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潇湘仙子林黛玉
作者红米
标签林黛玉
阅读次数:3039
          潇湘仙子林黛玉
            薇薇

前言
 
 中国浩浩五千年历史,古往今来多少诗书名作,何以「红楼梦」一
书被誉为「中国四大奇书」之一?「西游记」的神奇逗趣,「水浒传
」的忠孝节义,「金瓶梅」的香艳激情,但都比不上「红楼梦」的细
腻感人。「红楼梦」的价值,有目共睹。古今中外研究「红楼梦」之
学者,不计其数,其研究热潮,历久不衰,足以见「红楼梦」在中国
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以贾府的兴没盛衰为背景,周旋其中的主角便是一个个性格迥异的
女人,「红楼梦」里十二金钗,薛宝钗娴淑端庄,但心机过深,王熙
凤精明能干,却毒辣刁钻;袭人温顺体贴,却逆来顺受。与之比较,
我们决定选择多愁善感,却痴情无比的潇湘仙子─林黛玉。
 
原著摘要
 
 贾宝玉生在繁荣有权望的贾府;林黛玉则是父母双亡,客居于此;
而薛宝钗亦随着母亲住进大观园。随着宝玉对姐妹特别的喜爱,以及
少男少女对爱情的执著为红楼谱出了一段有笑有泪的岁月。
 
 而因着掌权者的弄权,风流者的狂荡,子孙们的不争气,终究,这
个大家庭亦逃不过家破人亡之途。
 
 从兴到衰,从生到死,从爱到恨───红 楼 梦

正文
 
1. 黛玉的个性
A.伤感多愁的孤女
 
黛玉是水做,所以终其一生,她不断为宝玉流泪,为自己流泪
;她用眼泪还尽她前世的债。黛玉连笑的时候也像在蹙着眉头
,眼睛里似乎随时泪光晶莹闪烁。整个人像一株水边的柳树,
周边被淡淡的雾霭笼罩着。在整本书中叹着气、流着泪似乎始
终是她脱离不了的形象。
 
a. 黛玉自幼父母双亡,客居贾府的岁月,她是以感伤诗人式的
孤高敏慧,去感受着她周围热闹的世界,感受着她自己无所
依据的心。虽然贾母把她视为「心肝儿肉」格外地呵护着,
疼爱着;贾府上下待她与其他姐妹并无薄厚轻重之别,而宝
玉更是有什么好东西总不会忘了先给黛玉一份地又哄又骗,
逗她开心,但是在她心中却总克服不了「外人」的心结,找
不到归属感,对自己的身世伤怀难过。
 
b. 在看见宝钗伏在母亲怀里撒娇,而薛母则用手轻摩宝钗鬓发
,这样一幅笑呵呵的天伦画面之刻,黛玉又触景生情,忆及
爹娘。可见她是个情感细腻、极度需要安全感的女子。她要
的不是凤姊的精明能干、握权掌势,也不是宝钗的讨人欢心
、受人赞赏,而是平凡完整的家庭,真实确切拥有家人的爱
与坚固的依靠。比起这世上的竞名争利,她实在可爱多了、
清新多了,可惜上天却狠心剥拿了她的亲人!
 
c. 黛玉生来就容易受外在环境环影响,不管是人还是物,是一
片景,还是一句话。像是她伤园中花柳,终将枯残凋逝,如
同今日美景,也必会是梦幻泡影;以及听见梨香院中悠悠歌
声,唱进她的心坎里:大观园中的繁华,只不过是春天里落
英缤纷的桃花,终究会归于尘土啊!这种易感易愁的特质使
得黛玉更是时时哭成泪人儿了。
 
B.视爱情无比珍贵
 
黛玉把爱情看得无比珍贵,珍贵到爱情本身也有点承担不起,
时时露出危机。
 
a. 尽管宝玉连做梦也呼唤「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前
盟!」但黛玉还是从《西厢记》一类戏曲中汲取浓
缩了的爱情表达方式,以焦灼的心情,通过自己,或贴身慧
婢放出一些试探爱情,却又怕说破爱情的表里不一致的「误
信号」,从而在「三日好了,两日恼了」的复杂微妙的感情
颤动中,体验着爱情之苦味的珍贵。
 
