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人物的服饰 -- 华梅
作者:红米 标签:服饰 | 阅读次数:99 |
![]() ![]() ![]() |
| ![]() ![]() ![]() |
红楼人物的服饰 -- 华梅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身为汉军旗人,他的祖上曾归依多尔衮属下的满洲正 白旗。可是,他又不同于一般八旗子弟,他饱读诗书,深受汉文化影响。汉民族传 统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像,不能不在曹雪芹头脑中留有深刻印象。书中屡屡提 及《西厢记》就是一个证明。所以,他所撰写的《红楼梦》中又自然而然地保留了 大量的宋明风格的 汉装形像。 其中北静王水溶的服饰,显然是宋代公案小说中的“八千岁”服饰的翻版。贾 宝玉的紫金冠,更是许多汉族古代文艺作品中的公子哥儿的首服。《西游记》中美 猴王的紫金冠作为王者标志、贵者形像曾被明代吴承恩绘声绘色地描写过。另外, 黛玉应李纨之邀去稻香村作诗时,曾“罩了一件大红的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 宝钗也穿着“鹤□”。这一种披风的名字在《南齐书·东昏侯传》中即被提及,李 白《江上答崔宣城》诗还有“貂裘非季子,鹤□似王恭”句。鹤□早先多为道士或 隐逸的士人穿着,与神仙形像有着密切的关系。清代人依然在穿,但实际上已成普 通人披风,其名源于汉服。 宝玉的发式描写,多属汉族童子头,即未及冠年(二十岁)的梳发样式。除第 三回中详细描述外,第二十一回中特意写道“在家不戴冠,并不总角。”总角是中 原汉族儿童传统发式,一般是集发于顶,编为小髻,左右各一,形似双角。既然以 这种口气提到总角,我们可以认为宝玉有可能梳过总角式,或是应该梳成总角。这 是儒家经典中强调的童子头。书中宝玉梳的发式,类似另一种童子发式───鹁角。 即留前发及两侧发,其余的剃去,前发下垂至额,两侧的头发编成小辫,可下垂。” 《宋史·五行志》中记:“理宗朝,剃削童发,必留大钱,许于顶左,名‘偏顶’; 或留之顶前,束以彩缯,宛若博焦之状 ,或曰‘鹁角’。” 作者好像有意避开足服的描绘。其它明清小说中描述一个人时,要从他的首服 开始,一直到足服为止。而曹雪芹却常常是从头上说到裙、裤,只有一些冬装中说 到小靴,如第四十九回中黛玉“换上掏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史湘云也是脚下穿 着小靴。其它如宝蟾的“红绣鞋”,晴文的睡鞋等都未说明是汉鞋还是旗鞋,也就 是未点明缠足还是天足。只有第六十五回写尤三姐时,才写道:“底下绿裤红鞋, 一对 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 妙玉作为尼姑装扮,也有明显的汉文化色彩。如“头上妙常冠,身上穿一件水 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的丝绦,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手执麈尾念 珠。”妙常冠是以软木为胎外蒙布帛的狭条形,然后再以两片相叠的巾帻覆在头上, 后有长带垂下。这不正是中国传统戏剧《秋江》中尼姑陈妙常形像的再现吗? 000-01-28人民日报海外版 再议红楼服饰 -- 华梅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伟大作品,它在语言艺术、情节结 构、塑造人物形像诸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不仅引起国内外众多学人持续地研究, 而且不断出现新成果。仅就书中服饰的考证,就有不少人发表出各自卓然独立的见 解。 基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小说中所描写的时代的差异, 作者及其作品与那时代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与对立关系。曹家三任江宁织造,深为康 熙皇帝倚重;却又在雍正朝被抄家罢官。曹雪芹创作小说时,有故意避开涉及本朝 的意识,强调“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清代文字钳锢极厉,尤其清前期,凡有涉 及朱、明、汉乃至“华夷之分”的文字,是当时政治之大忌。有的作者无论所谈事 实如何,时间涉及前朝,就在行文中一律删除,成为风气。曹雪芹的小说,在作者 家庭历经浩劫之后,又身逢严刑峻法的当世,因而不得不把故事的时代背景模糊化, 这就连带影响到人物服饰的清晰度。一方面,绝少提及旗女天足,也不叙述男子袍 套靴帽,以避免说清装,而涉嫌“讽刺当世”。另一方面,也不能鲜明地渲染汉服 明装,如写纱帽、金莲等,以避免为前朝歌功颂德。这是曹雪芹的矛盾心理在服饰 描 绘上的必然反映。 再有,清代初年宫廷推行“剃发易服”,明遗臣与清廷达成不成文的民间协定 “十从十不从”中,即有“男从女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 这些明显影响到服饰风格,致使清代初年汉族女服、童服、道士和尚服等仍沿袭明 代汉服特色。“娼从而优伶不从”也使得传统戏剧保留下正宗的汉服模式。后来, 随着满汉两族人的区域交融、生活互通,自然出现了服饰合化的趋势。因此,通常 人们认为《红楼梦》中明清两代服饰并存,实际上更确切地说是反映了 满汉两族服 饰同化的过程。 文学作品毕竟不是文物考古,作者完全可以不局限于某一朝代严格的着装方式, 从而突出其文学艺术性和感染力。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服饰的描绘用词很美, 叙述很详尽,也很生动,使人读起来感到真切,同时可学到许多有关知识。尽管作 者在描述服饰时也应用了一定的修饰语,但丝毫不给人以虚妄做作的感觉。主要是 作者没有虚张声势的描绘,而是将服饰的质料、造型、色彩、纹饰乃至工艺说得非 常具体、科学,不敷衍了事,形像并不雷同。高品位的小说,在服饰形 象描绘方面, 也显出它的与众不同。 2000-02-04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