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演绎的《红楼梦》
戴敦邦先生以其炉火纯青的国画艺术语言,原原本本地演绎了中国籍的世
界文学名著《红楼梦》,漂亮地做成了前人未曾做到的事。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出
版的大型画集《戴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在出版史上镌刻了前所未有的创意一页。
中国的绘画和文学创作,有着源远流长的亲缘关系,在艺术精神和审美旨趣
上,相互渗透、充实和影响。因此,运用国画艺术手段,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再创
作,自可相得益彰。当然,绘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经典巨作,画家须得兼备三
大能耐:非凡的国画艺术功力,旺盛的创作精力,对文学原著有深刻的理解。二十
多年前,首次印行海外的英文版《红楼梦》插图作者,即戴敦邦。嗣后他又为多种
版本《红楼梦》配画,或取书中若干题旨创作巨幅作品,在海内外读书界颇获高评。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艺术创作上不倦开拓、精益求精的精神。他认为,此番既是
《新绘全本红楼梦》,理应气脉一以贯通,以往旧作仅可作为检讨参考而已。故而
此次出版画集中的二百四十帧彩绘作品,全是首次发表的崭新创作。唯其如此,翻
看画集中一幅幅美仑美奂的图画,令人顿感新意扑面,富蕴咀嚼不尽的妙旨雅韵、
美质诗情。
《红楼梦》精于刻画人物性情气质,内心世界。这种刻画,每每饱含深厚
文化内涵,渗透于人物一颦一哂、一言一行,以及事件发展细节、因果虚实描写之
中。大观园里,美人如云,如黛玉、宝钗、晴雯、袭人以及王熙凤等,身世处境迥
异,性情品行各别,而姿容仪态皆有姣妍动人之处。作者绝不刻意给她们划分好坏
优劣之泾渭,而是引领读者如同体验生活本身一般,心领神会内中曲直褒贬之义。
戴敦邦为红楼人物绘形写神,正生动地体现了原著这一艺术特色。戴氏画笔如诗笔,
用心于内涵的丰盈蕴藉,表达的流丽自然。他善于捕捉特定环境中人物最为传神的
刹那间眉目表情,对于人物举手投足的分寸把握,场景氛围的营造烘染,以及联想、
象征手段的运用,都能恰如其分地传示出各自个性情感,相互间的微妙关系与矛盾
冲突的因果脉络,以灵肉如生的形像再现原著撼人心魄的力量和诗意风采。
戴氏治画犹治学,其历史艺术文献、考古研究资料阅藏之丰,非常人能及。
故其为画,能得心应手,于严谨中蕴创意,饱含诸多领域知识内容,兼具历史真实
与艺术真实之灵魂。画集中的每一幅,皆堪细品欣赏。若将这一幅幅贯连起来,无
疑又为一轴精彩纷呈的社会历史长卷,彼时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风俗游艺、园林
建筑,以及钟鼎簪缨贵族家庭的生活内幕,错综复杂的家族、社会人际关系,服饰
饮食、家具摆设、车轿排场等巨细内容,均有真切反映。其内蕴之深厚,构图之精
丽,创意变化之丰饶,简直罕可比肩。
中华读书报,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