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看春节戏曲晚会引发的担忧 尚冠雄

看春节戏曲晚会引发的担忧 尚冠雄

作者 标签京剧 阅读次数:85
春节期间看了五台电视戏曲晚会,既然是戏曲,自然少不了京剧,对其他剧种不敢妄评,只说其中京剧的这一部分吧。
作为一个京剧爱好者,看完了五台晚会之后的感觉是一声长叹,唉,京剧这是怎么啦!
诚然,这些年京剧的确是不景气,最大的忧患是观众不足,但细分析起来,这个不足原因却很多。一是目前娱乐方式多样,尤其是电视的普及,拉走了一大批喜欢坐在家里欣赏文艺节目的观众。二是如一位学者前些年指出,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人们心情不免浮躁,静下心来欣赏高雅艺术,因此观众稀少并不只京剧一家然,其他高雅艺术的情况也差不了许多。三是一大批的京剧老观众多已属退休之年,无力承担当前高昂的票价,京剧颇有忘了老朋友之嫌,而对那些无论多高票价都不在乎的人来说,京剧即便再变换花样也不可能把他们吸引到剧场里来。其实,话说回来,按我国人口基数之大,观众数量应该不会成为太大问题。仅以城市人口而论,如果每1000人中有1人对京剧或爱看,或可以看,或偶尔看,或为猎奇而看,每年的观众群也会有数十万人。以我们泱泱文明古国,这个比例当不会嫌高,假如后三种人每年看一场,前一种人每年看3场,则可有百万人次之众。但另一个相关问题是当前的京剧还不够好看,还吸引不来这些观众。京剧剧目无非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一类是新编的。传统的剧目浩如烟海,目前常演出的大概不足百分之一。二、难免令人久而生厌。前辈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剧目,如此优美的唱腔,如此精彩的绝活,似乎到这一代便绝了种。原因何在?领导没安排?没时间排练?演员没学过?工夫不够不敢演?这只有业内人士明白,非局外人可以道及。新遍剧目累积起来也不少,但成功的不多,何以如此?原因自然也很多。但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一部分作家、导演、演出经纪人或策划人等往往想用话剧、歌剧、歌舞剧等外来形式来改换(而不是改造)京剧,结果新观众没吸引到,老观众也流失了。京剧要发展,当然不应固步自封,更不应抱残守缺。事实上,几十年来京剧一直被改造着,只不过像齐如山、田汉、焦菊隐、翁偶虹、阿甲等大手笔太少,以致改造好的东西不多而已。京剧发展中再一个重要因素是演员,对此我还是相当乐观的。经过近十几年来领导的提倡、扶植,众多老艺术家的精心培养,以及很多青少年有志之士甘守清贫,甘于寂寞、刻苦学习、争取实践的精神,确实已造就出了一批京剧人才。目前55岁以下的这批京剧演员如能有很好的组织、协调和指导,颇能演出几场可以和50年代京剧第二兴盛期相媲美的好戏来。当前他们遇到的更多问题似乎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缺少好剧目,缺少更多的演出机会(实践不够演技便难达炉火纯青),缺少足够的观众(因而缺少十分可贵的台上、台下交流)等等。
一年一度的春节戏曲晚会不仅是广大戏迷大过戏瘾的日子,而且也是演员展示自己一年来成长的好机会,很像以往过大年前的封箱戏,大部分是精品,也包括一 些反串戏之类的轻松节目,后者其实也是展示演员多方面才华的方式。我看过的这五场晚会虽不能说是全部失望,但却折射出一个颇具共性的苗头,即在以话剧等形式改换京剧已被证明不成功之后,仍有人想用歌曲或流行歌曲来掺入京剧(目前还谈不上改换),一些第一流的演员在号称“戏曲”的晚会上很少演唱真正的京剧,却被安排一遍一遍的唱京歌,那么多优秀的京剧演员没被安排在晚会上露面,却约一些流行歌手捉刀代笔,并且大唱“京剧不如流行歌曲清新,不如交响乐博大”之类的歌,令人听了不知所云。其实一年之中各式各样的晚会多得不可胜数,几乎都是流行音乐的天下,流行歌手们大展歌喉的机会真是太多太多了,何必非要在本已很寒酸的戏曲晚会上再劳大驾呢?京剧演员平时演出的机会本来就少,京津沪之外的广大戏迷更是难睹他们的风采,何不让他们在这难得的晚会上有机会唱一出他们的拿手好戏,而非叫他们唱一些词不合谱,曲不悦耳的京歌呢?这不是有些太欠公平吗!再说,如果这仅仅是个别的、偶然的安排也就罢了,但今年却有点普遍性,这种“新走向”就不能不令人心惊了,如果以话剧来改换京剧只是品种不符,于品位方面尚无大碍,如今把流行歌曲参合进来,可就不仅是品种的差别了。杞人忧天实不为过也。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