b. 有人把红楼的女人分为四种。不同于晴雯的敢爱敢恨、袭人
的敢爱不敢恨、宝钗不敢爱不敢恨、黛玉──敢恨而不敢爱
地含恨以终。这是因为她太重视是否『完美』的爱
情,不愿残缺,不愿污浊,害怕失去,害怕无法永远。所以
,她极度认真地、小心翼翼地爱着,但她□终如一的爱情却
从未带给她什么快乐、甜蜜。
 
c. 综观一切,黛玉这一生,爱得很执著坚定,爱得很纯郁清楚
,但却也爱得很辛苦,爱得很不值得。这样的人,大都注定
在感情路上是要跌倒摔跤,是会灰心失望的。可是在另一方
面,那种持久浓烈而又深藏内蕴的爱,却又是令人佩服不已
,打心里感动的!
 
C.敏感多疑而言语尖利
 
黛玉曾退回宝玉送上的贵妃赐礼:「我没福气消受!比不上宝
姑娘戴金佩玉的,我们只不过是个草木般的人儿!担待不起!
」论亲,宝钗没有她和贾家亲,为什么贾元春偏要送宝钗和宝
玉一样的东西?这其中必有文章,她这么样的人,哪里不猜疑?
 
a. 在红楼梦中,黛玉的多心善妒是出了名的,只要一个动作,
一句玩笑话,一个眼神,都会令她想到翻天覆地,拼命做了
一个又一个的茧,把自己愈捆愈紧,勒到无法呼吸。许多时
候,黛玉一再的钻牛角尖及敏感过度,使得她始终无法开朗
、乐观的看待这个世界。
 
b. 在书中多处提到别人对黛玉的看法总要加上这么一句───
她是哪样的人,又会怎样的想,大家都心知肚明───可见
,黛玉的多疑又敏感,确实成为贾府中很多人对她的印象了。
 
而黛玉的伶牙俐齿,得理不饶人,也是书中处处可见的。
 
a. 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因为阻宝玉喝酒和黛玉论不过,急得跳脚
,陪笑作揖了好一阵子:「林姐儿说话之舌比刀子厉害呢!
」宝钗也忍不住往黛玉脸上拧一把,打圆场:「说的也是,
这颦丫头的一张嘴,真叫人恨也不是,爱也不是!」
 
b. 滴翠亭中小红与坠儿的对话也说:「如果是宝姑娘听见,也
就算了,那林姑娘又多心,又爱刻薄人,给她一走露了风声
,那可怎么好?」
 
由此可见,黛玉的心直口快,不做作,不伪装,不顾人情世故
,不怕得罪他人,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及贾府富家豪门的宅内
,的确是吃力不讨好的,但她的真实、忠于自己,却是令人赞
赏不已的!
 
2.黛玉的诗才
 
黛玉由于自小丧母,其父无子而视她为儿的诗书教育方式,养成
了她孤高清淡的诗人品性。
    
A.葬花词(注三)
a.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此四句极得中唐孟郊、贾岛的余音。
    
b. 侬今葬花人笑疑,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此六句可谓是「红楼梦」的专有名词了。黛玉用那颗充满感
情的心,细细地为落花叹息,而谱出了这千古红颜薄命的共
鸣。
    
B.焦首朝朝还暮暮 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 风雨晴阴任变迁(注四)
此为更香的谜语最后四句。
    
a. 把黛玉的身世、命运、品行都赤裸裸的写了出来,点出了自
己孤然一身、无依无靠的感伤。    
   
    
C.黛玉才华无人能比
    
a. 贾妃省亲时,黛玉代宝玉所作之「杏帘在望」被贾元春赞为
最上之品。
    
b. 当园内成立诗社,一同咏菊时,黛玉也是大家公认写得最令
人折服的。
    
c. 继李纨后,诗社改名「桃花社」,由黛玉任社长。
    
黛玉不仅为自己的心绪思愁展开了挥洒的天地,更为香菱开了
门。让她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无人能统辖干涉的世界,那扇
门,任哪一只坚实有力的手都关不了它-那是一个愁云惨雾
遮不了的晴空。
    
