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二、贾宝玉两个不同的“前身”

二、贾宝玉两个不同的“前身”

作者西子湖懒猫 标签版本 红楼梦 阅读次数:102
二、贾宝玉两个不同的“前身”

贾宝玉有两个“前身”:在《楔子》中是女娲补天时剩下未用的那块顽石,到了故事开头的第1回又变成了警幻仙姑处的神瑛侍者。请看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记载:

……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造,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下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了凡心,也想到那人世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这是一段顽石幻形入世、历尽离合悲欢后复归青梗峰的完整故事,但到作者申明“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的时候,却变成了这样:

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这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灵河岸上,三山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姑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僧道“……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冤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

可以看出,这个神瑛侍者与那块顽石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神话,而且也增出了一个顽石幻形入世的故事里根本没有影儿的绛珠仙草(后既降生为黛玉)。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执笔者想把这两者捏合起来,一是那僧欲“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顽石)夹带于中”,“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二是此蠢物就是经茫茫大士大展幻术后变成扇坠般大小的“通灵宝玉”。不过还没有完全捏合起来,留下了三个破绽:一是究竟将那“蠢物”夹带在“一干风流冤家”中作为一个独立者经历凡尘呢,还是夹带在神瑛侍者身上经历凡尘?从后来的情节发展看是后者,即神瑛侍者脱生为贾宝玉并衔“通灵宝玉”而生,但此处却未交代清楚。二是那块顽石是经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的,而神瑛侍者是谁携入红尘的却无明文。三是在执笔者的本意中仍是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神瑛侍者入红尘的,但此一僧一道在顽石的故事里“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而后来曾数次出现的这一僧一道却变成了“癞头跣足”的和尚与“跛足蓬头”的道士。尽管脂砚斋在“跛足蓬头”四字旁朱批曰:“此门(处)是幻像”,究竟还是使人纳闷。

后来程高出活字摆印本时,发现了顽石与神瑛各不相干的矛盾,经两次修改才成了程乙本中的如下叙述:

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始得久延岁月。……

这样一改,算是将顽石与神瑛合二而一了,即神瑛侍者就是那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但却留下了难以弥合的新矛盾。既顽石与神瑛是一而非二,那么在石头故事里顽石是被僧道缩成“通灵宝玉”下凡入世的,到了神瑛的故事里却又因凡心偶炽而入红尘,岂非两次下凡?神瑛侍者就是后来的贾宝玉,而贾宝玉又是衔着“通灵宝玉”(即顽石)而降生的,这岂不又成了神瑛含着自己脱生人世?这如何解释得通?况且如上所述的那些破绽不仅照样存在,而且越来越复杂了。

对这些矛盾(其实矛盾还要多得多)红学家各有自己的解释:独创论者认为是曹雪芹多次修改未能统一的结果,但自己修改自己的作品,为什么费了十年时间却不能统一,他为什么又设计了这两个神话给自己制造麻烦呢,删掉其中一个不就完事了?主独创论者说是脂砚斋参与并干预了创作,二人意见不一,争执不下。不错,雪芹与脂砚在创作过程中是有争议的,但唯独对这两个神话没有争议,而且是企图将二者弥合起来障人耳目的,这在下文还要论述。修改论者说是石兄(曹竹村)或脂砚在初创过程中留下的矛盾,雪芹巧手新裁时尚未来得及统一。但这又留下了与独创说同样的问题,即竹村与脂砚在初创时为什么要自找麻烦?看来较比合情合理的解释还是两书合成说。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