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抄本管窥:它与北大本是姊妹本吗?
作者:红米 标签:师大本 新抄本 | 阅读次数:650 |
![]() ![]() ![]() |
| ![]() ![]() ![]() |
抵赖:首先本人学识浅陋,而且对新抄本的了解仅限于报纸报道和悼红轩几位朋友的介绍,因此下面的讨论是真正的管窥蠡测,仅供讨论,欢迎批评指正。
据新华社报道,参加“北师大图书馆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专家座谈会”的红学家们,根据新抄本与北大庚辰本“在款式、回目、正文、批语上大体一致”,“推测可能是母本相同的‘姊妹本’”,而不是“父子本”。对此本研究了十几天的张俊教授则比较谨慎,他认为师大本“可能与北大庚辰本是父子或姊妹关系”(北京日报)。 所谓“姊妹本”,意指两本根据同一底本抄录;“父子本”则指两本中的一个是根据另一个抄录的。 据介绍,新抄本第六十六回有一条批语:“以下小字删去”。在北大庚辰本中也有一条类似内容的批语,作“以后小字删去”,但不是抄在第六十六回正文一起,而是在该回之前的一个夹条(注1)。 夹条在手抄本中常见,根据其内容可分两类。一是补录抄漏的正文或者批语,另一种是给抄手的指示。上述北大庚辰本第六十六回前的夹条显然属于后一类。 显而易见的是,只有当一个本子被用作底本抄录新本时,才需要这种指示类的夹条。因此,北大庚辰本第六十六回前的夹条应该不是在该本抄录时夹入的,而是在其抄成之后并据以再抄时才写就夹入的。同时,也可知北大庚辰本的父本中应该并无此夹条,或类似内容的批语。因此,如果新发现的师大本真是与北大庚辰本有共同父本的“姊妹本”,就不应该有“以下小字删去”这条批语。所以,我认为这两个本子是“姊妹本”的可能性不大(注2)。 反过来,抄手在据北大庚辰本抄录时,因其文化水平较低,又没有自主性,倒是有一定可能会将该本第六十六回前的夹条当作批语抄入新本子的正文。由于这两个本子的款式、回目、正文、批语非常相似,而如前述又不大可能是“姊妹本”,则它们属于“父子本”关系的可能性较大。 注1:据陈庆浩引述冯其庸先生语。此夹条在55年影印本和74年影印线装本中误与正文印在一起,在74年影印平装本中则失去。 注2:尚有一点可能性,就是新抄本上原无这条批语,是后来从北大庚辰本过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