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西湖与南宋 之五: 数字管理还没成熟(黄仁宇)

西湖与南宋 之五: 数字管理还没成熟(黄仁宇)

作者rick 标签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黄仁宇 阅读次数:58
        数字管理还没成熟

现有的书籍每说到宋朝,总离不了提及公元1021年的国家收入总数
为15000万,每一单位代表铜钱1000文。其原文出自《宋史.食货
志》会计部分,但文内并未提到此统计之性质。然而根据当日折换
率,以上总值黄金1500万两至1800万两之间,粗率地以今日美金
400元值黄金一两计算,则上数相当于美金60亿至70亿。当时全世
界没有其他场所,国富曾如此大数量地流通。

虽说没有确凿的证据使我们对上述数字提出质问,我们也知道当时
谎报数字和实际上通货膨胀都曾前后发生。但最低限度,我们可以
说,宋代的经理者面临着一种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的局面。当中足
使情况混淆上下脱节的原因甚多,有时候,有些仓库储藏逾量而其
他地区则短缺。在宋朝的财政报告里,谷米之石,铜钱之缗,绢帛
之疋认作可以互相交换。实际上物品的价格则各地悬殊,有时同一
地尚因时间与季节而有不同。官方的历史即承认,所有兑换率通常
由抽税人片面断定,致使“民无所诉”。当包税者与抽税人相持不
下时,也不能断定税收应各依每处的预定数量或者根据实情而伸
缩。有些抽税人本身也将款项分配开支。有时候应收数与实际已接
收解库的名目混淆,遗失漂没免除的钱物也不除帐。在复式簿记没
有广泛使用之前,此情形也曾出现于西方,只是没有宋朝如此骇人
听闻罢了。

因为上层的压力,以少报多乃是一般现象。同样的情形,军队各单
位也虚报人数以便获得更多的粮饷,他们明知道发下来的时候还是
要打折扣,因此也不得不虚报。这一单位如此,另一单位也一样,
否则只好吃亏。本千年的初叶,宋军总数即超过百万,朝廷屡次派
员查“冗兵”,却都没有明显的效果。

宋朝军队起先还经过甄选,在公元1035年兵士之薪饷还依据身长而
有不同。那年之后这标准即被放弃,募兵入伍已无选择性,军队分
为三级也成往事,只剩一些名目还照样保持。有时候募兵给安家
费,因之收容入伍之新兵包括难民、乞丐和罪犯。如此一方面使得
军费膨胀得不可开交,一方面能战之士日益短缺,在公元1126年金
人来犯前夕,宋之军士甚至须在右臂刺字,以防止逃亡。

军队的情形也是国家财政的反映,而后者也应当与人民一般生活情
形相协调。宋朝制度,虽说没有存心如此,却违反了这组织上的基
本原则。它主要的问题乃是一方面有农民之纳税人,由它管制,一
方面有农民的兵士,经它招募,两者之间的距离务须缩短。它的收
入一度宣称出自“商业之来源”——主要为食盐、茶叶、香料、钾
碱、酵母、酒醋(生丝列入土地税之内,有时代替货币),其实仍
是农产品及乡间工业的产物。而中央集权的管制,并没有缩短上述
距离,相反的,它延长了两者间的距离,并且由于官僚主义之滥用
职权,使得关系更为恶化。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