3.黛玉对宝玉的疑傻爱恋
 
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爱挣扎,可说是中国文学里最动人的爱情故
事,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A.黛玉的深情   
    
a. 黛玉低头不语。过了好久,才抬起头来,问:「今儿可冷着
,为什么不肯披斗篷?伤风怎么办?不是教人替你操心?」
即便是和宝玉拌嘴吵架,黛玉心中最挂念的仍是宝玉。对宝
玉的关切之情,含蓄却又浓烈。
    
b. 虽说黛玉是少见的多心和伶牙俐齿,但这多心,倒多是因宝
玉而起。其他人的风花雪月,关她何事?虽说她和宝玉是自
小长大,宝玉的癖性她明白九分,但是,仍丢不下对他的多
心,惟恐他昨天明白了她的心意,第二天,又忘的一乾二净
,不把她的牵挂放他心里。
 
B.宝玉对黛玉亦是多情
 
a. 事实上,宝玉对黛玉的情决不少于黛玉对宝玉的深情。宝玉
被贾父狠狠打了一顿去了半条命,卧病在床,恍惚
之间见黛玉为了他哭的眼睛肿的像核桃一样,又想起黛玉的
身体素来多病,怕她伤了身,忙道:「大热天的,你来做什
么?中了暑怎么办?我这样子是装出来的,其实:一点也没
怎样,什么事也没....」宝玉知黛玉素来多病,一哭又
是摧心断肠,其关心和不舍之情,洋溢于表。
 
b. 旧式的封建社会,使宝玉对黛玉彼此的爱,深藏心底,许多
次的误解皆因此而生,更多的机缘因此而失。然而宝玉曾说
:「我心里除了老太太和我爹娘外,第四个人,便是妹妹,
再下,就没有了。」更说:「你若不理我,我就像少了魂少
了魄似。」这恐怕是宝玉对黛玉的感情最表于情,最露骨的
一次了。
 
c. 宝玉曾对黛玉说过:「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他
不要众所看好的金玉良缘,他只要和黛玉真心的木石前盟。
 
C.最痛彻心肺的结局
 
瞒天过海的偷天换日,新娘子由宝玉心爱的林妹妹变成了薛宝
钗。当贾府上下正热热闹闹地为不知情的宝玉办喜事时,冷冷
清清的潇湘馆里,黛玉却独自一人含恨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只
留下一句:「宝玉,宝玉,你好...」连题满含蓄爱意的旧
手帕都来不及送给心爱的人。而宝玉,在得知娶的不是黛玉后
,终日只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更在得知黛玉已死之后,「清
醒」了过来。众人只道他不再疑傻疯癫,没有人看到他少了什
么。但宝玉知道,有些放在心里的东西,风吹云散,再也找不
回....。
    
4.黛玉之于宝钗
    
A.红楼梦里,黛玉和宝钗是曹雪芹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女人。
黛玉与宝钗代表着敏慧和贤淑两种迥然不同的中国女性。
林黛玉是一首灵性的诗,而薛宝钗则是一篇华美的散文。
    
a. 宝钗和黛玉同是寄居于贾府之中。宝钗深谙人在屋檐下,须
得识时务,她向来是「事不关己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相较于黛玉的牙尖嘴利,自是显得贤淑端庄,深识大体,
然而却也少了黛玉那份率性任真、自然不做作的可爱。
 
b. 与宝钗的大方相比,黛玉似乎显得格外小心眼。宝钗给予大
家的印象是美丽端庄、知书达礼,以及温柔敦厚,兼具所有
传统美德的淑女形象。然而,她却也是个活于封建社会中不敢
爱亦不敢恨的女人,就连满腹学问也压抑,比起黛玉的纵情诗
才,毫不做作,自是逊色许多。
    
c. 对于宝玉,黛玉真情至性,倾尽一生的爱恋。而宝钗,她要
宝玉注意「立身扬名」,讲求「仕途经济」,对她而言,宝
玉不过是她登上宝二奶奶宝座的踏脚石罢了。
 
结论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形象光彩照人的画廊,在这画廊前
,不知有多少人流连忘返,或喜悦,或悲伤,或愤怒,或厌恶,甚至
一头栽入,几于不能自拔者也大有人在。
 
 「红楼梦」所塑造的许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人误以为真的情形
是实际存在的。其中又以林黛玉的角色最令人如疑如醉,或悲叹,或
流泪,或痴傻,或任性,常令人不由自主的随其心境流转起伏。林黛
玉或许是小心眼、说话苛薄,然而这许许多多的缺点却也是人性中最
真实的描写,因而能成为最受人评论的角色。整部「红楼梦」更是以
这种真实而细腻的手法写成,才能造就「红楼梦」今天在中国文学史
上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浙ICP备0602015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