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再说说看

再说说看

作者红楼梦未完 标签版本 阅读次数:62
我想曹雪芹在甲戌年之前的各种早本没有大范围的传抄,因为那些书写得不成熟。比如“风月宝鉴”的单薄。“石头记”结局是因为兄弟内轰,贾环陷害宝玉,最后贾家贫穷了下来,宝钗难产而亡,湘云再醮宝玉,赤贫以终。问题是贾环再捣乱,贾家也不太容易穷下来,没有抄家,那么大的一块地皮就值多少钱?后来加进贾赦一家(所以贾赦住在别院),后来又加进“风月宝鉴”和宁府(所以惜春一会是贾珍的胞妹,一会又要荣府来操心她的婚事),同时不得不改写渐贫为抄家骤衰,这样已经是1752年左右了。

大范围传抄应该是在甲戌年前两年(1752年),脂砚斋初评开始的,此时才成就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书,但是结局仍然难以定度。曹雪芹就改改前面的内容,并把主人公年龄改小,已适应新的结局,这样流传下来的各个版本都是比较相近了。曹雪芹对此书整体的改动在1752年之前就改完了,唯独没有改写结局,大概是怕写抄家太敏感。所以自1752年开始,他虽然对此书有改动,却胶着着总不改写抄家的结局,仍旧维持着贾家自己内轰而逐渐败落的结局。他的亲友们更喜爱他的书,并且以极大的热情盼望他的改写,同时指出很多意见,曹雪芹斟酌着改写,那些亲友也跟着换掉旧稿。这样为什么不可能呢?

也有可能曹雪芹在去世前是改好了后面结局的一部分的,只是因为这时候红楼梦已经小有名气,迫于上层的某种压力,修改不完整的抄家结局的章回没敢拿出来外传,而早本的结局和前面的内容完全不一致了,曹雪芹和亲友们也就没有让它们传抄出去,最后导致了齐刷刷止于80回。

当然各个版本之间往往有文字上微小的差异,也不能排除后来抄手书主的修改。所以要根据情况进行考量,不能一概而论。

确实,脂砚注重文学评论,畸笏注重书中的思想内容和最后的结局。脂砚应该和曹雪芹同辈,畸笏则是长辈。红楼梦里由盛到衰的感慨,畸笏是深有同感。

脂砚去世,是在曹雪芹去世后不久的事,这中间脂砚可能病重不会再批书了。畸笏很多批语是在曹雪芹去世后所写,明知此书不能改写完整了,所以只好在批语中提一提曹雪芹已经改好的结局的内容,以解他心中的遗憾。如果脂砚也活得长久,说不定也会提一提后面的内容的。红米兄,这样的解释不知是否合理呢?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