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上海越剧新秀”
作者:严旻操 标签:评论 随笔 | 阅读次数:229 |
![]() ![]() ![]() |
| ![]() ![]() ![]() |
说来很巧,就在“上海越剧新秀”颁奖晚会的前两天,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该晚会的广告,于是立即联系上海的朋友,约好了元月3号去逸夫舞台看新秀。
也许是我关心得不多,也许是新人难出,我总觉得许多年来没有特别亮的越剧新人,浙江和上海都是如此。2001年“我喜爱的上海越剧新秀”评选活动的推出无疑是一件大喜事。对于最终评出的12名优秀奖和2名提名奖演员,我们都应该向他(她)们表示祝贺,同时,我们也应该关心那些落选的演员,因为他(她)们同样付出了很多。其实,结果并不重要,任何大赛总会有些许遗憾,重要的是你是否一直在努力,你今后是否更加努力? 颁奖晚会采用获奖演员相互合作表演的形式,共演出了十个名剧的片段(折子),从台下的热烈氛围,不难看出观众对新人的深深的期盼和寄予他(她)们的无限希望。看完演出,给我的第一感觉是,14位青春靓丽的演员都有相对扎实的基本功,“唱念做”都很精彩,唯一没有看到的是“打”,也许这是越剧表演中的一个弱项,也是一个遗憾。另一个感觉是,演出片段(折子)完整性较好,但演员对戏剧更为深一层的内涵挖掘得不够多,这也许和演员年龄小有关,“好看,好听”的印象占据了观众的脑海,而从不会令人发出“好深刻”的感叹。 全场演出中我对三位演员很有感觉。 其一是表演《情探--阳告》的盛舒扬。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的她,虽然年仅17岁,但在艺术上,她的完整性和成熟度却比较高。唱腔收放自如,声情并茂,表演内紧外松,情绪转换相当到位,而且把改良后的水袖舞得十分精彩。 其二是尹派小生王清,这次演出由赵志刚指导的《盘妻--赏月》。王清22岁,同样也是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她的表演掌握了尹派很浓的书卷气,稳重,含蓄,洒脱。王清扮相俊美,而且一副嗓子特别甜润有味道,当时真令我觉得尹派女小生特殊的细腻,深情是一般男小生永不能达到的。在我看来,若是王清的演唱再多一层发自内心的东西,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上,再增加一点厚度,将会更加完美。 第三位是该次比赛中唯一的一位获奖男演员。徐标新,30岁,毕业于常州市戏曲学校,原学唱锡剧,改唱越剧的时间还并不长。颁奖晚会上,徐标新演出的是新创作的尹派《梁祝--回十八》,由朱福侠和赵志刚指导。 与其说新《回十八》唱的是尹派,不如说是已经比较成熟的“赵腔”,这里的大多旋律是赵志刚唱腔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表演上也一改尹派小生内敛,温文的常态。梁山伯得知祝英台就是媒约中的九妹,连夜整顿行装,“急奔如飞下山来”,一路直向祝家庄。想起英台在“十八相送”时都在向自己吐露真情,而自己却“泥塑木雕”全不知情,内心不禁感激英台的良苦用心,越想越欣喜若狂。徐标新的表演功底尤为扎实,他行云流水的台步和彩蝶纷飞的扇子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是吸收了其它剧种的表演,他的表演和范瑞娟老师,尹桂芳老师都不相同,夸张的形体动作,热情奔放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坠入爱河的书生天真,激动,可爱的如痴如癫的内心世界。如果说爱情和艺术都会令人疯狂,那么,在这个新《回十八》中,真是爱情的故事碰撞了艺术的灵魂,疯得激情,疯得精彩。 同时,徐标新的表演也是争议最多的表演,很多观众觉得这样的表演有些过火,不符合梁山伯憨厚的人物性格,也有人觉得他的唱功还须改进。但不管怎样,我相信这段《回十八》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至于很多细节的问题,也许会在以后更多的舞台效果实践中得到改进。有争议的东西,说明它本身就具有了引起争议的价值,更何况,演员在舞台上的激情确实让人兴奋。 说实在的,无论是徐标新,王清,盛舒扬还是其它的演员,在他(她)们精彩表演的时候,我已经看得如痴如醉了,很多后感只是想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或者可做深一步的探讨……评选结束了,但活动的延伸意义并没有结束。观众在等待新秀们与时俱进,快速成长,做德才兼备的人才,演说古论今的戏文。新年伊始,在这里,祝愿他(她)们在人生和艺术的道路上,都能开出绚丽的青春之花! ![]() 严旻操(8866656)于 2002年1月9日 19:20:05 编辑过本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