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红楼探秘---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刘心武(节选)

红楼探秘---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刘心武(节选)

作者耶律子 标签秦可卿 阅读次数:112
红楼探秘---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
刘心武

A、《红楼梦》中充满谜阵
 而秦可卿之谜最大,《红楼梦》是一部谜书。小而言之,“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十首,各首的谜底究竟如何坐实,历来的读者包括“红学”专家们亦总未能作出令人一致信服的解释。大而言之,则曹雪芹身世究竟怎么样、“脂砚帝”究系何人、全书究竟是否曾经完稿……及书中的时、空描写与许多人物的命运,等等,等等,都至今仍是令读者探索不尽的无底谜。比如近读王蒙的《红楼启示录》(1991年北京三联书店5月第1版),宗璞在前面的“序”中就总结归纳出了许多的谜:“红楼中的时间,是个老问题。……各人年纪只有个大概。姐妹兄弟四个字不过乱叫罢了。事件的顺序也只有个大概,是‘一个散开的平面’,不是一条线或多条线……贾府的排行很怪,姑娘们是两府一起排,哥儿们则不仅各府归各府,还各房排各房的。宝二爷上面有贾珠,琏二爷呢?那大爷何在呢?’……贾赦袭了爵,正房却由贾政住着……宁国府在婚姻上好象很不动脑筋。秦可卿是一个小官从育婴堂抱来的。尤氏娘家也很不像样。作为警幻仙子之妹的秦可卿;其来历可能不好安排,所以就给她一个无来历,也未可知……”
 《红楼梦》中最大的一个谜,是秦可卿。其他的谜,如按照曹雪芹的构思,黛玉究竟是如何死的,贾宝玉究竟是如何锒铛入狱,成为更夫,沦为乞丐,又终于出家的,等等,因为是八十回后找不到曹公原著了,所以构成了谜,我们在心理上,还比较容易承受——苦猜“断线谜”无益无趣,也就乾脆不硬猜罢;但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压轴的一钗秦可卿,却是在第五回力出场,到十三回便一命呜呼,是在曹雪芹笔下“有始有终’’的一个重要人物,唯其作者已把她写全了,而仍放射着灼目的神秘异彩,这个谜才重压着我们好奇的心,使我们不得不探微发隐地兴味盎然地甘愿一路猜下去!
 早有“红学”家为我们考证出,秦可卿并非病死而是“淫丧天香楼”,她与贾珍的乱伦,未必全是屈于胁迫,佚稿中有“更衣”,“遗簪”等重要关目,这一方面的谜,现在且不续猜。现在我们要郑重提出的,是宁国府在婚姻上是否真如宗璞大姐所说“很不动脑筋’;秦可卿的出身是否真地寒微到竟是一个养生堂(即弃婴收容所)中不知血缘的弃儿?

B、《红楼梦》中第八回的交代可疑
  秦可卿的出身,曹雪芹并没有在有关她本人的情节中交代出来,是在第八回末尾,交代秦钟出身时,顺便提及了她,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2月第1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该校注本以“庚辰本”为底本),文字是这样的:
  他(指秦钟——刘注)父亲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于又死?,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与贯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那秦业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钟……这段交代看似明确,实颇含混。秦业“年近七十”,估计是六十八,九岁吧,抱养秦可卿,大约是在二十年前,那时他才四十八、九岁;不到五十岁的壮年男子——或者我们把秦可卿的年龄算小些,那他当年也不过五十出头——怎么就一定要到养生堂去领养儿女呢?说他“夫人早亡”,丧妻后可以续娶嘛,正房不育,还可纳妾,难道是他本人无生育能力?又不然!因为他“至五旬之上”又有了亲生儿秦钟,这样看来,“夫人早亡”,似乎又说的是元配在生下秦钟不久后死去(死了十几年,从“现在”往回追溯可称?早亡”),也就是说他们夫妻二人都并无生殖力丧失的大毛病,只不过是婚后一段时间里总不奏效罢了——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中,自然会着急,会想辙,但按最普遍最可行最讲得通也最保险的办法,应是从秦业的兄弟(无亲兄弟尚可找叔伯兄弟)那里过继一个侄儿,难道秦业竟是一位“三世单传”的人物么?书中有铁证:不是!第十六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宝玉闻讯急匆匆跑到秦家去奔丧,“来至秦钟门首,悄无一人,遂蜂拥至内室,唬的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都藏之不迭”,婶母虽为远房但多至两个,弟兄世颇有“几个”,而且看来亲戚间关系不错,那么,秦业在五十岁上下时为什么不从那远房兄弟处过继子女,而偏要到养生堂中去抱养孩于呢?抱养孩子一般是为了接续香灯、传宗接代,按说抱养—个男孩也抱罢了,怎么又偏还抱养了一个女孩?既抱养来,怎么又对那儿子马马虎虎,竟由他轻易地死掉,而独活下了秦可卿,既然从养生堂抱养儿子并不困难,那儿子死掉盾何不紧跟着再抱养一个?这些;都令人疑窦丛生。
  说秦业“与贾家有些瓜葛”,怎样的瓜葛?一个小小营缮郎,任凭与贾家有什么“瓜葛”,怎么就敢用一个从养生堂里抱来的女儿去跟人家攀亲?而威势赫赫的贾家竟然接受了!怪哉!没有可比性的

