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情而觉:尤三姐由柳湘莲“情变”而“觉悟”的几个阶段》
作者:一方金 标签:尤三姐 | 阅读次数:479 |
![]() ![]() ![]() |
| ![]() ![]() ![]() |
《耻情而觉:尤三姐由柳湘莲“情变”而“觉悟”的几个阶段》 方金 “来自情天,去由情地。前生误被情惑,今既耻情而觉,与君两无干涉。” ──尤三姐 《红楼》中的“冷漠”每每是最打动我的:湘莲也好,三姐也好,宝钗也好,妙玉 也好…… 其实,每个生命,都是孤伶伶地来,又孤伶伶地走。中间呢?用简·爱的话说,是: “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含辛茹苦。”所以,我相信,这世间,冷漠的人和 事是占多数的,因为它体现了人类的本性。也正因此,生活中遇到冷的人或事是再 自然不过的,不必灰心。 我每每读到《红楼》中雪芹所揭示的“冷漠”,我总是在想,他实在是有一种要把 人的本性撕开来给世人看的冲动,而他通过这些人物所表现的“自然而然着”回归 于人类不同层次的冷漠的境界,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因此,我便每每放开 那个“情”的限制,也努力去体会这“冷漠”中间的人性的平常的道理。 感谢霞客兄等<悼红轩>中诸网友在此论题讨论时对我的启发,并以此文回报。 第一阶段:惑于情 (六十五回) 至次日,二姐另备了酒,贾琏也不出门,至午间特请他小妹过来,与 他母亲上坐。尤三姐便知其意,酒过三巡,不用姐姐开口,先便滴泪泣道:“姐姐 今日请我,自有一番大礼要说。但妹子不是那愚人,也不用絮絮叨叨提那从前丑事, 我已尽知,说也无益。既如今姐姐也得了好处安身,妈也有了安身之处,我也要自 寻归结去,方是正理。但终身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我如今改过守分,只 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 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六十六回) 二人正说之间,只见尤三姐走来说道:“姐夫,你只放心。我们不是 那心口两样人,说什么是什么。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日起,我吃斋念 佛,只伏侍母亲,等他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说着, 将一根玉簪,击作两段,“一句不真,就如这簪子!”说着,回房去了,真个竟非 礼不动,非礼不言起来。 (六十六回) 贾琏便将路上相遇湘莲一事说了出来,又将鸳鸯剑取出,递与三姐。 三姐看时,上面龙吞夔护,珠宝晶莹,将靶一掣,里面却是两把合体的。一把上面 錾着一“鸳”字,一把上面錾着一“鸯”字,冷飕飕,明亮亮,如两痕秋水一般。 三姐喜出望外,连忙收了,挂在自己绣房床上,每日望着剑,自笑终身有靠。 【方金按】 三姐“耻情而觉”的过程,始发自对湘莲之情惑。因此她说‘前生误被 情惑’。这种“惑”,便表现在她仍痴迷于对倾心之人的动情当中。“因悔从良” “改过守分”这种世俗所能想象的思想动机,在二姐当得,但在三姐,则恐怕是远 远支持不了她“因情致惑”的程度的。三姐坦然自知不是贞节女子,也就不会将自 己至惑的情感建筑在“因悔从良”上,尽管她嘴上要按世俗的想法去说。这个认识 非常重要。它是理解三姐之后一系列行动乃至“觉悟”的关键。 第二阶段:痴于情 (六十六回) 那尤三姐在房明明听见。好容易等了他来,今忽见反悔,便知他在贾 府中得了消息,自然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今若容他出去和贾琏说退 亲,料那贾琏必无法可处,自己岂不无趣。一听贾琏要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 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内,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 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伶“揉碎桃花红满地, 玉山倾倒再难扶”,芳灵蕙性,渺渺冥冥,不知那边去了。 (六十六回) (湘莲)只管出神…忽听环佩叮当,尤三姐从外而入,一手捧着鸳鸯剑, 一手捧着一卷册子,向柳湘莲泣道:“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 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妾不忍一 别,故来一会,从此再不能相见矣。”说着便走。 【方金按】“痴”,莫过于“死”,这是三姐死前的状态。但请注意,尽管三姐非 常清楚湘莲“情变”的原因,即,“自然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但 这绝不是三姐自感“羞耻”的所在。否则她便当不起“以死报此痴情”这几个字。 在此我要引出三姐与二姐梦中的对话,从而揭示她姐妹二人之自我了断的本质不同。 (六十九回) (二姐)夜来合上眼,只见他小妹子手捧鸳鸯宝剑前来说: “姐姐,你 一生为人心痴意软,终吃了这亏。休信那妒妇花言巧语,外作贤良,内藏奸狡,他 发恨定要弄你一死方罢。若妹子在世,断不肯令你进来,即进来时, 亦不容他这样。 此亦系理数应然,你我生前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故有此报。 你依我将此剑 斩了那妒妇,一同归至警幻案下,听其发落。不然,你则白白的丧命,且无人怜惜。” 尤二姐泣道:“妹妹,我一生品行既亏,今日之报既系当然,何必又生杀戮之冤。 随我去忍耐。若天见伶,使我好了,岂不两全。”小妹笑道:“姐姐,你终是个痴 人。 自古‘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好还。你虽悔过自新,然已将人父子兄弟 致于(鹿下加匕)聚之乱, 天怎容你安生。”尤二姐泣道:“既不得安生,亦是理之 当然,奴亦无怨。”小妹听了,长叹而去。 第三阶段:耻于情 (六十六回) 湘莲不舍,忙欲上来拉住问时,那尤三姐便说:“来自情天,去由情 地。前生误被情惑,今既耻情而觉,与君两无干涉。”说毕,一阵香风,无踪无影 去了。 湘莲警觉,似梦非梦,睁眼看时,那里有薛家小童,也非新室,竟是一座破庙,旁 边坐着一个跏腿道士捕虱。湘莲便起身稽首相问:“此系何方?仙师仙名法号?” 道士笑道:“连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过暂来歇足而已。”柳湘莲听 了,不觉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便随那道士, 不知往那里去了。 【方金按】 三姐的最后境界,是耻于自己还有“误被情惑”“以死报痴情”这一 “劫”,进而觉悟到自己所真应羞耻的,还是在这“动情”二字。这样来看“耻情”, 回想自刎,当然是与湘莲已‘两无干涉’了。正是三姐如此的‘耻觉’过程,并亲 口点醒湘莲,才足以反过来促湘莲也觉悟到自己将永远“耻于动情了”,从而“冷 然如寒冰侵骨”,“一冷入空门”。 5/20/02于加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