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这一人物,我认为作者对她的好感是不多的。一般下人眼里,她是“大菩萨”,好欺负,跟“二木头”并列。其实也不是真正糊涂,只是恪守“妇道”,不愿多事而已。这与宝玉亲近的黛、湘、晴一伙显然是两个极端。海棠诗蘅、潇二稿之评,宝玉(还有黛玉)与李纨的价值观便发生了一次正面冲突。可以想见,对一个极端至连黛玉也有点吃不消的妙玉,一个给宝玉红梅、贺帖的“槛外畸人”,李纨是持何种观感了,不能说里面没有一点“欲除之而后快”的成分吧。要知道,李纨是官方任命统管姑娘们的,出了问题要负责。 妙玉秉持的“千年一句”,就从根本上反对掉了李纨的整个人生轨迹,与李纨的判词遥遥相对,一针见血。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实在远超钗、黛,因为她们都已在实践中,无法回头。妙玉的价值观是为宝玉、雪芹所赞同的;反对之李纨呢?判词中对李纨的感情是同情,还有惋惜(抑或讽刺?)。
周先生猜想:妙玉家是前一轮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其本人乃覆巢余卵,修行实为避祸;仍为世不容,辗转得入贾府。其仆其器,均留奢华之迹。托宝玉送刘姥姥之“成窑茶钟”实乃一件大要紧的名器。刘姥姥卖茶钟之时被识货者逮住,供出来历。对头便直追贾府窝藏罪臣之女的罪嫌(抄家后女眷一般要没籍为奴的!)。其时贾府已是众祸毕发,危在顷刻,自然急于开脱。大观园的总管李纨便爽快地抛出妙玉,还提供了其平日种种畸人怪事,以佐罪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