C、“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按说秦可卿既是如第八回末尾所交代的那种出身,·她进入贾府后,难免要受到起码是潜在的歧视,就在交代秦钟和她出身的那段文字中,便有“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的点睛之句;可是按曹雪芹对秦可卿的描写;除了焦大一人对于她同贾珍的乱伦有看破天惊的揭发批判外,竟是上上下下对她都极宠爱极悦服,第五回她甫出场,便交代说:“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这很有点古怪。王蒙在《红搂启示录》中这样解释秦可卿和秦钟的受宠;“他们身上放射着,种独特的与原生的美丽与邪恶相混合的异彩。”“两人如此受宠,很大程度土是由于他们的容貌美丽。”但因貌美受宠也罢,怎么贾母偏要认为秦可卿“乃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呢?
  按书中所写,那时宁、荣二府的重孙辈中;也就贾蓉一人婺了媳妇,贾兰尚幼,宝玉贾环均未婚无子,贾琏没有儿子只有巧姐儿,因此并不存在第二个重孙媳妇,根本没有可比性;秦可卿“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这句话不是古怪透顶码?也许是把近支全族都计算在内了?那么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之后,来吊丧的草字头重孙辈计有贾蔷、贾菖、贾菱;贾芸、贾芹、贾蔡、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蓝、贾菌、贾芝十四位,有的书中明文写到他们仅在恋爱中(如贾蔷、贾芸),有的还很幼小(如贾蓝、贾菌),而且即使他们当中有哪位娶了媳妇,也几乎没有进入贾母眼中心中的可能,是不必用之一比不堪与之一比的;秦可卿“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这句话还是不能破译。
  要破译,就必得选择这样的逻辑:不仅就美丽与聪颖而言,秦可卿是拔尖的,而就她实质上的尊贵而言,也是无以伦比的——因此,即使贾兰,或贾琏和宝玉将来可能会有的儿子娶了媳妇,就是再好,也仍可以预见出秦可卿那;“第一个得意之人”的稳固地位。
  一个养生堂中伪弃婴,何以在贾母心中有一种潜在的不可明言的尊贵感;视为“第一个得意之人”。使后来者均不得居上,这是’个多么神奇的谜啊!
D、对秦可卿卧室的古怪描写:
  不用“红学”家指出,只要通读过《红楼梦》全书的读者都会发现,曹雪芹对秦可卿卧室的描写笔法实在古怪——怪在其风格与垒书很不协调;《红楼梦》中写到过贾宝玉的卧室,写到过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的卧室,都描写得相当细致,但用的都基本上是写实的手法,虽揉合了一些浪漫的情调,略有夸张渲染;风格与全书的文笔是统一的,读去不会感到“咯噔”一下彷佛吃虾仁时咬到了一只胡桃。但第五回写到宝玉进入秦氏卧室时,却出现了全书中仅此一次的奇特描绘:
  ……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抽出来单独看,这段文字一点也不高明,设若“史太君破陈腐旧套”,怕是要斥为“陈词滥调”,引为败笔的。但曹雪芹偏这样写,却是为何?以往的论者,都指出这是暗示秦可卿的淫荡,有讥讽之意,或在其更深层竟有她与贾宝玉嗳昧关系的隐喻。这些分析诚然有理,但似乎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前方面——我以为乃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这一组符号系统其实在暗示着秦可卿真实出身的无比尊贵!武则天、赵飞燕、安禄山、杨太真、寿昌公主、同昌公主,这些历史上的人物固然都同属:“风流种子”,但同时也都是血统最为高贵的一流;我以为曹雪芹这样落笔含有强烈的提示作用,让我们千万别真地相信他在第八回末尾施放的那个“从养生堂中抱来”的烟幕弹!

