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随便谈谈,权作灌水--观惠丽老师专辑有感

随便谈谈,权作灌水--观惠丽老师专辑有感

作者 标签钱惠丽 阅读次数:260
前几日,收到朋友寄来的惠丽老师的个人专辑--《著名徐派小生钱惠丽演唱精选2》--等不到下班时间便迫不及待的溜回家独自欣赏了,反反复复看了多遍。
这张VCD共收录了9段唱段,共涉及七个剧目。画面清晰,声音的效果也非常好。封面是一张很帅很帅的照片,跟惠星时空首页上那张似乎同出一源。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碧玉簪》里的王玉林。(:-)真的很帅喔)

第一段是选自《真假驸马》的“晴天霹雳将我震”。《真假驸马》这出戏有点奇怪,罗怀臻的剧本总是试图去表现人性扭曲和残忍的一面,令人费解。不过,惠丽在这出戏里却有了个不小的突破,她一人饰两角,且分别以徐派的高亢和尹派的缠绵来突出兄弟二人性格上的差异以及二人不同的人生轨迹,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二段是选自《玉簪记》的“月光如水琴悠悠”。坦白的说,我很喜欢这段唱,甚至包括其他的几段,“小生虚度二十岁”,“逼侄赴试”,“寄居观中二月多”等等,我都很喜欢听。但《玉簪记》整出戏,却给人轻佻浮滑的感觉,似乎在学昆曲,却又学的不是很到位,属于那种“形似神不似”“似是而非”。喜剧如何让观众发笑呢?并不是说一定要用过分夸张的表演,刻意设计的噱头,其实,我觉得,越是生活化的表演越是细腻的刻画才越能达到喜剧的效果。

第三段是选自《舞台姐妹》的“可怜我讨饭花子王小二”,是用比较传统些古老些的唱腔来处理设计的。可能我没端正态度吧,以前在VCD里看这一场戏时,总会觉得很好笑,惠丽穿着土土的衣服肥肥的裤子,头上顶着十分滑稽的饰物,蹦蹦跳跳的从布帘后出来。而这一次,不晓得为什么,竟然觉得心酸,眼睛红红的,有想哭的冲动,惠丽创作这个角色的辛苦和旧社会戏曲演员生活的艰辛交织重叠在一起,让人心疼而又惭愧,我为自己的嬉笑而惭愧。

第四段是选自《紫玉钗》的“望帐外大雪纷飞朔风吼”。这一段就不多说了,扮相俊逸,曲调优美,实在是很不错的一出戏,如果上越能重排就好了,就算惠丽她们不演,小班的演员们也可以演啊,搁置实在是对资源的浪费。

第五段跟第六段其实是同一折戏,都出自《舞台姐妹》,分别是“白纸黑字字字毒”和“母亲带回英台信”。姑且不论这个戏的剧本和编导,单从这两段来看,不能不承认,惠丽老师是用了很多心血来创作的。在这里我想提几点自己的看法。第一,还是不太赞同越剧排现代戏。可能是因为看惯了古装的扮相,现代装来演出总是觉得很别扭。还有,抛弃了飘逸的长衫和水袖,所有的动作都那么清楚地暴露在眼前,一时还真有些无法适应,尤其是还用高跟鞋代替了靴子。第二,服毒自杀之后竟然还唱了那么那么一大段才死,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动作,是不是有点儿不符合实际?我觉得啊,不如改成前面的是思想活动,什么“刚唱红时飘飘然”,不要那么多幅度大的动作,只是思想活动只是心里在想在后悔,然后后面“母亲带回英台信”什么“临终自扮山伯独自唱一回”,这里是想到情不自禁处唱出声来,不由自主的表演,然后嘎然而止,在歌声中晕倒在地......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儿想法而已。

第七段是《孟丽君》里那段脍炙人口的“游上林”。哈哈,很早就想看了,想看一看惠丽的这一个风流小皇帝。最初感受这个角色是从金美芳而来,她简直把这个风流又可爱,温柔又任性的小皇帝演绎的淋漓尽致,那时便很喜欢金美芳。于是去搜集金其他的资料,这时才知,皇帝演的好未必所有的角色都演的好,嘿嘿,自然惠丽也是如此喽。不过,惠丽真的好色喔,她握着仰萍手时更好玩,我觉得她似乎在好奇的研究,咿?这个究竟是什么啊?哈哈,好有趣。

第八段是《春香传》里的“爱歌”,也是流传颇广的唱段。无从考证那是公子跟王志萍什么时期的录像,反正就是觉得怎么那么好听,嘻嘻,也许跟偏爱这一段有关吧^_^

第九段选自《皇帝与村姑》,“我报恩之心天地知”,也是与王志萍合作的。剧情毫无出奇,不过徐王的对唱很好听,尤其是公子抚着脸大喊冤枉的表情实在是很可爱!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