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红楼梦》新抄本发现始末(图)
作者:红米 标签:新抄本 | 阅读次数:584 |
![]() ![]() ![]() |
| ![]() ![]() ![]()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新抄本 ![]() ![]() 戚海燕摄 记者 戚海燕 王鸿良 京报网讯 上周,一个轰动红学界的消息从北师大传出:女博士生曹立波在该校图书馆意外发现了珍藏44年之久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新抄本! 新抄本怎样被发现的?有什么新内容?为什么珍藏44年后才被发现?带着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几天来进行了深入采访─── 新世纪的钟声仍余音袅袅,一个轰动红学界的消息从北师大传出:师从红学家张俊教授的女博士生曹立波,在该校图书馆意外发现了珍藏44年之久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新抄本! 2月27日,北师大就新发现的《红楼梦》抄本召开专家座谈会。我国著名红学家启功,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副会长刘世德、蔡义江、胡文彬,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张庆善等20多位专家“会诊”后一致认为,由于此前已知传世的脂评本仅11种,该抄本很可能是第12种,因而在红学史上是很重要的,对红学研究有重要价值。有人甚至认为,此抄本的发现是“21世纪红学研究的开门红。” 紧接着,本地与外埠近十家大出版社闻风与北师大古籍部联系,争相要出《红楼梦》新抄本的影印本。 那么,《红楼梦》新抄本是怎样被发现的?凭什么估认北师大新抄本的价值?大量的异文存在于哪些章回?为什么该抄本在北师大珍藏44年后才被发现?带着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几天来进行了深入采访。 博士生曹立波细说 阴错阳差发现新抄本 “2000年12月13日下午,张俊教授照例给我们上课,让我们99级的4名同学汇报一下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准备情况。我的选题是《红楼梦》东阁本研究。课题涉及版本和评点两部分内容,张老师让我去北师大图书馆看看《绣像红楼梦全传》本。” “12月14日上午,我到北师大图书馆善本室查资料。我在索书条上写了三本书:程乙本、《绣像红楼梦全传》以及王希廉评本《增评补图石头记》。图书管理员张荣海老师去书库提书时,发现那本《增评补图石头记》没在架上。此书16册,两函,书号是857.4/141-527-02。张老师觉得我可能写错了,就给我拿了同样是16册、两函,书号是857.4/141-012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看到这个手抄本,我深感意外。详看此书,发现这是个80回的抄本,书的正文抄写得工整而潇洒。还有大量批语,批语墨迹分红、黑两种颜色,红字深浅不一,有眉批和侧批等形式,眉批中有‘丁亥夏,畸笏叟’的字样,书中还有‘四阅评过’的标记。再加上评语的密度,我估计这个抄本与庚辰本相仿。我带着惊喜和疑虑,把书号记下来,准备忙完论文开题报告后,再去请教导师。” “今年1月13日上午,我去杜春耕先生那里借有关《红楼梦》的书籍。杜先生案头正好放着庚辰本的影印本,我便谈起北师大的抄本。杜先生认为这个版本很重要,便与我一起,当即给张俊、吕启祥、蔡义江、胡文彬、张庆善等红学家打电话,询问是否知道这一旧抄本。专家们对此都十分重视。这时,红楼梦研究者邓遂夫先生来杜先生家送书,也知道了这个消息。香港的红学家梅节先生当晚从电话中得知此事,也非常关注。” “1月19日,张俊、杜春耕、吕启祥三位先生经过商议,决定让我把我写的短文《北师大有部带大量脂评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旧抄本》寄给香港的梅节先生和在京的几位红学家。由于当时已放寒假,所以决定开学后仔细研读此本,再请红学家一起鉴定。” 博导张俊简述 北大本与师大本异文 “2月8日,图书馆刚上班,馆长姜璐、古籍部主任杨健、中文系于天池老师 (原图书馆馆长)、我和曹立波开会商议了研究计划。我们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调查师大本的来源,购入、借阅的情况,师大本与北大庚辰本的关系;考查师大本的概貌;选择一些回目,与北大本进行对勘,看看有哪些异同;对有关庚辰本有争议的地方进行了重点考察。” “目前,从正文来看,北大本增删、改动、标注应改动的地方,师大本大多都做了改正;北大本没有任何改动的地方,师大本也做了一些改动。有的有版本依据,有的现在还找不到版本依据,这是师大本独有的现象。” “比如,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师大本和北大本相比约有68处异文。其中和甲戌本、己卯本、戚序本相同的大约有49处,和甲辰本、程甲本相同的有3处,师大本特有的有16处。”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北大本有一面空了五行,而师大本有155个字。” “第七十一回《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鸳鸯女无意遇鸳鸯》中,师大本和北大本的异文约有79处,师大本与戚序本约有54处相同,师大本特有的约有23处。” “就脱文而言,有的是师大本和北大本共同的,有的是师大本脱了而北大本没脱,有的则是北大本脱了而师大本没脱。比较而言,师大本的脱文比北大本少。” “从批语看,师大本和北大本相比,情况比较复杂。如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回目开始的右下角,师大本有‘以下小字删去’几个字,而北大本1955年的影印本也有这几个字,1974年影印本再次影印时没了这几个字。七十一回以后,北大本和师大本相异之处更多。如第七十三回共有25条批语,而两者相异的约有10条之多。” “目前,我们也只是看了十几天书,下一步,将继续做一些对勘工作,把材料进一步梳理,查清版本来源。” 