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解决红楼一悬案:靖本脂批,实为造假 (二)
作者:davi(大为) 标签:红楼 靖本脂批 | 阅读次数:101 |
![]() ![]() ![]() |
| ![]() ![]() ![]() |
曾被认为是二百年来重大发现的《靖本》批语,经历有一段故事: 1959年合肥师院中文系学生毛国瑶被错划为“右派”,遣回老家浦口,在靖应鵾家作客,发现有十厚册抄本《红楼梦》。毛借回此书与自己的《戚序本》对看,发现此书的评语较《戚序本》多出150条,便将多出的评语抄录在笔记本上,然后把原书归还靖应鹍。 1964年毛国瑶偶然从《文学评论》上读到俞平伯的文章,便将该本批语寄给红学家俞平伯。俞平伯发现此本价值,要求商借原书,而靖家此时已遍寻不获,是否被人借去或是1961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将家中书籍杂物作废品卖掉了(其中还包括一明代宣德炉)。但红学家们并不因此书遗失而失去兴趣,纷纷写信给靖应鵾父子,说明此书价值,希望他们能够找回原书。因为此书有上述的“遗簪、更衣”、“屈从、枯骨”而别本没有的评语,是研究红学的宝贵资料。周汝昌于1965年7月25日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了《红楼梦版本的新发现》,向外界作了披露。 不久“文革”开始,靖和毛都因向周汝昌提供资料而受牽连被批斗,靖家书籍也被抄光。1974年又出现一次全国“评红”运动,从北京、南京多次派人到靖家追逼《靖本》下落,依然杳无所得。毛国瑶阅读和抄录的批语和所附的若干正文,经他整理发表了二次,唐茂松又据照片整理再将批语发表(见《江苏省红学论文选1982》和《文教资料简报1985》)。红学家们研究后认定此《靖藏本》存前八十回、中缺廿八、廿九两回,三十回残失三页,分装十九小册,再合装成十厚册。每册有藍色封面,钤有“明远堂”和“拙生藏书”篆文图记,估计未缺前与甲戌本的装钉法相同,为乾隆年间《石头记》的装钉法。抄本已很敝旧,多遭蛀蚀、书页黄脆,用竹纸抄写,字迹尚工整。第一册封面下贴一长方字条,墨抄曹寅诗;左下方撕缺,尚可辨“丙申三月X录”;此本还有另有一字条,原亦贴封面下,后来脱落,夹入《袁中郎集》中,字条也寄与俞老,摄有照片,至今保存。此页首行书“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之一”,后面录下那条有关曹雪芹卒年的批语。 这样“重要典籍”的资料当然引起“红学”界的轰动,尤其对“脂批”中的雪芹卒年、天香楼事件的删去、脂砚和畸笏是两个人、谢园送茶以及后80回续书都是不可多得的“实证资料”了。然而这一切却都是伪造的赝品,怎不叫人瞠目结舌呢! 2002年第一期《红楼》杂志载有石昕生《对<靖本>批语的再认识》一文,在辨伪中详加分析。网上不宜长篇累牍,红友们可参看原刊,我下面摘要一些供大家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