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史将 特技
背景 三国演义 PC版
首页 -> 精彩文章 -> 文章
布莱希特 | 回忆玛丽•安
作者-万里无云-
标签布莱希特 回忆玛丽 诗人
阅读次数:25

 

布莱希特 | 回忆玛丽·

那是蓝色九月的一天
我在一株李树的细长阴影下静静搂着她
我的情人是这样的苍白和沉默
仿佛一个不逝的梦
在我们的头顶上
在夏天明亮的晴空中
有一朵云,攫住了我的目光
如此洁白至高无上
当我再度仰望,却已不知去向

自那天以后,很多月亮
悄悄移过天空,落下去
那些李树大概被砍去当柴烧了
而如果你问
那场恋爱怎么了
我必须承认
我真的记不起来了
然而我知道你试图说什么
她的脸是什么样子我已不清楚
我只知道
那天我吻了她

至于那个吻
我早已忘记
但是那朵在空中漂浮的云
我却依然记得
永不会忘记
它很白,在很高的空中移动
那些李树可能还在开花
那个女人可能生了第七个孩子
而那朵云只出现了几分钟
当我抬头仰望
它已不知去向

-------------------------------------------------------------------------------------------------

    《回忆玛丽•安》是德国戏剧家、诗人布莱希特于1920年2月21日在去往柏林的火车上写在笔记本上的一首诗。从内容上来看,第一节主要描绘了九月的一个月夜,诗人与恋人玛丽•安在李树下约会的情景。蓝色的月光洒满大地,四周万籁俱寂,一对恋人相拥在李树下,伴着月光,诗人看到了恋人那苍白的脸庞,在诗人心中她如梦般美好。诗人抬头,看到一朵白云,它洁白并且高悬于空中。然而当诗人再抬头时,它已随风飘散。本节传递出诗人对恋人的无限眷恋之情,以及两人在一起时的幸福之感。

    接着,诗人带领读者来到若干年以后。这一节以自然景物的变迁来暗示时间的变化,月亮不断地升起又落下,李树也可能被人砍去了,而诗人也已然忘记当年恋人的脸庞。此情此景不在,斯人斯物也已逝去,然而令诗人无法忘却的,是爱着玛丽•安的感觉,忘记了吻,却记得感觉,这也正是最令诗人痛苦的地方,欲忘而不能。第二节表面上看是对上一节诗人对玛丽•安爱情的反驳,因为诗人已经忘记了她的面容;实则强化了诗人对玛丽•安的感情,因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表面上的忘记掩饰不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觉,也更突出了诗人的爱不仅仅只停留在外表,而早已扎根于内心,若干年后依然如故。

    在最后一节,诗人推测玛丽•安可能已为人母,从而表明了自己与玛丽•安的爱情必定无果而终,如白云一般固然美好,固然绽放过,然而最终却悄然随风逝去,此处与第一节相互照应,只是于诗人而言,那爱情的滋味是始终无法忘记的。

    本诗一共涉及三种意象:月亮、李树和白云。月亮和李树表明了时间的流逝,这也正是诗人的独具匠心之处,虽未明确指出岁月的变迁,但读者已从字里行间读出了此意。白云象征着诗人与恋人之间纯洁而美好的爱情,无法忘记白云,间接说明诗人无法忘记与玛丽•安之间的爱情。之所以选择白云这个意象,是因为白云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有共同之处。首先是色彩上的相同点,白色象征纯洁,毫无杂质,容不得半点污染;其次是性质方面的相同,白云有绽放的美丽瞬间,这一瞬印在了诗人的脑海中,如同诗人与玛丽•安那曾经美好的爱情片段,萦绕在诗人心头,久久不能忘却。由此,诗人在失去恋人后所承受的痛苦也就不言自明了。


    微信图文完整版地址

 



浙ICP备06020153号-1