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阿姜·迦亚裟柔开示(2017.10.)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10月3日】
一位大师曾经将狗和狮子做比较。他说如果有人向狗投掷一块石头,狗会立即去袭击那块石头;可是如果他们愚蠢到把石头投向狮子,狮子就会忽略石头而去袭击那个投石者。当人们经历一些不悦体验的时候,大部分人的表现都像狗一样:他们会立即被头脑中升起的情绪捆绑一一不管是恐惧、愤怒还是困惑。禅修者的表现却像狮子一样。他们能够超越问题对当前产生的影响去理解产生它的背景、原因和条件;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智慧地处理它。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10月7日】
憎恨使我们变得愚蠢,阻止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以下九个想法会激起憎恨,所以不应进入我们的思维:
1. 他们的行为伤害了我;
2. 他们正在伤害我;
3. 他们将要加害于我;
4. 他们的行为伤害了我爱的人;
5. 他们正在伤害我爱的人;
6. 他们将要加害于我爱的人;
7. 他们的行为让我不喜欢的人受益;
8. 他们正做着让我不喜欢的人受益的事;
9. 他们的行为将使我不喜欢的人受益。
放下憎恨,要在问题的原因和条件上做功课。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10月10日】
有一次一个婆罗门教徒去见佛陀并用粗鲁野蛮的言语侮辱他。当这个婆罗门教徒停下来之后,佛陀问他是否有亲戚朋友到他家里探访他,他说有。佛陀还问他是否给他的客人准备了食物,他也说有。然后佛陀说道:
“如果他们不接受你准备的食物,那么食物属于谁?”
“那么它仍然属于我呀!”
“那么同样的道理,婆罗门,我不侮辱任何人,我不训斥任何人,我不谴责任何人。我拒绝接受你今天给我的侮辱、训斥和谴责。它仍然是你的,婆罗门。”
我们无法防止别人对我们的侮辱,但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平静的心态去拒绝它,不被卷入他们的愤怒或者以牙还牙。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10月14日】
有一次,佛陀被问到怎样可以辨清真正的智者。
佛陀回答说,真正的智者从不企图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任何痛苦。相反,他们关心计划自己的福祉、他人的福祉和整个世界的福祉。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10月17日】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出家为僧前,曾在印度生活过一年。那时,很多在印度游历的西方人都热衷于通过服用致幻剂来达到更高的意识状态。
当时,有一位在喜马拉雅山区阿尔摩拉附近居住了多年的德国高僧,名叫戈文达喇嘛。一日,一个西方游历者问他:“您如何看待那些扩张意识的药物?”
戈文达喇嘛给出了精妙的回答。他说: “如果你的心智是无知的,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扩张了的无知。”
佛教的目的不是获得特殊的意识状态;它的目的是摆脱无知。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10月21日】
通过禅修实践,学习体悟在没有言语、没有形相中显现的心。
然后,尝试在言语和形相中去认识它。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10月24日】
每次相聚之后就是分离,每个问候之后就是告别。这是事物的本性。阿姜查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无法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个事实,那就像想要永远吸气,而在必须呼气时感到难过。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10月28日】
慈爱是我们最好的保护。佛陀曾言,修成慈爱正果的人,将受众生护佑。带着一颗热爱众生的慈悲心,我们可以进入鬼神之地而平安无事。
------------------------------------------------------------------
【阿姜·迦亚裟柔《心灵食物》2017年10月31日】
对于儿时就耳熟能详的一些词汇,要解释得一清二楚,是不容易的。认识到这一点,真是震撼。比如说,“好”字的确切意思是什么?
只有我们对什么是“最好”有清楚认识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好”。“好”让我们能够亲近“最好”。由于各种哲学和宗教对“最好”都各有主张,所以尽管他们同样用一个“好”字,但所指的未必是同一个东西。
在佛教里,“最好”就是智慧、慈悲和清净心的完美呈现。为提升他人和我们自己的智慧、慈悲和清净心而行动,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好”。
------------------------------------------------------------------
来源:阿姜·迦亚裟柔尊者微信群
原文转自:阿含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