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辩污之二: 金钏、王夫人>
作者:一方金 标签:红楼梦 王夫人 薛宝钗 | 阅读次数:487 |
![]() ![]() ![]() |
| ![]() ![]() ![]() |
宝钗辩污之二 金钏、王夫人
方金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 薛宝钗:《咏白海棠》 对宝钗的人格评价,是百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抑钗拥钗,多为论者个人好 恶,人生价值取向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的反映。其中不乏先入为主,望文生意,乃至 浮想连篇之作。更有甚者,借人物论的话头而对钗黛肆意唐突,无中生有,强买强 卖,则实在是舍本而逐末,喧宾而夺主,有违雪芹对这些美好女子的崇敬之意了。 我以为,若想切实理解雪芹塑造钗黛的原意,我们最好还是放下无聊的个人想象的 有色眼镜,而去仔细看看雪芹到底明确交代了哪些真正发生了的事和哪些从没发生 的事。往往,通过这朴朴实实的阅读原文,很多为人津津乐道,斤斤计较百年之久 的成见,却原来竟然是个子虚乌有的强加于人而已。本系列文章便是想对几个广为 议论的宝钗的人格污点进行辨别正本。 ※ ※ ※ ※ ※ ※ ※ 宝钗在金钏死后对王夫人进行的一番劝慰,经常被指责为有意轻描淡写以宽慰王夫 人,进而替王夫人开脱罪责,从而暴露出其为人冷漠的一面。 不错,如果宝钗明知金钏是因为不堪王夫人指斥其勾引宝玉而“含羞忍辱”而死, 却有意为王夫人脱罪,我们则大可质疑宝钗的人格。但如果我们能够从《石头记》 原文中找出明证,来证明宝钗在劝慰王夫人时的确并不知道金钏投井的真正原因是 被王夫人肆意羞辱的女儿名节,那么也就无从谈起她对王夫人真正“罪责”的认识。 平实地说,若这点被证,则有关其为王夫人开脱罪责的千夫所指可冰释矣。而宝钗 的一番宽慰则大可做一般劝人宽心之词看待了。 由于读者是从头到尾看到金钏事件真相的,那么就很容易假设贾府中所有人都知道 事实真相了。这也才有了对宝钗的千夫所指的前提。但事实是怎样的呢? 翻开原文,从金钏被逐至投井之后,《石头记》中有宝钗出场的相关描写有两段。 百多年来,这两段文字给抑钗论者们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论据,促使他们鼓起了肆 意唐突的风帆。先看第一段。 第三十一回: “ …… 这日正是端阳佳节, 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 女等赏午。宝玉见宝钗淡淡的,也不和他说话,自知是昨儿的原故。王夫人见宝玉 没精打彩, 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没好意思的,越发不理他。林黛玉见宝玉 懒懒的,只当是他因为得罪了宝钗的原故, 心中不自在,形容也就懒懒的。凤姐昨 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的事, 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 就随着王夫人的气色行事, 更觉淡淡的。贾迎春姊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了。 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这是一个被有些人误用来证明宝钗已知金钏被逐真相而对宝玉“淡淡的”的所谓间 接论据。 其实,稍微往前翻一回,便可知道,宝钗之所以对宝玉“淡淡的”的“昨儿的原故”, 也即黛玉猜想的宝玉“得罪了宝钗的原故”, 是指前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中钗 玉之间有关杨妃的拌嘴。因此,虽然雪芹在此处已开始大写特写金钏被逐而给王夫 人,凤姐和宝玉带来的心理影响,以致众人跟着“无意思”,但这里丝毫没有任何 对宝钗已知道金钏被逐缘由的明示交代。相反,雪芹却明确地逐一交代了众人“无 意思”的不同原因。 然后,让我们逐一考较,看看宝钗至此有无得知金钏死因的可能性。 第一,请细想:都有谁首先知道金钏被逐的真正原因呢?答案是:王夫人,宝玉, 金钏。仅此三人。尽管王夫人后来大声叫人撵金钏走,这歇午时分的突然发作,大 概也只能让从昏昏欲睡的“打盹儿”中惊醒的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第二,这三人有谁会向其他人讲及金钏被逐的真正原因呢?请注意,这原因可事关 贾府、宝玉的名声。另一方面,它更事关着金钏一生的女儿名节!显然,王夫人并 未告知贾政。否则贾政不会有后来被贾环告知金钏跳井时的震惊。这里只明确交代: “凤姐昨日晚间王夫人就告诉了他宝玉金钏的事”。因为撵丫头是要由管家凤姐来 具体落实的。至于说王夫人会不会告诉薛姨妈而薛姨妈又告诉薛宝钗呢?于她对自 家和儿子名声的卫护,以及请薛家母女端阳赏午的举措,都显露出她没有将家丑外 扬的必要。其实,作为主子,她甚至并没有必要把驱逐一个丫头当做一件多么重要 的事情去与人讲。至少到此时,她也并未对驱逐金钏有一丝的后悔甚至自责。显然, 宝玉自知没趣,也不会向任何人谈及。金钏呢?她会向她的家人说而她的家人会向 其周围人宣扬自家女儿被主人驱逐的事和因吗?这从金钏听到王夫人赶她走时的苦 苦哀求,便可想知作为那个时代的奴隶来说,被主人驱逐是一件多么见不得人的事 呀。这点,从后来坠儿,晴雯被逐时的第一反应,均可得到近一步的印证。其实, 正如给袭人宝钗报信的老婆子所描述的,金钏回家以后的情形是,在众人眼里是 “前儿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也都不理会他。”如此地屈辱含 垢而又难以启齿,也才构成了她无法自遣而最终投井自尽的心理前提。 至此足见雪芹笔法之狡诘。而有关宝钗不明真相的明证,则可在第二段描写中找到。 现在,让我们再次细读《石头记》原本中在此期间有宝钗出场的第二大段描写,看 看雪芹是如何明确交代宝钗所知金钏之死的程度与过程的。 第三十二回: “ ……(袭人与宝钗) 一句话未了, 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 好好的投井死了!”袭人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那老婆子道:“那里还 有两个金钏儿呢? 就是太太屋里的。前儿不知为什么撵他出去,在家里哭天哭地的, 也都不理会他,谁知找他不见了。 刚才打水的人在那东南角上井里打水,见一个尸 首,赶着叫人打捞起来, 谁知是他。他们家里还只管乱着要救活,那里中用了!” 宝钗道:“这也奇了。”袭人听说, 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 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这里袭人回去不提。