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莫怨东风当自嗟---林黛玉
作者薇薇
标签林黛玉
阅读次数:287
  读了雍容的一番钗黛论,不期然想起了最近在自己频道里
开始争论的话题---我看林黛玉。
  虽然不可否认,我个人是“拥林派",但是以曹公的浩瀚
笔力,每个人物尚且还有遭人评论非议的地方,不可能独潇湘
妃子是个完人。所以,在我心目中的颦儿,同样拥有缺点与过
失之处,翼望能全面的观察、接近这个纤弱的绛珠仙妹。

一、林黛玉真的那麽喜欢哭泣吗?

  看了众网友的论点,几乎所有人都一致认同林妹妹是个水
做的骨肉--很爱哭。
  但是,如果要探讨林妹妹的眼泪,就必须从一则优美的神
话开始 ----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修成个女
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情果(秘情果)为膳,渴则饮
灌愁海水为汤..... 郁结著一股缠绵不尽之意......"
  那绛珠仙子道:“他(神瑛侍者--贾宝玉前身)是甘露之惠
,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
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只要细看这段神话,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曹雪芹会不断强调
她的眼泪之多,愁苦之甚了。因为,林妹妹原本就是纯粹为了
还泪而下凡的!

  当然,这只是一则隐藏在林妹妹背後的神话。
  她的愁、苦、眼泪与悲痛,无可否认的,大部份都源自她
的病。
  所谓“久病无孝子",更何况是真心爱她,疼惜她的人呢

  在旧社会的闺秀教育里,一切都以“无才便是德"来作为
标准,所以,林妹妹比起现代某些长年患病的少女更为封闭忧
郁。她没有现今少女多姿多彩的社交圈子,困坐在华丽的牢笼
里,唯一能常伴病塌的是一本又一本的古文诗册。
  她沉浸在远古的诗人国度里,唯有在优美诗歌的面前,她
是自由的,也能翱翔于千里.....
  我们不能责怪林黛玉葬花是病态,毕竟,在前世里,她本
就是一朵飘零的落花,只不过是比任何人都提早去洞悉到封建
社会里众多女儿们的悲惨结局。
  她怜悯落花陷于污垢,其实哀悼的不只是她一个,那是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情意......
  曹公只不过是用林妹妹来当作一回自己心意的代言人。

二、对封建礼教的藐视,爱情平等的追求

  作为《红楼梦》这部千古不朽作品的女主角,林黛玉至所以
受到作者的钟爱,与广大读者的拥护,并不是一件纯粹出于巧合
的安排。
  曹雪芹沾尽了眼泪,写出了颦颦,那是一个有著空灵清秀的
灵魂,她和贾宝玉同样代表著对封建礼教无情评击的新一代青年

  虽然身为女儿身,但是黛玉比起贾府一些年轻爷们明显来得
优秀,她是作者一个公认的才女,公然而热烈的欲追求属于自己
的心灵自由与爱情平等的对待。
  在意识上,颦儿确实超脱了之前一众才子佳人、艳情小说的
典范,她不像霍小玉,崔莺莺,她要的爱情平等而有共鸣,完全
是一种属于心灵上、心性上的契合。
  而当这一切终成虚幻时,她也没有苦苦哀求,或是忍辱负重

  既然已是:“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泷中,卿何命薄。
"那何妨撤手,归去。泪还尽了,又何曾稀罕?

三、林黛玉真是小性子吗?

  这个问题,一直不断有人提出,也一直不断有人拼了命地解
答。

  因为古往今来,很多读者都爱说“林黛玉小性子,动不动就
爱恼人。"
  可是,黛玉的真切,谁又看得见?
  林妹妹的小性子,只要你仔细瞧,就会发现,一切开端事故
都只环绕著宝二爷一人。
  她的言语上的尖酸、爱恼人,其实都源自于对爱情的渴求,
希望得到肯定的不安。
  颦儿是个绝顶聪明的姑娘,感情上的早熟 (女子对于感情的
领略一般来得比男子早) ,使她不只一次的以“见了姐姐就忘把
妹妹忘了"的诸般言语用来试探宝玉对爱情的忠诚度。
  就因为她不是王宝钏,不是荣国府、宁国府里任何一位忍辱
负重,识大体为己任的夫人、正室。她要求的爱情是建立于知己
的轨迹上,那是一种比地位、名份更高层次的追求。
  所以每当宝玉不能给到她确实、认同的答案时,患得患失的
懮虑,就会像江海大浪似的冲击著她,也折磨著他。
  所以一次又一次的试探,却换来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於是,他们的吵闹,使性子,都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那就
是----林妹妹难缠,宝哥哥受罪!
  可是,这种属于情侣之间的呕气斗嘴,却是很平常的一种心
理表现。 (别忘了当时他们还属于非常“年轻"“意气用事"的
年纪) 对著自己最亲密、最在意的人,如果还要讲求礼数、还要
隐藏真心,那还会是颦儿吗? 

