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曹雪芹十分写实,湘云是他的童年顽伴,又是他后来的续弦,所以占很多篇幅。风月宝鉴是后来加进去的。贾赦和宁府也是后添的,原来只有贾政一房,惜春是贾政的小女儿。宝黛等主角的年龄一次次改小。原来的红楼梦,似乎是个流水帐,脂批也说它“视墨如土”,嫌它太罗索。
说到前后呼应、结构完整,完全是曹雪芹写写改改的结果。曹雪芹又不是柯灵、茅盾似的现代小说家,就是现代小说家,也不是都这样写提纲的。曹雪芹没有那么多小说写作理论,更不是一个喜欢事先构思好再动笔的人。实际上,这样写出来的小说,也没什么意思了。小说是一种创作,以艺术冲动创作出来的才有灵气;事先想好怎么写再动笔,只能算是小说匠。朱淡文、张爱玲等人的文章,都说明了曹雪芹一直在随着他自己的艺术直觉而改写。前五回成了总纲,是改写后的客观效果,并不一定是曹雪芹主观想要的。
还是不懂,为什么明义看到的一定是四次增删稿,如果题红楼梦诗写于乾隆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间的推论是无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