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版 | 三国演义 | 三国志 | 史将 | 背景 | 藏书阁
首页 -> 精彩文章 -> 再讨论“宝玉中举是高鹗伪续的证据”

再讨论“宝玉中举是高鹗伪续的证据”

作者davi(大为) 标签高鹗 阅读次数:121
再讨论“宝玉中举是高鹗伪续的证据”
  红友质言,宝玉一向反对籍科举做官,反对热衷于功名利禄,把那些当官食国家俸禄的人称之为“禄蠹”。然而,《红楼梦》后四十回却写宝正中举,可见有违曹雪芹原意,是高鹗这个热衷功名、品质恶劣的篡改续写的铁证。关于“禄蠹”,这本来是在《红楼梦》十九回,袭人劝宝玉的话。曹雪芹写这段袭人的话之前先写了“…我家(指贾家)代代念书…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外号儿,叫人家‘禄蠹’;又说只除了什么‘明明德’外就没有书了”。

  从小说本身讲,我理解宝玉并非一概反对读书,实际上他也读了不少书(而且贾家是代代念书),有深厚的世代书香家学渊源,以他名义写的诗词也不错,对'明明德'等经书也是读了的。当然,我一直很注意谈宝玉不等于谈雪芹,因为我决不认为《红楼梦》是雪芹的自传,但作品总是要反映作者的历练和思想;我也不同意脂砚斋与曹雪芹是“一脂一芹,实二为一”,把脂砚说的“二字(指禄蠹)从古未见……难怨世人谓之可杀,余却最喜”而认为曹雪芹实与脂砚观点一样,去考科举的人实即禄蠹“可杀”。雪芹笔下的宝玉不是不读书,而是不要借统治者所划定应考的“经”书和八股文束缚读书人,使得那些把书作科举敲门砖,作了官以后贪賍枉法,食国家之禄且又盘剥百姓之人。

  康乾时代,有过不少的好官都是从科举出身的(不要说他们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都是读书人的败类啊),在当时,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一官半职,仍是正途出身,何况宝玉中了举,是两番入家塾修业,把他青年时代反对举业、反对八股转到去了解科举实质,稍为显示一下他实在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凭文章而中,不是靠“洗钱”而中;考前已有把握能中,考后就抛弃一切出家去了。怎么能作为后四十回“宝玉中举”明显是只有热衷于科举的高鹗所伪续的呢?高鹗是中过举人,后来还中了进士,这个就能说明是高鹗“狗尾续貂”,“红楼罪人”和在序中说谎的铁证吗?

  其它还有许多对高鹗大泼脏水的:如说是乾隆授意、和珅延聘高鹗删改续写以呈上的“文化特务”;高鹗虐待其妻,轻薄女性等不实之词,以污其品格,坐实其为“伪续罪人”的目的而已!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