  而且另有一点值得注意----如果各位有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林黛玉自从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
哥"一节里得到了宝玉亲许的定情手帕後,就再也没有和他负气
吵闹的情况出现了!
  因为宝玉的允诺,感情上的回馈,林妹妹终于觉得安心了。
  当“大局"已定了下来,也就不需要再哭哭闹闹来试探了。

  另一个最好的证明就是紫鹃。
  雍容说的对,看遍大观园里众家姑娘对丫头的态度,是没一
个及得上颦儿的真心以待。
  连到临终,也不忘哀哀交代:“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虽
是老太太派你服侍我,这几年,我拿你就当作我的亲妹妹..."
(这里暂且引用高鹗“程乙版")
  古人有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谁家姑娘小姐肯拿一个丫头来当亲妹妹看待呢?
  就因为紫鹃是她的另一个知音。
  当年“试莽玉"时曾真心为林妹妹著想过:“我倒是一片真
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著热
的人?......"
  如果颦儿真是个刻薄难缠的主子,她会得到一个这样爱惜她,
真心为她叨念的丫头吗?
  说黛玉小性子,那也太冤枉了。

  在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里,曹公就有意的以颦儿对下人的真切来反映宝丫头拢络人心的
“客套"。
  在蘅芜院老婆子送燕窝一节里,黛玉就曾贴心的询问了那位
下人:“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除此之外,还“命
人给他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
  有那位姑娘肯如此无私心而慷慨体贴下人呢?
  黛玉没有必要特意去拢络一位老婆子,而且这也不是她的作
风。她对蘅芜院下人们的体谅与关照,并没有参杂太多个人利益
因素在里面,所拥有的,只是她的一片真心。

  所以,颦儿的眼泪,也代表著真。
  无需隐藏,也无需造作。伤心,哭。悲哀,痛。
  这也不过是很普通的人之常情。
  为什么要隐藏?就因为人家不喜欢看见我们哭?所以咱们就
一定要笑给他们看?!

  比起宝钗的圆滑世故,颦儿的率性真切自有她珍贵的价值。

四、林黛玉的抱负与人生观

  有网友指责颦儿不懂什麽是漂泊,诗词里表达的不是真正人
生,了不起只是一时的感慨等等。

  我不认同。
  需知道,曾经历过丧母逝父的人,那种成为孤儿的哀痛,折
磨心扉的孤独漂泊,是更甚于肉体上三餐不足的温饱。
  因为我的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
  年幼丧母的她,活到现在,人生最遗憾,最难忘的,不是当
年的挨饿受冻,而是那份孤苦伶仃,渴求亲情的无边思念......
相对来说,肉体上的折磨可以随著岁月消逝,但是精神上的遗憾
,苦痛,却是可以一辈子的。
  同是自幼失去父母的湘云,不是未曾感到悲痛,只是有苦更
是说不出。
  加上她的年纪比黛玉更为幼小,追求心灵上的解放显然还没
那麽强烈与渴望。( 直到凹晶馆联诗,咱们才突然发现,这个绕
舌子爱说话的云丫头,终于也长大了)

  拥有诗人性灵的黛玉,所创作的诗词,都代表著她自己的心
声。只要你留心细看,就会发现,这当中不是只有强赋愁的病态
懮柔。
  在她写的“五美吟"当中,就寄予了许多她对人生的希望。
  她赞美的五位女性当中,西施是个为国捐躯抛私情的红颜,
明妃(王昭君)是一个敢于挣脱自己命运,在彼邦寻求到幸福的勇
谋女子, (虽有一说昭君命薄而远离家乡,都是封建制度下惨被
牺牲的人物) 而传说故事中的红拂女,更是抛却矜持,有胆有识
的巾帼英雌,辅助唐皇,创立伟业的奇女子....

  所以说,虽被病体缠绵,林黛玉却仍是拥有自己的梦想,她
的自由、爱憎、与信心,都只能郁结在孤标傲世里,任凭受尽“
风刀霜剑"的严峻考验.... 

  叹人生的虚幻,被病体的侵蚀,剩下的野心,也只不过是希
望得到一个灵魂的伴侣,她,还能算是贪心吗?..........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