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假如曹雪芹只留下70回,将会怎样?

假如曹雪芹只留下70回,将会怎样?

作者迷失叹叹 标签曹雪芹 小红 阅读次数:123
假如曹雪芹只留下70回,世界将会怎样?

  也许不少人认为我的假设是吃饱了撑的,也许是,但我更想以此来看看是否有什么意义.这个意义并不在于究竟是70回还是69回.而是感慨我们究竟可了解到红楼梦的哪个层次.
  首先,曹先生好象知道他的大作不会完全流传似的,所以大量采用伏笔,甚至不惜于单写一个第五回来黑暗示后几十回主要人物的结局.并在大量的诗词歌斌中,人物语言和情节中使用伏笔,连回目名都伏什么白首双星,我想现在对此大家每个人都了如指掌,这更乐坏了红学家们,于是纷纷研究并对后三十回人物结局提出构想.但这些研究成果仅仅只是过于简单化了,放在一起想组成一组完整的故事那太不容易了.程高的后四十回算是一种研究成果,可欺世盗名这么多年,现在大都遭红学界白眼.在前些年拍电视剧时,红学家们也纷提出后面的设想.就拿黛玉早亡来说,都知道是早亡,如何个早亡法呢?这可难坏了红学家们.据说在早前的剧本中设计了赵姨娘环儿等人为争夺继承权跳出来疯狂破坏宝黛关系,中伤其生活问题,于是王夫人下令宝玉搬出大观园,两人不得见面,使黛玉悲愤而死.后有人提出这段戏是否太过了,无论如何不至于小提大作到如此.于是几经商量,只好折衷,让宝玉出差,宝黛分离,黛玉担心而终.大大淡化了悲剧效果,有人认为连程高本都不如,戏说什么: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安邦定国.看来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这个问题还涉及到在黛玉去世时老太太时否安在,老太太去世时家是否被抄,家被抄前元春是否过世等等,不同的排列组合可出现太多的结果,更何况这其间是否还有其他想不到的故事发生,会出现更多的细节,于是我们只好只能看到红学家们借题发挥的甚至胡思乱想的构思,以至于有人甚至经研究提出了走火入魔的结果,如柳湘莲发动农民起义等情节.虽然己经很难为他们了,但我感到真正的结果,或靠近正确的可能实在太小了.
  这里我想以红学家们的思路做一个研究对比,可能会很有趣儿.到现在还在不少人认为可能曹雪芹可能根本不有完成红楼梦全本.我想幸好在前80回中有两个人物的命运与判词相比兑了现,虽然可卿处删了四五页但仔细研究还是与判词所说得很附合的.所以只有剩下的一个晴雯了.她的故事发展自然流畅,一点不给人不舒服的感觉.而且与判词相对会发现还算是非常附合的,既是个人悲剧也附合小说大悲剧的需要,这也是唯一的一个完整的,与判词相呼应的一个了.所以我个人大胆认为曹公不但完成以后几十回的情节,而且故事发展人物的结局会与以前的伏笔附合得很好,就象晴雯一样,至少不会差太多.也许不少人认为我太费话了,我想说的是如果红楼梦只传下曹公70回,那现在的红学家们对晴雯的结果研究会怎么样呢?我想在此以现代红学家研究的方法设想一下.
  首先,从第五回红学家们可很简单地分析出:晴雯风流灵巧,导至遭人诽谤而死.这太容易了,可究竟是什么人因为什么事如何诽谤晴雯而又如何至死的呢?
  于是红学家甲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大的嫌疑犯是袭人,长得不如晴雯漂亮了,手不如人家巧,自然宝玉越来越喜欢晴雯而渐渐冷落袭人,导至其背后下拌儿,暗地里向王夫人打小报告,说其二人关系不正常,晴雯如何教宝玉胡闹,导致王夫人大怒,使其被打死的悲剧.合理.
  红学家乙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我觉得小红的可能性也很大,前面有晴雯大骂其的情节,极有可能是伏笔,试想小红是林之孝家的的女儿,背后下黑手即有可能又有手段,只需林之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些什么,晴雯定遭不测.也合理.
  红学家丙又提出了新观点:难道贾珍贾琏等人的可能性就不大吗?这些人专门在女人身上下功夫,晴雯天生漂亮,定会使用他们起色心,得不到只好暗地诽谤,造谣坏其名声,最后遭王夫人等不信任而死.也还有合理的一面.
  红学家丁又提出了新的看法:所谓风流灵巧招人怨,此定有情节与之相对应,可能后来大贾府有类似于做活手艺比赛之类的活动,晴雯当然是一马当先,当人不让,此所谓的心比天高,但遭大家忌妒而造谣,使用名声大损生气而逝.也不无道理.
  最后又有红学家又提出了看法:我认为并不象以上几位说得那么简单,首先,晴雯以前是老太太屋里的,老太太自然喜欢才将其给了宝玉,老太太在一天我想没有敢轻意动晴雯一下,只老太太归了西才有可能,而老太太去世可能会发生很多大事,包括黛玉之死,因此晴雯之死可能与黛玉之死有一定关系,说不定为黛玉背了黑锅也不一定呢!
  看来我们真是有幸看到了前80回,知道出现了抄检大观园并出现了王善保家的,否则晴雯之死我们永远也不会从红学家那里的研究中得到较准确的答案.同时也感慨看来其他诸钗之命运看来我们有可能永远也不可能了解其结果了.叹叹!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