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也说李纨

也说李纨

作者春风又绿 标签李纨 阅读次数:179
在李纨的时代,一个女人的价值只能通过他最亲近的夫与子表现出来。这一点是那个时代的女性不可避免的悲剧。李纨自然也不能例外。
李纨嫁入贾府,做的是长孙媳,她的夫贾珠又极肯读书上进,是个可以依靠的人,李纨一生事业的开端本来是很光明的。
不幸,贾珠死了,李纨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丈夫,还失去了自己和儿子的光明前景。“寡妇门前是非多”,李纨不再有管家施展才干的机会,寡妇的身份无情的切断了她与权力的联系。
好在她还有一个儿子,教子是她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另一条路,可是父亲的死使幼小的贾兰的世袭的前程也不再牢靠了。贾珠的死使他余下的母子俩陷入了“事业”的困境。贾兰太小,而他的竞争对手太强,是合府的凤凰哥儿贾宝玉。古代的继承本就是不太考虑代位继承的,而贾宝玉的后台太硬,在家,有老太太的万千宠爱,俗话说: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现在贾母心里,大孙子就是眼前的宝玉,更何况,贾母也说过,宝玉最象他爷爷--------贾母的丈夫。在宫里,有元妃--------那是把他带大的人呀,长姐如母。贾兰拿什么和他争?李纨的娘家情况,书中未曾明写,可她的两个小妹妹来京,曹公不会是盲写一笔吧?是不是说明了李纨的娘家已经败落?
李纨是没有外援的,她想要儿子获得原来属于他的东西,只能艰难救己。贾兰的政策是团结弱小民族。贾府中人见人厌的贾环,似乎只有贾兰和他交好。贾府的旁枝别派,如贾菌,也只有贾兰看到他们。李纨母子的政策是惠而不费,处于一个冷酷大家族中的不得志者,得到几句暖心的话儿,得到正经主子的青睐,是可以死心塌地的为他们卖命的。贾环贾菌等人把宝押上贾兰这个冷门,赢则可以获得梦寐以求的权势金钱,输了,他们本就一无所有。
李纨在钱上的追求,绣鞍兄的贴子说的很清楚了,不赘述。
曹公在细节处都肯大费功夫,贾兰出现的次数很少,可他追逐小鹿的场面我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追的偏偏是鹿,忍不住让人浮想联翩:逐鹿?鹿死谁手?
还有个细节,也让我一直怀疑颇有深意:
“ 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17回)”

这是曹公描写的李纨的住处,仔细读来,好似在暗示我们,
“ 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李纨母子近乎孤军奋战。
“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本来属于贾兰的东西他要拿回去,也是理所应当。
“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李纨母子的奋斗在贾府的人眼里反而是“强”(勉强)。
如果到这里结束描写,似乎李纨母子是失败了,可紧接着,还有一联: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好运气降临到母子俩身上,贾府出事,重臣纷纷落马,机会终于降临到贾兰身上。
从李纨的判词看,贾兰是成功了,得以承袭官位,可旋以短命死去,把一个破碎的梦留给李纨。
人生三大不幸,幼年丧父,青年丧偶,老年丧子,李纨居其二。两次大不幸,毁了李纨的一生事业,李纨只留下了“虚名儿与后人敬仰。”这恐怕也是曹公为她命名为“wan ”——“完”的原因吧?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