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碧海青天夜夜心——人间妙玉

碧海青天夜夜心——人间妙玉

作者孤鸿雪影 标签妙玉 阅读次数:46
 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一首李商隐的七绝《嫦娥》借偷食仙丹,
终生幽居广寒宫的月中仙子嫦娥,吟咏了玉阳山上曾和自己
相恋,但迫于道规又不能长相斯守的女道士宋华阳。而作为
红楼爱好者读了这首诗,是否也会想起一位身入空门但又尘
缘未了的红粉佳人呢?她就是妙玉。
  妙玉作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虽并非贾王史薛四家族之女,
祖上亦是王侯世家。只因自幼多病多灾,不得不入空门,成
为一名带发修行的女尼,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人物。而
既然出家并非她的本心,也就为后来与宝玉的感情纠葛埋下
了伏笔。在他二人的感情中,似乎妙玉是主动者。比如四十
一回,众人带刘姥姥游大观园,进入栊翠庵中。妙玉对贾母
等不甚招待,而邀宝钗、黛玉、宝玉去她的房间品茶。并把
两件极珍稀的茶器给了钗、黛二人,而自己常用的绿玉斗给
了宝玉。此一情节乍看来并不希奇,可仔细想来却大有文章。
妙玉那里的名贵茶具恐不止两件,却偏让宝玉用她自己的,
这对于普通的闺阁女子来说尚以不检论之,何况是一位清修
女尼呢?更兼妙玉素有洁癖,刘姥姥用过一次的茶具她便不
肯再要,送水来的小厮们连院子也不得进。由此便略可看出
妙玉对宝玉之与众不同。另一件事是宝玉过生日,本与方外
之人无干,但妙玉还是送来一张纸笺,上书“槛外人妙玉遥
叩芳辰。”宝玉得之如获致宝,不知如何回复,去问了岫烟
自称“槛内人”方作了回书。这一节可以说是二人之神交。
  妙玉和宝玉最耐人寻味的一次相会莫过于五十回中的“
访妙玉乞红梅”一事了。事件之初是宝玉在芦雪亭联诗中又
落第,李纨便罚他去栊翠庵折红梅。其时李纨本有些不放心,
想让小厮们陪他同往,黛玉却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
李纨亦点头称是。如此看来,妙玉对宝玉有情在众人眼中也
已不是什么秘密了。过不多时宝玉擎了一枝梅花回来,并作
了《访妙玉乞红梅》一诗后,贾母来到,邀众人往惜春处去
看大观园图。可这段时间,宝玉却不见了,他去了哪里呢?
下文交代说他竟又找妙玉为每人求得了一枝红梅。是什么让
素来孤高的妙玉变得如此通晓人情,若是没有脂批那一句“
红梅折罢暗消魂”大家不免真要奇怪了。但即便如此,这句
欲说还休的批语仍引来了后人的众说纷云。有人认为消魂指
二人观望冬雪红梅互有所感;有人说宝玉此时温情软语引得
妙玉高兴;也有人说此处点明二人已有巫山之会,云雨之约
了。此处关系重大,我亦不好妄加评论,还请大家各自斟酌
品评其中之韵味。
  关于妙玉的性格,书中给我的印象是更特性化的黛玉。
黛玉本爱洁,而妙玉的洁癖有甚于她;黛玉本性孤高,目下
无尘,妙玉亦发如此,以至“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众姐妹中唯黛玉从不劝宝玉读八股,妙玉本方外之人,更无
从劝起;就连诗才她亦不在黛玉之下。难怪嘴上尖刻,素来
不输于人的黛玉独对她礼敬有嘉了。如栊翠庵品茶之时,她
被妙玉一顿奚落,却一句话也没有回,这在书中大概是绝无
仅有的一次了。妙玉本是“云空未必空”之人,又和黛玉有
许多相似之处,所以从性格和现实两方面来看,她与宝玉产
生感情也是一种必然吧。
  妙玉的结局,因为她不曾作过暗示自己命运的谜语或诗
词,便只能从第五回的判词和《世难容》之曲中推断。首先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贾府破败后她必然流离失所是确定无
疑了。《世难容》中有“到头来,仍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
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脂批中又有“红颜不得不屈从于
枯骨”,以及妙玉要流落到瓜州古渡之说。如此看来,一种
可能是她最终沦为风尘女子,另一种可能则是她被一个行将
就木的老年富翁收留做了继室或侍妾。当然,也可能两者兼
而有之。这几种假设都比高鹗续作中妙玉被强人虏去的说法
要自然的多了。
  妙玉若生在今世,恐怕也是那种比较古怪,难于相处的
女孩。想必追她的男人不在少数,但很少有人能入她的眼。
久而久之,男孩们会认为她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的冷血女人,
女孩们自然也因其乖僻,不愿与之相处,或许日子尚不如在
大观园中好过。正因为宝钗、湘云、探春等众女子,都可于
今世找到自己的位置,享有幸福美满的一生。唯妙玉恐终难
容于世人,这也是我对她深感同情与不平的原因吧。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