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情迷张爱玲

情迷张爱玲

作者远山的玫瑰 标签张爱玲 阅读次数:245
  
   *情迷张爱玲*


   十几年来,世事嬗变得让人目不暇接,始终没有改变的是我对张爱玲的喜欢,没来由的喜欢。

  张爱玲走的时候是1995年9月,中秋月圆前夜,仿佛停下“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金锁记》)。那一段上海滩绝代风流的日子,那一本《流言》迷倒万千的日子,,从此皆成怀旧的景色。再打量张爱玲,不得不以一个回望和姿势,毕竟她的辉煌已经隔了我们半个多世纪。

  张爱玲一生中最难挨的时光,我想应该是1946年,对热恋经年的胡兰成的悲悯,那眼神不是悲痛欲绝的,大概是恍惚,为当初爱的不管不顾和今日的遗落,常令后人觉得心疼。

  对于张爱玲本人来说,出身和经历并不是愉快和值得炫耀的,其中的辛酸和悲苦为她所不愿提起。她屡屡被人挂在嘴边当然也不是因为她传奇般的身世,而是她抑郁而温润的文字。看她的东西,不经意间就被莫明其妙地击中,哪怕你修炼得三宝加身刀枪不入。

   张爱玲就象一口淘不完的古井,留下的只字片语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她的冷傲、另类和苍凉,如今早已成为小资们的经典传奇,他们时不时就会幽幽地叹息一声“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跳蚤”。此外,最难让人忘怀的是她对爱情的态度,她说:“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阴险得像一个咒语。几千年了,人类的情感好像并没有什么发展,嫉妒、偏执、虚伪、空虚、幸福、坚强、崇拜、迷恋还是一成不变,幸抑或不幸?听张爱玲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最悲哀的情歌。唉!这样一个女子,七八岁就写爱情小说,二十多岁就把人生全看透了,也是一种蚀骨的悲哀。

   张爱玲不仅以刺绣般的语言扎在人心口上,还在讲述一个又一个久久传颂的故事时把自己置于故事之外,她用隔岸观火的冷漠,淡淡地说着别人的事,那人是哭是笑是喜是悲都与她不相干。这般冷凉,让人心有飕飕的风吹过,仿佛故事里的故事,故事里的人已过了千年,我们拿出他们的尸体木木地瞧着。

   时常感觉读她的文字,我的眼前就幻化出她古玉般苍凉的样子:松松的鬓角,暗纹滚边的旗袍,眼睛里似有似无的情意,这样的一个张爱玲,浑身散发着淡淡的鸦片气息,在她公寓的大阳台上,观望着铁锈红爬满的阳台扶手上开满肉色的蔷薇花,然后红红的月亮升上了上海的形容,暧昧而且凄凉。


    *爱*


   我读张爱玲的文章已经有十几年了,从她的文字里,我感动过,流泪过,她冷漠,苍凉的文字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于是在我几篇拙劣的文字里,或多或少有她的风格。只是我太笨,学不了多少。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张爱玲写的一篇精短散文《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一下张爱玲。
 
               爱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个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