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 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 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王夫人便问:“你从那里来?”宝钗道:“从 园里来。”王夫人道:“你从园里来,可见你宝兄弟?”宝钗道:“才倒看见了。 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那里去。”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 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 “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 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 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 这一出去, 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 人,也不为可惜。”(脂批:善劝人,大见解,惜乎不知其情,虽精金美玉之言,不 中奈何!)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 叹道: “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 主仆之 情了。”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 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 日的两 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 生日, 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 是别的丫头, 赏他几两银子也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 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口里说着,不觉泪下。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 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 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 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 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一面说,一面起身就走。王夫人忙叫了两人来跟宝 姑娘去。 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 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 因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脂批:云龙现影法,可爱煞人!)宝钗见此光景, 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王夫人将他母亲叫来拿了去。再 看下回便知。” 首先,宝钗在得知金钏投井后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也奇了。”第二个反应是“忙向 王夫人处来道安慰。”如果她在袭人面前是明知底里而故装不知,那么,以宝钗的 城府,当她见到王夫人后则完全没必要故意发问而揭王夫人伤疤了:“怎么好好的 投井?这也奇了。” 其次,如果王夫人料定宝钗已知其中底里,她也就没必要诌出一通解释,说金钏是 因“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同时 请注意,王夫人的这一对宝钗的“解释”,正印证了我们对第一段文字的分析:王 夫人并没有向薛姨妈一支透露金钏被逐的真正原因。 第三,在宝钗根据王夫人的“解释”而进行了一番苦心孤诣但实际上是不明就里的 安慰后,脂批明确指出:“善劝人,大见解,惜乎不知其情,虽精金美玉之言,不 中奈何!”因此,宝钗的所有安慰都是基于金钏是弄坏东西而被王夫人“一时生气, 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 就投井死了。”而她对金钏“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的评论,也就不足为奇了。是啊,在那个封建时代的大家庭,如果一个丫头是因为 打坏个东西而遭主子打骂甚至驱逐,就投井自尽,那也确实太令人难以理解了:在 贾府中被逐的丫头中,从茜雪,到坠儿,到司棋,包括被怀疑是勾引宝玉的“狐狸 精”的性格如“爆碳”的晴雯,气性无论大小,也没有因被逐而“糊涂”到自尽的 呀。 第四,如果说宝钗在金钏死后将衣服拿出是其讨好王夫人的虚情假意,那又如何看 待宝钗所说“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这一事实?如果 有人将宝钗在金钏生前对给她衣服也要硬看做是虚情假意的话,那么请问:什么才 是做为客居小姐的宝钗对一个丫头所应表表现出的真情呢? 最后,当宝钗取了衣服回来, “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 因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至此,“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 分”。雪芹则最一次明确交代:宝钗此前并不知金钏死因! 悲夫,宝钗!面对金钏的死,做为大家闺秀的你所能为的真是少之又少。但事实上, 你比宝玉和其他小姐们对金钏所做的多之又多且难能可贵。然而,百十年来,你却 因此而承受了比那些对金钏之死从未报以任何同情的人多之又多的责难! 其实,我总想,雪芹又何尝不是借宝钗之口道出了金钏的“迂”来:“纵然有这样 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方金。1/5/02, 加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