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从“扑蝶”一节看宝钗的可爱

从“扑蝶”一节看宝钗的可爱

作者重阳 标签宝钗扑蝶 阅读次数:507

首先声明,本文关注的不是“金蝉脱壳”之计。不过由于大家对此处都
很感兴趣,我也忍不住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坚决反对认为此处宝钗是有意陷害。宝钗要有意陷害黛玉,机会多得是,
凭宝钗的手段,完全可以做得更具杀伤力。比如黛玉读黄书,宝钗纵然
不能自己当众揭发(否则就成了污点证人),也可以指使什么人散布点流
言非语,这样黛玉真没脸见人了。同Ñù,坚决反对另一种无视事实的看
法,认为宝钗实在是万不得以,谁要她刚好要去找黛玉,黛玉吃了点小
暗亏就自认倒霉罢。:(。 虽然情急之下来不及细想,但宝钗的第一反
应是往别人身上推,她清楚这样做可能带来的伤害,她完全可以装作没
听见,对黛玉多次赤裸裸的攻击她都能装没听见,为何这次就要拉人垫背?
情急之下的反应最能表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我觉得这件事反应了宝
钗庸俗的一面,是宝钗一生的一个污点。曹公笔下无完人,宝钗当然不例外!

扯远了,言归正传。我关注的是宝钗偷听小红和坠儿谈话一段。

先是“宝钗在亭外听见说话, 便煞住脚往里细听”(古人好像没有尊重
他人隐私的概念:)),接着是两人的对话:“‘你瞧瞧这手帕子,果然
是你丢的那块,你就拿着,要不是,就还芸二爷去。’又有一人说话:‘
可不是我那块!拿来给我罢。’又听道:‘你拿什么谢我呢?难道白寻
了来不成。’又答道:‘我既许了谢你,自然不哄你。’又听说道:‘
我寻了来给你,自然谢我,但只是拣的人,你就不拿什么谢他?’又回
道:‘你别胡说。他是个爷们家,拣了我的东西,自然该还的。我拿什
么谢他呢?’又听说道:‘你不谢他,我怎么回他呢?况且他再三再四
的和我说了,若没谢的,不许我给你呢。’半晌,又听答道(下略)”

请注意,宝钗已经听了不少时间了,也大致弄清楚了两人在干些“奸淫
狗盗”的事,况且中间还停了“半晌”。按道理,宝钗应该是大怒,即
使不当众捉奸,也该拂袖而去,免得污了耳朵啊。我的老天,宝钗在干
什么,偷听“黄色故事”听出神了!!!若不是小红有警惕,宝钗不知
要听到什么时候!可见,宝钗“潜意识”里对此等“奸淫狗盗”之事还
是颇感兴趣的,并不是像她教训黛玉所说的那样。

说到这里,就免不了说到“虚伪”的问题。我认为这不是虚伪,相反,
这正是宝钗可爱之处!虚伪乃是说言与所想不一。宝钗在理智上绝对
对此等事情畏若蛇蝎,但潜意识就是另一回事了。

宝钗虽然时时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弄得自己冷冰冰的,但少女天性
(热毒?)仍然在不时冲破理智的防线。这方面的例子不少。象“扑蝶”,
“梦兆绛云轩”都是。还有“兰言解疑癖”一回,作为相信“女子无
才便是德”的她,一点也不“装愚守拙”,在同伴面前大大得展现了
一把自己的博学,还讽刺宝玉“不中用”,颇有些洋洋得意。我觉得
此时的宝钗特别可爱!

能做到绝对遵守封建道德,“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不是圣人就是机
器!而宝钗即不是圣人也不是机器,她只是比一般人做的好些罢了。
以封建道德的标准看宝钗,宝钗也决非“完人”,这也正是宝钗可爱
之一。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