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标题: 宝钗的颂圣为何不如黛玉积极 作者:郑磊(无极)

标题: 宝钗的颂圣为何不如黛玉积极 作者:郑磊(无极)

作者徐霞客 标签红楼梦 王夫人 薛宝钗 阅读次数:111
五十年代的“新民谣",其实就是民间的“应制诗"、大白话的“颂圣诗"。
“千口猪来万头羊,今年亩产万斤粮",也许在今天的人看来很好笑。但在当初许多农民和代笔文人的心目中,却是极为神圣、极为认真的,开不得半点玩笑。他们是真心相信毛主席,相信“大跃进"。否则,象这些狂热的群众运动,包括后来“文化大革命",都发动不起来了。

黛玉写诗“颂圣",说“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还有宝钗在生日宴会上,遵守礼教,顺随于贾母;其意识形态虽然与上述人等不同,但有一点却极为相似:她们的行为也都是出于一种很简单、很纯洁的心理动机。

黛玉是真的相信她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盛世",特别是看到了元春省亲的盛大场面,更觉得自己有歌功颂德的义务。所以,尽管她歌功颂德和奉承迎合的态度十分积极,我们也不能说这是在“阴谋讨好"、“往上爬"。

同理,宝钗顺随于贾母,这也是出于尊重老人的一片真心,并非想趁机达到什么阴暗的目的。那些把宝钗想象成什么“势利"之徒的说法,亦是在歪曲、篡改原著。这一点,作者说得很清楚。他所要反对的就是那种“假捏男女二人之名,又必添一小人拨乱其间"的恶俗小说。

宝钗的“颂圣"为什么不如黛玉积极呢?说到底,就是因为她比黛玉更多地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知道当下的社会并不全是什么“太平盛世",有更多的愤世嫉俗的感受。故对于“颂圣",“有不屑为此"。而她最主要的才华,放到了讽时骂世一类的《螃蟹咏》之上。所以,脂砚斋又云:“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 (蒙本第37回双行夹批)这里,“自写身份"是指《白海棠咏》一类的孤高自誉,“讽刺时事"即指《螃蟹咏》的骂世最狠。

后来,宝钗与黛玉交心。宝钗对黛玉说:“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遭塌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第42回)这应该算是“退而独善其身"的一种理念了。黛玉听后,点头称是,“心下暗伏"。看来,她最终也接受了宝钗的观点。

此即为宝钗劝导黛玉,二人共同走向完美的一个典例了。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