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之迷(一)秦可卿生死迷。
作者:林俜 标签:秦可卿 | 阅读次数:114 |
![]() ![]() ![]() |
| ![]() ![]() ![]() |
秦可卿之迷(一)秦可卿生死迷。 2票 247点击 打包
说到秦可卿,皆言为曹雪芹“败笔”。有道理,就“纯文学”角度言,缺乏构成性格发展史的情节,很少画龙点睛的细节,相当“概念化”。甚至不如一晃即过的醉金刚倪二、金寡妇、秦显的女人等那般鲜明生动,过目难忘,连根本未出场的多浑虫、马贩子王快腿之流,仅凭一个浑名,也能点出性格特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曹雪芹语言天才惊人,为何独独于“金陵十二钗”之一秦可卿如此重要角色,丹青艺荒,空漆一片?此即一谜,曹雪芹赋于这个“概念化”人物的艺术使命,却异常巨大。摘其要者而言之:秦氏 “乳名兼美”。所谓“兼美”,书中明言,“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来头之大,担子之重,无人能比。临终托梦凤姐,预警贾府终将“树倒猢狲散”,又详陈善后方策。小小年纪仿佛翻过多少跟头,世事洞明,察机兆先,岂可小觑了她?《红楼梦曲子》十二支,她串演《好事终》重头大戏,接下去是《飞鸟各投林》了。一部大书,无非夕阳余辉下,“飞鸟各投林”的乱噪、凄凉哀鸣而已,可以说,《红楼梦)真正的“故事”,从《好事终》开始。前人在“神后太虚”一回中有批:“从此放笔谈情,一部书实始于此,”(见《三家评本》) 仅此数事,即今这个“概念化”人物,宛如巨大投影,虽面目不清,却几乎笼网全书。又如一灰色幽灵,飘忽不定,出没于东西两府深宅大院,颦兮笑兮,以其清冷眼神,审视大观园里里外外林木泉石间悲欢离合、笑语歌哭。至于那深更半夜云板四响通报可卿死讯的丧音,直至今日,仍似有余音绕梁,打开任何版本,细心听去,犹在耳萦心,伴你走进那个如梦如幻的真实世界。一个“ 概念化”人物而就力如此,恐怕中外绝无仅有。所以,无妨把秦可卿几乎没有故事的故事,视做曹雪芹人生——艺术哲学大纲,解读秦可卿,也许是解读“石兄”灵奥之窍。入手处,当然先要梳理秦可卿生死谜,调查研究,重在书中内证。咬文嚼字,蛛丝马迹,求而索之,不知能否窥其仿佛。 秦可卿出场已是贵族少妇、宁府少奶奶。辈数排到了重孙媳,单棋独支,宁府内当家法定接辈人。以后,便无以为继了。曲名《好事终》,实事求是。曹雪芹笔底烟云,写荣府尚有一番悲悲切切鲜花着锦、气息奄奄富贵风流。写宁府便是纯粹云极连响、神三鬼四凶丧之音,漫读红楼,宁府大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者,确乎也只有两次喜气洋洋的丧葬盛典:“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死金丹独艳理亲丧”是也。想来,理所当然:末代子孙,不肖种种,宁府众爷们,除了把丧事办得风光体面外,还有啥安邦定国、光宗耀祖高招不成?宁府,宁府,命名本义,也可解为先死娘、后死爹,泣血稽嗓的丧葬之府。《汉书.哀帝纪》“予宁三年”颜师古注:“宁,谓处家持丧服。”披麻戴孝好好在家呆着是谓“宁”也,故而宁府便可称为丧葬专业户大院。现今殡仪馆、火葬场、公墓,陵园,均归其类。此等去处,平时冷冷清清,只死了人才人来人往、吹吹打打、真哭假哭、兴旺发达。设名取义,曹翁深意存焉。荣府也不例外:惑乱之府也,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一团糟之府也,《韩非子.内储下.六微》篇云:“乃遗之屈产之乘,垂棘之塑,女乐六,以荣其意而乱其政,”按现下流行古籍乱译成例,就是送去名马、美玉、影视剧歌舞模六栖明星一类“糖衣炮弹”,搞得国内府中上上下下富贵冲昏头脑,一塌糊涂。方块汉字,意蕴多方,大笔挥洒,妙不可言,宁国,荣国,表面文章冠冕堂皇。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实葬送国脉、败坏国政、藏垢纳污、内囊烂透的老窝。这就是曹雪芹为秦可卿串演《好事终》提供的大红地毯、辉煌舞台。注意到这一背景材料,秦可卿生也是谜、死也是谜,娶也是谜、嫁也是谜,便不足为奇。试想,皇亲国戚,元勋世家,古往今来,有谁家不是庭院深深、侯门似海、笼罩在重重神秘氛围中?摆到光天化日下的堂堂正正气象,都是足以光宗耀祖、眉梅生辉、经过精心挑选的大块文章,那些见不得人、摆不上桌的种种一切,都属严禁扩散的“机密”、“绝密”,被重重帷幕遮掩得严严实实,特别是涉及伦常变故、床第悲喜,更属“核心机密”。荣、宁两府,此类大大小小“机密”,不胜枚举。举其大要,就凝府而言,贾敬炼丹、尤氏来历,惜春移居荣府原因,一概讳莫如深。荣府更复杂。贾母、贾赦、贾政母子、昆仲之间的恩恩怨怨,贾赦贾琏父子及邢氏凤姐婆媳和贾政、王氏与贾琏、凤姐之间绕来绕去的特殊格局,皆局外人尤法理解,局内人难启口说清。统统是谜。“黑幕小说”以揭穿谜之老底为能事,曹雪芹当然不会堕入此等恶道。他的叙事对象是皇亲国戚、元勋世家,叙事风格自当能传达出叙事对象的特定风格,才有所谓“历史真实”的美学品格。换句话说就是:文体范式与历史(生活)本体范式应当同步、一致,天衣元缝,造化自然,真善美浑然而一。此等艺术真境,非巨匠大师莫办。曹雪芹写来,举重若轻。《红楼梦》留给人们那么多的不可解之谜,是因为贵族之家事实上确有那么多、甚至更多的不可解之谜。揭穿“老底”,曙光无遗,虽足以耸人视听,换几响廉价彩声。但是,如此荒货废品大拍卖,哪里还有什么百年老店的贵族气息?市井恶棍撒野放赖、泼妇捉对儿厮打相骂而已。叙事文学的情节悬念、细节真实,只要是个正儿八经的作家,总能露几手,社会、历史、生活、心灵的氛围营造,即所谓神韵、诗意,则只有极少数巨匠大笔,才山有山势,水有水情,入具仙风,鬼挟鬼气。关于此点,应当有很多话说。离题渐远,只好暂且不说, 上述贾府几个大“谜”,全是羚羊挂角,了无迹痕,无从解起,曹雪芹守口如瓶,滴水不漏,使人读来自自然然,感到本应如此,是谜而不觉其为谜,秦可卿的生生死 死,却有意无意,留下不少漏洞。有的仿佛示意:此地无银三百两,妙不可言没法说。就解读而言,有漏洞比没漏洞略胜一筹,可从“洞口”略窥“画梁春尽落香尘”情状,审视辨析尘屑余香,能否稍近机抒,难言之类。 此系列文章皆摘自朱健《逍遥读红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