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一个名为''母亲''的女人---王夫人

一个名为''母亲''的女人---王夫人

作者月如 标签红楼梦 王夫人 阅读次数:513
一个名为"母亲"的女人:王夫人
  日前看了数篇有关抄检大观园的文章,和王夫人相关的部份,著实令人看了怵目惊心。其中所见皆是较为负面的评论:称其年长者嫉恨年轻娇美者有之、为争掌家大权者有之、亦有论者认为逐出晴雯实为警告宝玉……。这许许多多的说法自成一家,可总觉得少了些什麽;少了王夫人在书中的多重身份中,与主角宝玉间最直接也最原始的关联:母亲的角色。
  晴雯第一个会被撵出去的理由是:她生病。在晴雯染病初期,宝玉就主张不要声张,以免被太太得知後被送回家去养息。菩萨似的李纨也说:「吃两剂药好了便罢,若不好就送出去。」当晴雯气的大嚷时,宝玉还为李纨说话呢。可见佣人生病就送出去,是贾府由来已久的规矩,怕的是佣人把病传染给主子。这规矩只针对佣人,是既不公平也不人道,却合乎卫生;否则王夫人也不必掰个晴雯得了女儿痨的谎,来堵贾母的嘴。只凭这个理由晴雯就只有送出去而断无留下之理。这一点对所有的佣人一体适用,说王夫人单冲著晴雯一个人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哪位行家能告诉我女儿痨究竟是什麽病吗?)
  王夫人真痛恨晴雯到必除之而後快的地步吗?不见得,与其说痛恨这个人,不如说不喜欢这一个类形的。看看金钏吧,她跟在王夫人身边多年,平日品行如何王夫人再清楚不过,可只为了几句''勾引爷们''的话,王夫人二话不说就撵他出去,何况是只留给王夫人''负面印象''的晴雯?
  当然,宝玉若真和身为丫环的晴雯有什麽勾当,在当时并非什麽大事,王夫人既默许宝玉和袭人之事,又何必为一个小小的晴雯大惊小怪?问题在於对王夫人而言晴雯是''非我族类''。同时被撵的四儿不也是个聪明外露、打扮不同的丫环?诸如芳官也是个伶牙俐齿的;对已经"不乖"的宝玉,留下这类形的丫环只有推波助澜的可能,而绝无拨乱反正的效果。古往今来没有哪个父母会同意自己的孩子交个''损友''的,只可惜''好与坏、对与错''是以父母亲的标准订立,而不是依照孩子的个人意愿。
  王夫人原就认为宝玉需要管教,而在王夫人心中晴雯是''狂'',在凤姐口中晴雯是''举止言谈原有些轻薄'',再加上王善保家的加油添醋;和''笨笨的、规矩的、一心引宝玉回正途''的袭人相比;请问换做您是王夫人,您会选晴雯吗?重点不是晴雯与袭人谁好,而是这两人谁在宝玉身边,对宝玉的人生、未来比较好;这才是王夫人会考虑(或说是应考虑)的重点吧?面对损友却不闻不问,不曾试图影响或断绝孩子与损友的来往,这样的父母只怕也不多见。
  综合以上两点王夫人都没有留下晴雯之理,其中情由我个人也一直都无法无限上纲到使用诸如''迫害、欺凌、专制封建的统治者压迫无辜的女奴……''等词句来形容。她所做的是她心中所想的延伸;可以说王夫人愚昧,她只知道她所知道的,既使那并不正确。可以说王夫人无知,她只见到她想见到的,即使它只是断章取义。对一个身在深墙高院内,所见所知都极其有限,所听所想都极为狭窄;身上充满了时代烙印的妇女而言,她能用的、能想到的方法相对的也很稀少甚至愚蠢。或许王夫人的权利大了些,影响所及竟能左右他人的生死,并毁去他人的一生;可是,她也不过是个人,一个会犯错的人,面对这个世界时,我们不一定比她无辜。
  王夫人在抄检大观园时所做的一切,鲁莽、主观、偏执、情绪化;但是,她不是先知,她的所言所行不可能超出那个时代。她未能於逐出晴雯後提供恰当的医疗和资源而断送了一条小命,确实做的太绝;但我们能倒果为因的"出门可能发生车祸,所以就不出门吗?"方法诚然有误,也令人感到遗憾;但她心中所想的并未超出一个"母亲"的范围。当我们只拥有她的知识与常识,只存在於她身处的环境中,和她有著相同的价值取向,最重要的是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我们真能开明、冷静且理智的做出不同的诀择吗?父母亲常会将个人好恶强加在子女身上,以个人主观认定为子女做出决定;从古到今例子多的不胜枚举,王夫人只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个名为''母亲''的女人。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