡,出语中肯,那句话就是中华文艺原理的重要一条:恳切! 恳是满腔诚悃。切是深入底里。 为文作诗,一派陈言套语,满纸官腔空话,□□堆凑,就不会恳切。不恳切的"作品",就绝无打动人的力量。 为什么车载斗量的小说,都比不上《红楼梦》这么深入人心,感染强烈?专家们定有一百条理由:我想不如就用贾政的标准来说明:因为它写得真恳切。 恳切一定真,不出于真,万万恳切不了。是故,宝玉作诔,首标"达诚申信"。 由诚见真,由真生切,由切而情深,情深而文美。这是规律。 《红楼梦》处处是恳切之心,恳切之笔。 恳切则沉痛感慨。恳切则栩栩如生。恳切的"荒唐言",构成了《红楼梦》的风格与精神。 ──但宝玉初闻林四娘的姑娘,当场"考试",奉命缴卷,就能真达到恳切的境地吗? 那不可能,不合理。贾政的批评,是中肯的。宝玉在这个题目上没法恳切,因为他没"经历"过林四娘的一切前因后果。雪芹也无奈何。 雪芹写鸳鸯的哭诉,写平儿的委屈,写晴雯披着小袄出后房门,满天大月亮,冷风侵肌入骨……那可就都恳切极了──动人极了! 因为这是真,是诚,是情,是心。 恳切若到了极点,也就是"都云作者疑"的那个疑,疑心疑意,疑笔疑文。 普天下众生,一起歌颂"恳切",礼敬恳切。 若问什么是恳切?我答曰:意真则词恳,情真则语切。(如首回写甄士隐为 《好了歌》作注解,道人听了称赞"解得切"!此"切"字也可参会。)一言以蔽之,曰诚而已。 诗曰: 真言神咒终何济,来诵菩提恳切经。 作者:周汝昌 录入:冷月 转自北大未名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