…………

O、秦可卿出身的谜底可以大胆地猜一猜了
 1.她出身不仅不寒微,而且竟是相当地高贵,甚至有着类似北静王那样的血缘。
 2.但在皇族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她的父母家族一度遭到惨败。她和她的、个兄弟不得不以送往养生堂的弃婴方式隐匿他们的真实血统和身份。
 3.贾府同她的父母家族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层关系,故而在她和她的兄弟遭此巨变时决计帮助他们的家族将他们保存并藏匿起来。
 4.贾府没有道理直接出面到养生堂抱养别人“弃婴”,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人物扮演此种角色。
 5.贾府找到了秦业。可能秦业曾得到过贾府的某些好处(营缮郎不难从贾府那样的大府第的扩建修葺工程中得到油水,而贾府与营缮郎之类的用得着的小官有瓜葛,也很正常),他当时恰好壮年无儿女,又不引人注意,到养生堂抱养一对儿女在世人眼中不至引出太多的訾议。
 6.那一对儿女,儿子可能确实因病死去,就只留下了秦可卿,而秦可卿也并没有在他家呆多久,就被贾府接走了,安排在一处有大家气象的环境中加以调教,说不定就一直在宁国府中当童养媳,似亲生女儿一般地养着。
 7.贾敬的出家修道,同被上层权力斗争吓破了胆,寒透了心有关,因而采取了逃避的态度。收养秦可卿的决策也许是贾代善作出的,贾代善死后,贾母始终秉承贯彻这一意志,所以后来视秦可卿为“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8.也许贾母曾有过将秦可卿许配给嫡孙的考虑珠成年后都另有更相当的女子可娶,年龄也比秦可卿大得较多,而宝玉又出生得太晚,最后形成的局面是贾蓉最合适(据书上交代,贾蓉当年大约十六、七岁,而秦可卿似比他还稍长,有近二十岁的样子)。
 9.但在收养秦可卿的过程中,贾珍爱上了这个渐显绝顶秀色的美人。贾珍不是在秦可卿嫁给贾蓉之后才爱上她的.贾珍早就对‘有女初长成;’的秦可卿垂涎三尺了.
 10.秦可卿懂事后也就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血统,因此她心理上丝毫没有自卑自抑的因素。她甚至知道贾母等人一度对她与贾宝玉关系的考虑,因此她对贾宝玉有引诱之举并处之坦然,也就无足怪了。
 11.“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秦可卿确实是一个“性解放”的先驱,她引诱过尚处浑沌状态的贾宝玉,她似乎也并不讨厌她的丈夫贾蓉,但她也确实还爱着她的公公贾珍。如果我们对今人曹禺《雷雨》中周萍与繁漪的乱伦恋可以理解甚至谅解的话,那么,似乎也不一定完全站到同焦大一样的立场上,对贾珍和秦可卿的恋情那么样地不愿作出广定程度的理性分析。
 12.秦可卿成人后伺自己家族中的一些残余分子可能取得一些联系,因而能总结出一些大家族彻底覆灭的惨痛教训和一些得以喘息延续乃至起复中兴的经验,这便是她临死前向风姐托梦的依据。
 13.《红楼梦》开始后的故事背景,可能是秦可卿真实出身的那个家族已摆脱了原有的政治阴影,甚而已逐渐给贾府前此进行的政治投资带来了政治利润,虽尚不到公开曝光的程度,对外仍称是秦业之女,实际上已是贾府中兴的一大关键人物,所以贾母等人才那么宠爱她,而下人们见此情状,纵使不明真象,也就都必然随之对她恭顺有加,她又偏善于娱上欢下,故而成为贾府内最富魅力的一大红人。
 14.谁知偏在这时发生了“天香楼事件”;她的猝死;给贾府带来了强烈的震动,“造衅开端实在宁”,“家事消亡首罪宁”,都是指她的死,堵死了通过宁国府向她真实的家族背景那边讨取更多更大的政治利润的可能。这对于整个贾氏家族来说,损失是太惨重了,“养兵千日”,竟不到“用兵一时”,便兵死而阵散。所以秦可卿丧事之隆重铺张,并不全是因为贾珍个人对她的露骨的感情因素使然。
 15.秦可卿,据前人分析,谐音为“情可轻”,倘若秦可卿不是那么“性解放”,或贾珍不是那样的一匹超级色狼,也许还不至于因“情既相逢必主淫”,而导致“箕裘颓堕”的糟糕后果。但这是“宿孽”,似乎也无可奈何。至于“兼美”,未必是因为她“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其喻意倒恐怕是指贾府这样秘密地收养了她,于她的真实家族背景和贾府双方,都是美事吧。
 16.秦可卿卧房中所挂的唐伯虎手笔《海棠春睡图》和宋学士秦太虚的对联,大概都是她自己家族的遗物,而非贾家固有的珍藏。“海棠春睡”以往都只从淫意上解,其实《红楼梦)中一再用海棠的枯荣来作为家族衰败复兴的象征,则“海棠春睡”正象征着“否”快达于极点“泰”虽仍在沉睡中但可望开始苏醒。对联的上联“嫩寒销梦因春冷”意味着政治气候尚还未臻温暖,但下联的“芳气袭人是酒香”则暗喻着好时将返,可举杯相庆。
 17.天香楼上的一场戏,当不仅是“皮肤滥淫”,也许贾珍在情而忘形之中,坦白陈述了打小将她调理大还有着明确的政治投机用意,而引起了秦可卿的极度悲怆,再加上瑞珠、宝珠的添乱,这才导致了她的愤而自杀。倘真有这样的情节,那脂砚斋下命令让曹雪芹删去,实在是太有必要了:你这不是自己往网里撞么?
 也许,这样一些猜测,全经不起“红学”家的厉声呵斥,但建议普通的读者以我这样的“谜底”为前提,再把书中有关秦可卿的情节通读一遍,我想,恐怕还真可以把原来读不懂得地方都读通哩!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