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和贾芸的问题-更正启事
作者:徐霞客 标签:小红 | 阅读次数:1233 |
![]() ![]() ![]() |
| ![]() ![]() ![]() |
为了回答飞云的问题,这几天把甲戌本和庚辰本的二十六、二十七回,仔细对了一遍,发现我原来的想法是错的。小红的部分虽然在庚辰秋定本以後改过,但是她和贾芸的恋情确实是甲戌本就有的,而且脂砚肯定读过。引起讨论的这条批,「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却证,作者又不得可也,己卯冬夜」确实很有问题。
我原先猜测小红的故事後来改过,加入和贾芸的恋情,是因为以前读过几位红学家的文章,指出25-28这几回抄成很晚。他们的理由是: 1. 不论是甲戌本或庚辰本,都抄入了壬午年,甚至丁亥年的批语。 2. 甲戌本25-28这四回的格式在标题诗和回後批这两点和另外十二回不一致。 3. 甲戌本25-28这四回的回後批之中有庚辰本的眉批。 4. 根据己卯、庚辰本的回目页,第31-40回确定在己卯年编成,41-80回确定在庚辰年编成,但是1-30回没有标明,可见在庚辰年以後重编过,所以不能说是己卯冬月或庚辰秋月的定本。 可是现在我发现,这些线索虽然说明,甲戌本底本各回的写成年代并不一致,不过小红和贾芸的恋情还是甲戌年就有的。现在把我想法改变的原因向各位报告。 小红和贾芸的故事在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三回,甲戌本没有二十四回,只能就二十六、二十七回来比对。 甲戌本和庚辰本的二十六回,正文几乎没有异文。批语除了有很多条相同的双行小字批,和相同的侧批以外,有十四条甲戌本的侧批,在庚辰本抄作双行小字批,例如,红玉跟佳蕙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甲戌本的侧批「此时写出此言语,令人堕泪」,在庚辰本抄作双行小字批。反过来,庚辰本的侧批,在甲戌本抄作双行小字批情形,完全没有。这说明了甲戌本二十六回的底本确实是早本,不是後来改过重抄的。庚辰本二十六回就是照著甲戌本二十六回抄的。 二十六回还有一个早期稿本的证据。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指出,佳蕙和小红的对话里说到「可恨晴雯、绮霰这几个,仗著老子娘的脸,众人倒捧著他去,你说可气不可气。」,可见二十六回写成的时候,晴雯不是孤儿,而是家生子,小红也还不是林之孝的女儿。 但是,有六条庚辰的眉批,在甲戌本抄在回後。例如「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这一条。这说明了,甲戌本二十六回虽然写成的早,但是过录的年代在庚辰之後,才会把庚辰本底本上的眉批,抄在回後。 二十七回的情形和二十六回大不相同。虽然有十几条相同的侧批,但是甲戌本的侧批,在庚辰本抄作双行小字批,或者相反的情形,完全都没有。事实上,甲戌本和庚辰本的二十七回都没有双行小字批,这是写成年代较晚的现象。有三条庚辰本眉批和一条庚辰本的回前批,在甲戌本抄作回後批。这说明甲戌本二十七回过录的年代在庚辰本之後。根据二十七回没有双行批的情形,还有前面说过的四点线索看来,很可能在庚辰定本之後,又改过二十七回。改二十七回的时候,连带把小红改成林之孝的女儿。甲戌本在丁亥年以後过录的时候,二十七回的部分当然照新改的稿子抄录。 二十六回既然是甲戌本原有的,脂砚斋当然早就知道小红和贾芸的恋情。有两条甲戌本的双行小字批为证。 二十六回峰腰桥传情一段有这两条批: 「妙!不说红玉不走,亦不说走,只说刚走到三字,可知红玉有私心矣。若说出必定不走必定走,则文字死板,且亦棱角过露,非写女儿之笔也。」 「看官至此,须掩卷细想上三十回中篇篇句句点红字处,可与此处情,如何?」 所以脂砚斋早就清楚书中有关小红和贾芸的恋情,而且看不出来有反对的意思。回头来看庚辰本这两条己卯年冬天的眉批,实在没办法解释。 「奸邪婢岂是怡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却证。作者又不得可也。己卯冬夜」 「红玉一腔委屈怨愤,系身在怡红不能遂志,看官勿错认为芸儿害相思也。己卯冬」 看来横塘和飞云的质疑是对的,这两条批如果是脂砚的确实说不通。我先前所说的,脂砚本来不知道小红和贾芸的恋情,所以为小红说好话,後来发现小红真的喜欢贾芸,就改变态度了。这个说法现在不能成立。 也许这两条真的是畸笏的批。把这些批语抄入书中的时候,因为这几回前後,有好几条脂砚在己卯冬夜的批,所以误将这两条也加上己卯冬夜的日期。或者畸笏在己卯年已经开始批书。 到了丁亥夏,畸笏读到八十回後狱神庙的稿子,发现自己原先的批语太苛,所以才在加上「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解释自己从前为什麽那样批。 好像这样解释比较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