因为尚处在研究阶段,有关人士表示暂时不方便透露新抄本异文部分更详细的内容。 专家初步评估 新抄本的年代和传承 新抄本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抄本的年代、传承关系决定的。那么,北师大的新抄本,到底是什么年代抄写的,所依据的底本又是什么?这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由于许多专家都只是在鉴定会上才见到这个抄本,因此发表意见都比较慎重。从初步的印象看,有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从纸张和墨色的情况来判断。新抄本使用的是白绵纸,这与清乾隆年间通常使用的竹纸不同,因此许多专家认为它不像是乾隆年间的抄本。但从陈旧程度看,许多专家倾向于认为它不像是建国后或民国时期的抄本,而很可能是清代中期或后期的抄本。 再从抄本的内文看,也有一些信息对判断年代有很大帮助。在封建时代,对本朝皇帝的名号都讲究避讳。新抄本中对“玄”字的避讳是很明显的,这是避康熙皇帝“玄烨”的讳。而道光皇帝的名字叫“??宁”,但这个新抄本中不避“宁”字讳。“宁国府”在《红楼梦》中是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新抄本中大量不避讳的“宁”字的出现,让一些专家据此判断它应该是道光以前的抄本。 关于新抄本的传承关系,专家们也提出了许多意见。由于这个抄本中也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样等特征,专家们一致认为,新抄本可以肯定与北大庚辰本属于同一系统。但是新抄本与庚辰本到底是父子关系还是姊妹关系,则需要进一步考证。有人认为,从新抄本与庚辰本异文很多,有时一段里有155个字异文的情况来看,这个抄本不像是从庚辰本那里抄录过来的,而可能有另外更复杂的传承关系。 确定抄本的年代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专家们认为,应该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而不必急于下结论。 古籍部主任杨健解释 为何珍藏44年才发现 “新版本是北师大图书馆1957年从琉璃厂书店购入的,时价人民币240元。从1957年6月26日红学家范宁第一个签名借阅,到2000年12月14日曹立波看到此抄本,44年来在借书卡上签名借阅的共有5个人。除这5个人之外,看过此书的人还有外地的学者,也有国外的访问学者,但不会太多。因为当时用绵纸抄成的抄本现在还保存完好,不像是很多人翻过的样子。” “因为此抄本四十回回目后都有‘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的字样,估计先看到的人以为和北大庚辰本是一个系统的版本,没有在意;而后看到的人则先入为主,以为就是北大庚辰本,没有深究。” “再说,师大图书馆有古籍3万余种近37万册,很难靠图书馆工作人员一一发现它们潜藏的价值。这么大一个古籍宝库,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新的有价值的东西。” 采访结束时,张俊教授一再嘱托:“对师大发现的《红楼梦》新抄本,希望新闻报道上实事求是,不要炒作。毕竟研究才刚刚开始,结论性的话要等深入研究后再说。” ■特别资料 《红楼梦》的11种手抄本 一、“甲戌本”由抄本上的一句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而得名。甲戌即乾隆十九年,这在现存《红楼梦》手抄本中,是底本年代最早的。而这时已经是脂砚斋第二次抄阅评论《红楼梦》了。此本仅存16回,特点是有大量脂批,正文前有5条凡例,加上底本年代最早,在红学研究中有重要地位。此本于同治年间被收藏家刘宽夫和他儿子刘铨福收藏。1927年被胡适购得,现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二、“己卯本”因抄本上“己卯冬月定本”一语而得名。己卯年是乾隆二十四年,此时已是脂砚斋第四次阅评。此本存41回加上两个半回。曾被清代藏书家董康收藏。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三、“庚辰本”因抄本上有“庚辰秋月定本”而得名。庚辰即乾隆二十五年。此本共存78回,是前80回本里比较完整的,而且保留了大量脂批,底本是目前发现曹雪芹在世时最晚的底本,因此有很重要的意义。此本为清代藏书家徐星署收藏,被其后人于1933年卖给燕京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 以上三个版本,底本都是曹雪芹在世时存在的,因此是红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版本。 四、“戚序本”存40回,上有戚蓼生作的序,此人于乾隆五十四年去世。曾于民国初年影印。 五、“戚宁本”宁指南京,现存南京图书馆,是根据戚序本抄录的。 六、“戚张本”上面盖有安徽张开模的印章,也是根据戚序本抄录的。 七、“甲辰本”1953年在山西发现,上面有梦觉主人的序,序作于甲辰年即乾隆四十九年。文字最接近程甲本。 八、“王府本”1961年在琉璃厂中国书店发现,存80回,因从蒙古王爷后人那里流落出来而得名,年代难以确定。由国家图书馆收藏。 九、“梦稿本”1959年于北京文苑斋书店发现,此本为120回本,勾改痕迹很多,且上有“兰墅阅过”字样,而兰墅就是高鹗的名号。人们因此怀疑其即为程甲本、程乙本的底本。由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收藏。 十、“舒序本”现存40回,上有舒元炜于乾隆五十四年作的序。因盖有“元炜、董园”印章而珍贵。此本为吴晓铃收藏。 十一、“列藏本”指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收藏的本子,80回本。此本于清道光十二年流传到俄国,1964年整理编目时发现。 除了以上11种版本外,还有“郑藏本”和“靖藏本”。“郑藏本”因郑振铎收藏而得名,此本只有23、24两回,现藏于国家图书馆。“靖藏本”由南京靖云鲲家藏,1957年出现在南京,后迷失,但学界对此本是否真实有争议。(胡文彬提供,王鸿良整理) (责任编辑:李亚敏) ![]() ▲张俊(中)、杨健(左)、 曹立波(右)正在研究异文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